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脂肪酶缺乏症

胰脂肪酶缺乏症(PNLIPD) 是由染色体 10q25 上的 PNLIP 基因( 246600 )中的纯合突变引起的,因此在此条目中使用了数字符号(#) 。据报道有这样一个家庭。

▼ 说明

先天性胰脂肪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单酶形式的外分泌胰腺功能衰竭。所有报告的患者都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包括婴儿或儿童早期的油腻/油腻大便以及没有明显的胰腺疾病。没有观察到未能茁壮成长。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分析一致显示胰腺脂肪分解活性显着降低(Figarella 等人总结,1980 年)。

▼ 临床特征

Sheldon(1964)报道了来自 2 个无关的非近亲家庭的 4 个孩子,一个兄弟姐妹和 2 个兄弟,他们患有先天性胰脂肪酶缺乏症。从婴儿早期开始,所有 4 人的大便都呈油腻状,液体油从大便中分离出来,并随着大便冷却而凝固。在大多数孩子能够控制排便的年龄,这些孩子因无法控制的液体油弄脏衣服而受到阻碍。儿童十二指肠液分析显示,1 名男孩完全缺乏胰脂肪酶,另外 3 名儿童的胰脂肪酶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一半。谢尔顿(1964)指出该疾病可以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泻区分开来,例如胰腺纤维囊性病和乳糜泻,因为生长良好,没有腹胀,没有呼吸道感染导致肺损伤。作者还指出,尽管胰脂肪酶的产生大大减少,但对其进行分析的 3 名儿童的脂肪吸收率约为 70%,这表明来自胃和肠的脂肪酶的作用。以胰酶形式给予脂肪酶的治疗改善了脂肪吸收,尽管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并且控制了大便的油腻状况和污渍;然而,对脂肪摄入的饮食控制仍然是必要的,任何过量摄入都会导致粪便中的油脂回流和弄脏。

雷伊等人(1966)报道了一名 10 岁男孩,他在 3 岁时出现大量油腻腹泻,同时伴有哮喘发作。到 5 岁时,他的大便一直很油腻,而且量很大,每天出现一两次,油分过多,尽管他是大陆人,但他的衣服还是沾满了油污。汗液氯化物测试在正常范围内,十二指肠液分析显示碳酸氢盐分泌正常,胰蛋白酶(见276000)和淀粉酶(见104650) 活性,并且几乎没有脂肪酶活性。糖的吸收正常,小肠钡剂检查以及空肠和胰腺活检均正常。当他的饮食中添加胰腺提取物时,他的粪便中的脂肪减少了 50%,但在停止治疗后立即增加到以前的水平。雷伊等人(1966)指出,该患者的延迟发病提示为获得性疾病,但在 8 岁时持续缺乏胰脂肪酶与Sheldon(1964)描述的 4 名患者相似。

Balzer(1967)研究了一名 8 岁女孩,她从 1 岁左右开始便有大量脂肪便,但使用木炭并没有改善。她有正常的生长发育。胰腺功能测试显示完全没有脂肪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略有降低,淀粉酶活性正常;即使在迷走神经刺激后,脂肪酶活性仍然很低。随访十余年,症状持续,但生长发育良好;她在学校表现出色,还参加了体育运动。根据病史和发现,Balzer(1967)得出结论,患者患有先天性酶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父母双方都很健康,并且患者有 2 个健康的兄弟。

拉布雷等人(1969)报道了一名患有先天性脂肪酶缺乏症的 10 岁女孩,她在 10 个月大时停止母乳喂养并在她的饮食中加入全脂牛奶后出现慢性油性腹泻。她在其他方面很健康,生长发育正常;她有两个健康的弟弟。患者的脂肪吸收系数为 62%,对十二指肠液中酶活性的分析表明几乎完全缺乏脂肪酶活性。单独使用胰腺提取物对症状的改善微乎其微,并且被家人停用;患者的母亲表示,将女儿的脂肪摄入量限制在每天 40 至 50 克可以使她的大便正常化。拉布雷等人(1969)注意到与之前的报告类似,大量脂肪泻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着差异。

Verger 等人(1971)报道了一名 9 岁男孩,他从 2 岁起就患有严重的脂肪泻,其十二指肠液检查显示胰脂肪酶活性降低。与之前的报道相比,用玉米油代替膳食动物脂肪可将患者的脂肪吸收系数从 60% 提高到 82%。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高剂量的胰腺提取物和极端减少膳食脂肪,至每天 20 克玉米油。

Figarella 等人在一名 9 岁女孩中发现,她从 3 个月大开始便出现大量油腻大便,并且十二指肠液中完全缺乏胰脂肪酶活性(1972)证明胰腺脂肪酶( 120105 ) 存在且不受影响。

穆勒等人(1975)报道了一名患者,尽管完全没有胰脂肪酶,但仍有超过 50% 的膳食脂肪被吸收。阐明脂肪吸收机制的研究表明,在没有胰脂肪酶的情况下,胃脂肪酶(601980)和胰酯酶(114840)可能对膳食脂肪的吸收起到重要的补偿作用。

