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A
常染色体显性耳聋 3A(DFNA3A) 是由染色体 13q12 上的连接蛋白 26 基因(GJB2; 121011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因此此条目使用了数字符号(#) 。
另见 DFNA3B( 612643 ),这是由染色体 13q12 上的 connexin-30 基因(GJB6; 604418 ) 突变引起的。
▼ 临床特征
莫尔等人(2000 年)报道了一个法国大家庭的受影响成员,其儿童期发病较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在 10 至 20 岁之间被发现。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存在显着的家族内变异性,在最初的十年中仅限于高频,并在 10 至 50 岁之间进展到中频。
▼ 测绘
通过连锁分析,Chaib 等人(1994)将感音神经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主要形式对应到染色体 13q11。
▼ 分子遗传学
凯尔塞尔等人(1997 年)确定了 GJB2 基因(M34T;121011.0001)的突变,该突变存在于分离常染色体显性耳聋家系的受影响成员中。他们还发现了 3 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DFNB1A;220290)中的 GJB2 基因突变。凯利等人(1998)提供了证据证明Kelsell 等人发现的 M34T 错义突变(1997)不足以导致听力损失。他们在一个隐性耳聋家族中发现了这个等位基因,它孤立于听力损失表型而分离。他们还在 192 条对照染色体中的 3 条中发现了等位基因,这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常见的多态性。
在一个法国大家庭的所有受影响成员中,儿童晚期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孤立性听力损失,Morle 等人(2000)鉴定了 GJB2 基因中的杂合突变( 121011.0018 )。
Tekin 等人在患有早发性重度至重度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的家庭中受影响的成员中(2001)鉴定了 GJB2 基因中的杂合突变(W44C; 121011.0019 )。先前已描述该突变与来自法国同一地理区域的 2 个家庭的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有关(Denoyelle 等人,1998 年)。
Piazza 等人在土耳其家庭 3 代以上的 4 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先天性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进行了研究(2005)确定了 GJB2 基因(R75Q; 121011.0026 )中错义突变的杂合性。细胞转染和荧光成像、染料转移实验和双膜片钳记录表明,突变蛋白完全阻止了功能通道的形成。
约萨等人(2010)报道了一个意大利家庭,其中一位未受影响的母亲和她的 1 个耳聋儿子都是杂合子,其等位基因携带 2 个顺式 GJB2 突变:显性 R75Q( 121011.0026 ) 和隐性 35delG( 121011.0005 ),而她的另一个耳聋儿子没有携带任何这些突变。结果表明,隐性突变通过在到达残基 75 之前导致截短的蛋白质“消除”了显性突变的影响。Iossa 等人(2010)认为 2 个儿子的耳聋是由另一个遗传原因引起的,并强调了该报告对遗传咨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