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肌肉萎缩症,青少年,非进行性

单体性肌萎缩,也称为平山病,其特征是手和前臂肌肉的虚弱和消瘦的隐匿发作。它通常是单边的,但也可以是双边的。它最常以散发性疾病的形式发生,最常见于年轻男性,并且在几年的进展后遵循相对良性的过程(Nalini 等人,2004 年;Misra 等人,2005 年)。

▼ 临床特征

平山等人(1959)首次描述了日本患者的青少年上肢肌肉萎缩症。Hirayama(1972)报道了 38 名仅限于手和前臂的青少年非进行性肌肉萎缩患者。

古库耶纳等人(1991)描述了一个分别为 6 岁和 8 岁的兄弟姐妹,其近端肌肉无力仅限于一只手臂。电生理学研究提示局部慢性前角细胞病。作者建议该家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女孩在 4 岁时,在左臂注射 DTP 疫苗 3 个月后,左臂开始出现无力和萎缩;男孩在同一手臂注射 DTP 后 1 年出现右臂无力和萎缩。良性的性质、局限于一侧肢体肌肉的单侧萎缩以及即使在多年后也将疾病限制在几个颈背节段,将单体性肌萎缩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区分开来(参见,例如,SMA1, 253300)。在 20% 的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见162100)中,曾记录过曾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但在这种疾病中,症状的发作是爆发性的,伴随着巨大的疼痛;疼痛消退后开始出现虚弱。尽管两名患者都有 DTP 疫苗接种史,但Gucuyener 等人(1991)指出,在他们的患者中,临床过程与神经痛性肌萎缩不相容。迟发性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从急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康复多年后开始)被认为不太可能,因为患者在婴儿期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并且没有脊髓灰质炎病史,而且还因为他们年纪小。

纳里尼等人(2004)报道了一名患有单侧单体肌萎缩的印度母子。儿子在 21 岁时出现 3 年逐渐进行性虚弱和左手和前臂小肌肉萎缩的病史,表现为无法进行精细的工作,如扣扣和抓紧物体。发病一年后,他出现左臂和前臂肌束震颤,随后手部和爪子颤抖。他还经历了因暴露于寒冷而导致运动无力的恶化。大约一年后疾病达到稳定期。患者的母亲在 20 岁时出现右手冷性麻痹,10 年后发展为手和前臂肌肉无力和消瘦。两名患者的体格检查均显示受影响的手和上肢轻度消瘦和虚弱,肱桡肌不受影响。两名患者的肌电图提示慢性去神经支配和神经再支配。虽然儿子的脊髓 MRI 正常,但母亲的 MRI 显示 C4-C5 的信号变化。

里加蒙蒂等人(2004)报道了一名 20 岁意大利男子的平山病散发病例。MRI显示C5至C7单侧脊髓前部萎缩。作者指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颈部屈曲引起的局限于下颈髓的缺血性脊髓病引起的。

米斯拉等人(2005)报道了来自 14 个印度家庭的 15 名男性平山病患者;2名患者是兄弟。发病的平均年龄为 18 岁(范围为 15 至 23 岁),病程约为 6 个月至 2 年。所有患者均有单侧上肢无力,其中8例变为双侧。6名患者出现冷性麻痹。EMG 显示 10 名患者出现纤颤,所有患者均出现肌束颤动,所有患者的神经源性变化仅限于 C7、C8 和 T1 肌节。13 例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中位脊柱 MRI 显示 11 名患者中有 7 名出现颈髓萎缩;3名患者的MRI正常。

珍妮特等人(2005)报道了一名 10 岁女孩患有影响左手和前臂的平山病。颈椎MRI正常。自婴儿期起,患者在睡眠期间表现出节律性运动障碍,她来回摇晃,剧烈地反复弯曲颈部。在作者的建议下,父母在开始摇晃身体时将患者叫醒,该行为在 2 周内消失且未复发。在 3 年的随访中,她的手和前臂症状没有进展。珍妮特等人(2005)注意到这个女孩的平山病症状的出现与青春期生长突增的开始相对应。他们假设背根的不成比例缩短加上严重的反复颈部屈曲导致了这些症状。

病理结果

平山等人(1987)报道了一位患有 23 年平山病史的患者的神经病理学结果。脊髓C5-T1节段前角细胞萎缩、变性、坏死,轻度胶质增生。这些变化在 C7 和 C8 处特别明显。作者认为这些区域存在循环功能不全。

▼ 遗传

古库耶纳等人(1991)指出单体肌萎缩最常偶尔发生;然而,Hirayama(1972)和Sobue 等人(1978)报告了家庭病例。Sobue 等人的家人(1978)影响了父亲和儿子。施莱格尔等人(1987)报道了一名白人男子和儿子患有上肢局灶性肌肉萎缩,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亲和儿子均在 16 岁时发病。

坦丹等人(1990)报道了同卵双胞胎患有慢性节段性脊髓性肌萎缩,局限于上肢,这表明部分病例存在遗传病因。发病年龄分别为 16 岁和 17 岁。

纳里尼等人(2004)指出,英国文献报道了 5 例家族性单体肌萎缩症:5 个家族提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 个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超过 27 年的 190 例病例中,Nalini 等人(2004 年)在母子中仅发现了 1 例家庭病例。

▼ 分子遗传学

待确认的关联

Lim 等人 通过对 4 名患有单体肌萎缩症的无关韩国男孩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然后对 24 名患者的候选变异进行选择性基因分型(2012)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该疾病与 2 个不同基因中的 2 个 SNP 之间存在显着关联:染色体 11q22 上KIAA1377 基因( 614634 ) 中的 gly668-to-ser(G668S; rs76022391 ) 变体(优势比(OR) 为4.62, p = 0.0040) 和 C5ORF42 基因中的 pro1794 到亮氨酸(P1794L; rs75589774 ) 变体( 614571) 在染色体 5p13 上(OR 为 4.63,p = 0.0040)。四名具有 G668S 变体的患者携带相同的单倍型,表明有共同的起源。然而,任一基因中只有 1 个因果变异的拷贝不会影响疾病发展的风险:仅在两种变异的杂合性组合时才发现该疾病的显着关联(OR 为 61.99,p = 1.4 x 10( -5)) 或 KIAA1377 变体的纯合子(OR 为 41)。数据表明,KIAA1377 和 C5ORF42 可能协同发挥作为单体肌萎缩易感基因的作用。

排除研究

迪古列尔莫等人(1996)排除了 7 名单体肌萎缩患者 的 SMN1( 600354 ) 和 SMN2( 601627 ) 基因缺失。

米斯拉等人(2005)排除了 15 名患有平山病的男性中 SMN1 和 SMN2 基因的缺失。他们注意到患有这种疾病的男性占优势,并提出了 X 染色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