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在果蝇中,Patched-hedgehog 信号通路参与建立节段极性和许多发育中的附属物的前后方向。该途径从苍蝇到脊椎动物都是保守的,并且与许多人类肿瘤和发育综合征有关。
▼ 克隆与表达
本山等人(1998)在小鼠中发现了第二个 Patched 基因,他们将其定位到 4 号染色体。小鼠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 Patched-1 具有 56% 的同一性。它在跨膜结构域 6 和 7 之间的亲水区域以及细胞内 C 末端的区域中与 Patched-1 不同。
Smyth 等人使用简并 PCR 和同源性筛选(1999)分离了几个人类 PTCH2 cDNA 克隆并表征了跨越该基因的基因组克隆。PTCH2 基因编码与 PTCH 产物高度同源的 1,203 个氨基酸的假定跨膜蛋白。
▼ 基因结构
史密斯等人(1999)发现 PTCH2 基因包含 22 个编码外显子,跨越大约 15 kb 的基因组 DNA。
▼ 测绘
通过筛选单染色体映射面板和使用辐射混合面板,Smyth 等人(1999)将 PTCH2 基因对应到 1p32.3-p32.1,该区域与 Ptch2 基因座映射的小鼠第 4 号染色体区域显示同线性同源性。
▼ 分子遗传学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在一个患有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BCNS ; 109400 ) 的中国汉族家庭的 6 名受影响成员中, Fan 等人(2008)在 PTCH2 基因( 603673.0003 ) 中发现了一个杂合的种系突变。体外功能表达研究表明,突变蛋白丧失了正常的抑制SHH信号通路的能力,不能抑制细胞增殖,提示PTCH2具有抑癌功能。
Fujii 等在一名 13 岁的日本女孩中,根据多发性角囊性牙源性肿瘤和左侧肋骨双裂诊断为 BCNS,并且发现 PTCH1( 601309 ) 或 SUFU( 607035 ) 基因没有突变(2013)确定了 PTCH2 基因中 移码突变( 603673.0004 ) 的杂合性。
体细胞突变
Smyth 等人 使用组合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和异源双链分析(1999)分别在髓母细胞瘤( 155255 ) 和基底细胞癌( 605462 ) 中鉴定了 PTCH2 基因( 603673.0001 - 603673.0002 ) 的体细胞突变。
待确认的关联
有关 PTCH2 基因变异与巨口症之间可能关联的讨论,请参见613545。
▼ 动物模型
Nieuwenhuis 等人(2006)产生了鼠 Ptch2 基因的亚型等位基因。纯合突变小鼠发育正常,可存活且可生育,并且在毛囊、四肢、神经或睾丸发育方面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缺陷。没有胚胎皮肤缺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纯合突变雄性小鼠出现由脱发和表皮增生组成的皮肤损伤,这表明 Ptch2 通过 Shh 信号传导在成年表皮稳态中发挥作用。
▼ 等位基因变体( 4个精选示例):
.0001 髓母细胞瘤,体细胞
PTCH2,2-BP DEL,NT1170
在散发性髓母细胞瘤( 155255 ) 中,Smyth 等人(1999)鉴定了 PTCH2 在核苷酸 1170(c.1170delCT) 处的体细胞 2-bp 缺失,这导致蛋白质过早终止。种系 DNA 不可用;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 1p 上其他 PTCH2 等位基因的丢失。
.0002 基底细胞癌,体细胞
PTCH2、IVS20DS、CT、+5
在基底细胞癌( 605462 ) 中,Smyth 等人(1999)在 PTCH2 基因中发现体细胞剪接供体位点突变,在内含子 20(c.3357+5C-T) 的 +5 位变为 T。
.0003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PTCH2,ARG719GLN
在一个患有常染色体显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BCNS ; 109400 )的中国汉族家庭的所有 6 名受影响成员中, Fan 等人(2008)鉴定了 PTCH2 基因外显子 15 中的杂合 2157G-A 转换,导致蛋白质细胞外环中的 arg719-to-gln(R719Q) 取代。在 520 名对照个体中未发现该突变。体外功能表达研究表明,突变蛋白失去了抑制SHH信号通路的正常能力,不能抑制细胞增殖。
.0004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PTCH2,2-BP DEL,1172CT(rs56126236)
Fujii 等人在一名患有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BCNS ; 109400) 的 13 岁日本女孩中,PTCH1 或 SUFU 基因没有突变(2013)对 PTCH2 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确定了 2 bp 缺失的杂合性(c.1172_1173delCT),导致移码和提前终止密码子(S391X)。家庭成员无法参加学习。在 63 名健康的日本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