孟买表型
Bombay 和 para-Bombay 表型是由染色体 19p13 上的 FUT1 基因( 211100 ) 中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
据报道,双基因遗传伴随着 FUT1 和 FUT2( 182100 ) 基因的突变。
▼ 说明
两种主要类型的隐性 H 缺陷红细胞表型被识别:(1)非分泌型经典孟买型(h null 和 se(FUT2; 182100) null) 红细胞和唾液缺乏 H,和(2) 红细胞 H 缺乏但分泌物中 ABH 正常的分泌型孟买型(h null,Se 杂合子)。后者被指定为对孟买表型。在这个 2 位点模型下,H 血型位点决定红系谱系中 H 抗原(以及 A 和/或 B 抗原)的表达,而 SE 位点控制 H 表达(因此 A 或 B 抗原表达) 在各种分泌性上皮细胞和唾液中。Bombay 和 para-Bombay 个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有害表型,除非在需要输血的情况下,其中它们与除其他 H 缺陷个体之外的所有供体交叉配型不相容(Kelly 等人,1994 年总结)。
▼ 临床特征
Bhende 等人在孟买发现了第一个完全缺乏 H 的血液的例子(1952 年)。这些具有所谓孟买表型的个体除了抗 A 和抗 B 外,还通过血清中存在抗 H 来识别,如 O 型人。通过家庭研究Levine 等人(1955 年)和Aloysia 等人(1961)表明,被他们称为 Oh 的孟买表型是由于一种罕见的隐性基因的纯合状态存在。尤尼斯等人(1969)发现 3 代中 7 名受累者,其中包括一名通过杂合交配的纯合子。尤尼斯等人(1969)提出有 2 种 Bombay 基因型。
杰拉德等人(1982 年)预计居住在留尼旺岛(马达加斯加以东的印度洋)的 50 万人口中 H 缺陷表型的发生率很高,因为法国 Salmon 团队和其他人发表的大多数孟买表型病例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祖先来自这个小岛。对岛上输血中心 ABO 分型结果的分析证实了他们的预测;42 人的血清中发现有抗 H 的红细胞缺乏 H 抗原。A、B 和 AB Bombay 受试者的红细胞上有少量但可检测到的 A 和/或 B 抗原。所有 H 缺乏者都是非分泌者,三分之一是 Lewis(FUT3; 616754) 消极的。在 14 个孟买家系中的 108 名未受影响的人中,53 人(49%)是 se/se,这表明孟买先证者具有 se/se 基因型。Bombay nonsecretor x unaffected nonsecretor 的所有孩子都是 se/se,支持之前的结论,即 Se 和 H 是密切相关的结构基因。印度洋地区(孟买和纳塔尔)的 2 个最大的 H 缺陷表型系列是印度人。在留尼汪岛,85% 是白人。
勒彭杜等人(1983)在留尼汪岛发现了 2 个非分泌型孟买表型的变体:(1)具有经典孟买表型的 H 阴性人,所有印度人,他们的红细胞上完全缺乏 H 抗原,其抗 H 抗体与正常的 O 和 O 反应强烈(h) 来自白人的红细胞,和(2) H 弱者,全是白人,其 H 抗原表达较弱,其抗 H 抗体与正常 O 红细胞反应,但不与 O(h) 红细胞反应,无论如何种族血统。作者将弱 H 表型的特殊变体称为所谓的 para-Bombay 系列,Reunion。在留尼汪岛,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可以追溯到西劳斯地区。已观察到印度孟买分泌物家族,以及欧洲人和日本人的 H 缺陷型分泌物表型,勒彭杜等人(1983)发现定量测量血清中 H 酶活性(α-2-L-岩藻糖基转移酶)的剂量效应。杂合子的酶活性大约是纯合子的一半。
凯利等人(1994)发现对孟买个体保持功能性 SE 确定的岩藻糖基转移酶,但不是 H 编码的岩藻糖基转移酶,证实 SE 基因座必须对应于与孟买表型缺陷基因不同的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
▼ 分子遗传学
在具有经典孟买表型的个体中,Kelly 等人(1994)确定了 FUT1 基因(Y316X) 中无义突变的纯合性。在具有准孟买表型的个体中,他们鉴定了 FUT1 基因中的复合杂合突变(L164H,211100.0002和 Q276X,211100.0003)。该突变与两个家族的表型分离。
在 3 个具有经典孟买表型的无关个体中,Koda 等人(1997)鉴定了一个等位基因上 FUT1 基因(L242R; 211100.0004 ) 的杂合突变和另一个等位基因上 FUT2 基因( 182100.0003 )的完全缺失。
费尔南德斯-马特奥斯等人(1998 年)确定了 FUT1 基因中的纯合错义突变(H117Y;211100.0005)是留尼汪岛出现副孟买表型(留尼汪变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