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CC 基序,配体 18
趋化因子是一个低分子量(8 至 11 kD)家族,结构相关的蛋白质具有多种促炎活性。CC 趋化因子亚家族的成员,如 CCL18,在其前 2 个半胱氨酸之间没有插入氨基酸。有关趋化因子的更多背景信息,请参见155730。
▼ 克隆与表达
通过在 EST 数据库中搜索与 MIP-1-α(SCYA3; 182283 ) 相关的序列,Hieshima 等人(1997)鉴定了编码一种新的 CC 趋化因子的部分 cDNA,他们将其命名为 PARC(肺和激活调节趋化因子)。使用 RT-PCR 和 RACE,他们恢复了与整个 PARC 编码区相对应的额外 cDNA。预测的 89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含 20 个残基的信号序列。PARC 的氨基酸序列与 MIP-1-α 和 LD78-β(SCYA3L1; 601395 ) 的氨基酸序列大约 60% 相同)。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PARC在肺中以高水平表达,而在一些淋巴组织中以较低水平表达。PMA(醋酸佛波醇肉豆蔻酸酯)在几种人类细胞系中强烈诱导 PARC 表达。原位杂交表明PARC mRNA在一些肺泡巨噬细胞中表达,在肺部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在区域淋巴结中,在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细胞中检测到 PARC mRNA。生发中心是产生记忆B细胞的场所,滤泡树突状细胞影响B细胞向记忆细胞的迁移、活化、增殖、存活和分化。
Adema 等人通过对树突状细胞文库中的 cDNA 进行测序(1997)确定了 PARC 基因,他们称之为 DCCK1。Northern印迹分析在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1.1-kb DCCK1 mRNA,但在任何其他测试的白细胞中均未检测到。
▼ 基因功能
日岛等人(1997)发现重组 PARC 蛋白对活化的 T 细胞和非活化的淋巴细胞都具有趋化性。与当时表征的大多数其他 CC 趋化因子不同,PARC 对单核细胞或粒细胞没有趋化性。
阿德玛等人(1997)发现 DCCK1 在树突细胞中的高水平表达依赖于 IL4( 147780 ) 的存在,这与 IL4 是指导单核细胞向树突细胞谱系分化的关键细胞因子一致。在化学吸引测定中,DCCK1 优先吸引幼稚 T 细胞。阿德玛等人(1997)提出 DCCK1 的特异性表达可能是树突状细胞优先与未引发的 T 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之一,并且可能是启动免疫反应的重要第一步。
IL4 和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替代激活”。Kodelja 等人(1998)将 DCCK1 鉴定为 AMAC1(替代巨噬细胞激活相关 CC 趋化因子-1),一种趋化因子,其表达由替代巨噬细胞介质在巨噬细胞中特异性诱导。
使用 ELISA 和 RT-PCR,de Nadai 等人(2006)表明,用屋尘螨过敏原刺激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 CCL18,以及 IL4 和 IL13( 147683 ),而来自健康个体的则没有。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 CCL18 的主要来源。ELISA 还显示,未经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 CCL18 水平上调,而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水平与对照组相似。趋化性测定表明,CCL18 募集 Th2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但不募集 Th1 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明 Th2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达 CCL18 受体。嗜碱性粒细胞通过组胺分泌和细胞内钙的释放对 CCL18 作出反应。德纳代等人(2006)得出结论,CCL18 募集 Th2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能在过敏性哮喘中起主要作用。
伊斯兰教等(2013)发现用人 CCR8( 601834 ) 转染的小鼠细胞在响应 CCL18 时表现出迁移和钙通量,以及 CCR8 的内化。CCL18 与 CCL1( 182281 ) 竞争结合 CCR8 转染的细胞。CCL18 通过 CCR8 在人激活的高度极化的 Th2 细胞中诱导 LFA1(参见153370)激活,以及趋化性和钙通量。野生型而非 Ccr8 缺陷型小鼠 Th2 细胞响应人类 CCL18 迁移。对嗜酸性食管炎患者组织的检查显示,在疾病活动期患者中 CCL18 和 CCR8 mRNA 表达增加,但在缓解期患者中没有。
▼ 基因结构
田崎等人(1999)发现 PARC 基因包含 3 个外显子,跨度为 7.2 kb。
▼ 测绘
通过分析 17q11.2 中先前绘制的 YAC,Hieshima 等人(1997)确定 PARC 基因位于该区域 2 个 CC 趋化因子基因簇中的 1 个内。田崎等人(1999)报道该区域CC趋化因子基因排列顺序如下:tel--AT744.2(603782)--SCYA3L1--LD78-γ(假基因)--SCYA4(182284)--MIP- 1-α--PARC--MPIF1( 602494 )--NCC3(HCC2; 601393 )--NCC2(HCC1; 601392 )--RANTES( 187011 )--NCC1(MCP4; 601391 )--MCP2( 602283 )-- MCP1(158105)--MCP3(158106)--岑。
莫迪等人(2006)指出,17q12 上的 47-kb 区间依次包含基因 CCL18、CCL3( 182283 ) 和 CCL4( 182284 )。
▼ 进化
Tasaki 等人的序列分析(1999)提出 PARC 基因是由 2 个 MIP-1-α 样基因融合产生的,具有外显子的缺失和选择性使用。这些作者指出,在 MIP-1-α 附近,每个单倍体基因组 SCYA3L1(一种 MIP-1-α 相关基因)的重复拷贝不同,这表明该区域经常重复。小鼠 PARC 同源物的缺失表明 PARC 基因的产生很可能是在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多样化之后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