Figarella 等人使用免疫学和酶学技术研究了一名 46 岁男性,该男性患有至少 20 岁的脂肪泻(1979)证明完全缺乏胰脂肪酶,但脂肪酶水平正常。来自患者的十二指肠液(其中未检测到胰脂肪酶活性)能够重新激活被高浓度胆盐抑制的纯胰脂肪酶,从而表明存在共脂酶。

Figarella 等人在一名 5.5 岁的德国血统男孩中,从婴儿期开始便有油腻/油腻的大便(1980)发现用促胰液素/胰酶刺激后十二指肠内容物中缺乏胰脂肪酶。然而,存在 Colipase,这与 2 种酶的孤立合成一致。减脂饮食时大便体积和频率减少。在脂肪含量正常的饮食中添加外源性脂肪酶不会明显改变粪便重量和频率。猪油作为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不会引起过分油腻/油腻的大便,而在摄入乳脂后又会产生这种大便。在 11 岁时,孩子的生长发育正常,并继续减脂饮食。Figarella 等人(1980)表明对外源性脂肪酶的不良临床反应可能部分是由于胃酸环境中的变性,剩余的活性不足以使脂肪消化正常化。

贝哈尔等人(2014)报告了 15 岁和 19 岁的兄弟,他们是来自以色列中部的阿拉伯穆斯林血统的健康表亲父母,他们从出生后的第一天开始就有大量油腻的粪便。兄弟俩没有畸形特征或其他异常,他们从小就接受ADEK维生素和胰酶替代治疗,部分依从性。尽管卡路里摄入量非常高,但他们的体重指数(BMI) 仍处于“体重过轻”范围内(22-23)。受影响兄弟的实验室分析显示脂肪酶水平低,粪便弹性蛋白酶水平低,并且胰月桂酸试验异常。生化分析显示 2 兄弟的 PNLIP 活性显着降低,其父亲和母亲的水平分别轻度降低和低于正常水平。维生素A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 2 名受影响兄弟的维生素 D 水平低于其他家庭成员,而父亲和 2 名未受影响的兄弟的维生素 D 水平“不足”,2 名受影响的兄弟“缺乏”,母亲“严重缺乏”;只有 2 名受影响的兄弟的维生素 E 水平较低。

孤立性胰腺脂肪酶缺乏症

希尔德布兰德等人(1982)研究了 2 个亚述兄弟,他们是近亲出生的,他们分别在 5 岁和 6 岁时出现稀便。评估显示脂肪泻,小肠外分泌胰酶分析显示孤立的脂肪酶缺乏,淀粉酶、糜蛋白酶水平正常( 601405) 和脂肪酶。通过三油精呼气试验测量,十二指肠内输注纯化的脂肪酶改善了脂肪消化,并且在使用肠溶胰酶治疗后,同胞的脂肪泻减少。两个男孩都有胆结石,可能与胰腺功能不全相关的胆盐吸收不良有关。哥哥也因维生素B12缺乏而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作者指出,在胰腺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观察到维生素 B12 的吸收缺陷(Toskes 等人,1971 年),并提出脂肪酶可能​​参与了维生素 B12 的吸收。希尔德布兰德等人(1982)指出这是孤立的脂肪酶缺乏症的第一份报告,并指出脂肪酶或脂肪酶缺乏导致脂肪吸收减少的相同模式。

先天性胰腺脂肪酶和脂肪酶缺乏症

吉山等人(1984)报道了一名 5 岁男孩,他有出生时排出恶臭油腻/油腻粪便的历史。当 2 个月大时开始喂食脱脂牛奶时,大便变得不那么油腻,但在引入固体食物后又开始了。胰刺激试验表明脂肪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低于正常值的 2%。补充胰酶后,患者的脂肪吸收系数从 50% 上升到 82%。吉山等人(1984)指出这是先天性联合脂肪酶和脂肪酶缺乏症的第一份报告。

利古姆斯基等人(1990)描述了 2 个阿拉伯血统的兄弟,他们是非近亲父母所生,他们分离出先天性脂肪酶和脂肪酶缺乏症。两个 15 岁和 10 岁的同胞从婴儿期就大便油腻,但其他方面都很健康,发育正常。两人都有大量脂肪泻和血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 浓度低,尽管没有任何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临床症状。胰外分泌刺激后,两兄弟十二指肠液中的脂肪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值的 1.5%,而脂肪酶活性几乎完全消失,而淀粉酶、胰蛋白酶、胆汁盐和 pH 值均正常。利古姆斯基等人(1990)注意到同胞的脂肪吸收分别为 70% 和 79%,这表明在这些患者中,胰腺外脂肪酶来源,如舌和胃脂肪酶,可能在脂肪消化中具有重要的补偿作用。

▼ 遗传

Sheldon(1964)提出他们报告的家族中胰脂肪酶缺乏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分子遗传学

在来自以色列中部的 2 名患有胰脂肪酶缺乏症的阿拉伯穆斯林兄弟中,Behar 等人(2014)对 PNLIP 和 colipase(CLPS; 120105 ) 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确定了 PNLIP(T221M; 246600.0001 ) 中错义突变的纯合性。未受影响的父母是突变的杂合子,在 2 个未受影响的兄弟、来自以色列中部的 150 名阿拉伯穆斯林对照或公共变异数据库中未发现该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