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导入刺激因子

八谷等人(1995)指出,许多蛋白质输入线粒体是由氨基末端靶向序列与线粒体输入刺激因子(MSF) 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后者选择性地结合线粒体前体蛋白。这种相互作用导致 MSF 水解 ATP。MSF-前体复合物可与大鼠肝线粒体的外膜囊泡结合,同时抑制 ATP 酶活性。八谷等人(1995)鉴定了识别酵母中MSF结合前体的线粒体蛋白。他们用纯化的前体蛋白、对线粒体前体(即 MSF)有选择性的纯化的 ATP 依赖性细胞溶质伴侣蛋白以及完整的线粒体或完整或溶解的线粒体外膜重组了酵母线粒体蛋白导入的初始步骤。他们表明,前体-MSF 复合物首先与线粒体输入受体的 Mas37p/Mas70p 亚基结合。MSF ATP 依赖性释放后,前体从Mas37p/Mas70p 转移到受体的Mas20p( 601848 )/Mas22p 亚基上,最后输送到外膜的输入通道。在没有 MSF 的情况下导入会绕过 Mas37p/Mas70p。八谷等人(1995)指出 ATP 介导的前体从 MSF 转移到输入受体的特定亚基类似于 GTP 介导的前体从信号识别颗粒转移到内质网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