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6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硬化症 6(OPTB6) 是由染色体 17q21 上的 PLEKHM1 基因( 611466 )的纯合突变引起的,因此此条目使用了数字符号(#) 。据报道有这样一个家庭。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的骨硬化症(OPTA3; 618107 ) 也是由 PLEKHM1 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有关常染色体隐性骨硬化症遗传异质性的一般表型描述和讨论,请参见 OPTB1( 259700 )。

▼ 临床特征

范韦森贝克等人(2007)报道了一个女孩,由近亲所生,患有中度骨硬化症。患者在 7 岁时通过 X 线检查发现股骨远端“锥形烧瓶”畸形;14岁时,她走路时左腿疼痛,被发现左髋关节软骨溶解。X 光片显示骨盆骨皮质硬化,尤其是髂骨翼。椎体终板(“橄榄球-球衣”脊柱)呈带状硬化,股骨远端、胫骨和腓骨以及腓骨和胫骨近端的干骺端出现不均匀硬化。患者有一个无症状的弟弟,他在 8 个月和 2 岁时在 X 光片上发现有密集的干骺端带。

▼ 测绘

基于他们在涉及 PLECKHM1 基因( 611466 ) 的“门牙缺失”(ia) 大鼠骨硬化模型( van Wesenbeeck 等人,2004 年) 中的发现,van Wesenbeeck 等人(2007)分析了 43 名被诊断患有各种形式的骨硬化症的患者的基因。在一个患有中间型骨硬化症的女孩中,他们是近亲出生的,他们确定了剪接位点突变的纯合性( 611466.0001)。她未受影响的父母和一个临床和影像学上正常的哥哥是该突变的杂合子;一个无症状的突变纯合子弟弟在 8 个月和 2 岁时在 X 光片上发现了密集的干骺端条带。在 100 条对照染色体中未发现该突变。电子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明,来自患者和她兄弟的突变纯合子的单核细胞正常分化为破骨细胞,但在牙本质盘上培养时,破骨细胞未能形成皱褶边界,几乎没有骨吸收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