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角蛋白 10,I 型
Keratin-10 是一种中间丝(IF) 链,属于酸性 I 型家族,在终末分化的表皮细胞中表达。上皮细胞几乎总是共表达 I 型和 II 型角蛋白对,并且共表达的对是给定上皮组织的高度特征。例如,在人类表皮中,表达了 3 对不同的角蛋白:角蛋白 5(II 型)和 14(I 型),是基底细胞或增殖细胞的特征;角蛋白 1(II 型)和 10(I 型),基底上终末分化细胞的特征;和角蛋白 6(II 型)和 16(I 型)(和角蛋白 17 [I 型]),是由疾病或损伤诱导过度增殖的细胞的特征,以及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的上皮细胞。达蒙等人(1987)展示了编码人类表皮角蛋白 10(56.5 kD) 的 1,700 bp cDNA 的核苷酸序列。周等人(1988)提出了人角蛋白 10 的完整氨基酸序列。科尔格等人(1992)描述了 KRT10 基因的广泛多态性,仅限于在 C 末端结构域中形成甘氨酸环基序的富含甘氨酸的准肽重复序列的插入和缺失。
朗拜因等人(2005)检测了外分泌汗腺和足底表皮中几种角蛋白的表达。在汗腺中,KRT10 在整个导管区域表达,但不在腺体的较深分泌部分中表达。在足底表皮中,KRT10 在角质层表达到基底上层下部,但不在基底层中表达。
▼ 测绘
通过结合体细胞杂交分析和原位杂交使用特定的 cDNA 克隆,Lessin 等人(1988)将 KRT10 基因定位到 17q12-q21 的一个区域,该区域靠近 17q21 的断点,该区域涉及与一种急性白血病相关的 at(17;21)(q21;q22) 易位。KRT10 似乎与位于同一区域的其他 3 个位点具有端粒性:CSF3( 138970 )、ERBA1( 190120 ) 和 HER2( 164870 )。NGFR( 162010 ) 和 HOX2( 142960 ) 在 K9 的远端。罗马诺等人(1991)证明 KRT10、KRT13 和 KRT15 基因位于同一大脉冲场凝胶电泳片段中。3 个基因分配的相关性使 17q21-q22 成为集群的可能位置。
▼ 分子遗传学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Rothnagel 等人描述了 KRT10 基因( 148080.0001 - 148080.0009 ) 中的杂合突变是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EHK; 113800 ) 的原因(1992),程等人(1992)和Chipev 等人(1994 年)。KRT1 基因( 139350 ) 中的杂合突变也会导致 EHK,这一发现与该角蛋白对形成异二聚体并包含基底上表皮细胞中的角蛋白中间丝这一事实一致。
在一个分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HK 的近亲家庭中,Muller 等人(2006)在 2 个受影响的同胞中确定了 KRT10 基因( 148080.0019 ) 中无义突变的纯合性。临床上未受影响的父母和其他 5 名未受影响的亲属是杂合的突变,在 50 名对照中未发现。半定量 RT-PCR 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 KRT10 转录物的降解,导致纯合个体的表皮和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完全没有 keratin-10 蛋白。穆勒等人(2006)注意到伤口愈合角蛋白 KRT6(见148041)、KRT16(148067)和 KRT17(148069 )的强烈诱导) 在基底上层真皮中,无法弥补 KRT10 的缺乏。
Tsubota 等人在一个 3 岁的土耳其女孩中,患有轻度 EHK,由第一代表亲父母所生(2008)确定了 KRT10 基因( 148080.0020 ) 中无义突变的纯合性。KRT5( 148040 )、KRT6 和 KRT14( 148066 )抗体对基底表皮层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明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补偿表达了这些角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Terheyden 等人在一名来自苏丹血统近亲家庭的患有严重 EHK 的女孩中(2009)确定了 KRT10 基因中 1-bp 插入的纯合性( 148080.0021 )。KRT6、KRT16 和 KRT17 在先证者中上调,在细胞溶解部位表达最大。特海登等人(2009)指出,当时报道的隐性 EHK 中的 3 个突变都位于 KRT10 基因的外显子 6 中,靠近 2B 结构域的末端,并且正好位于高度保守的螺旋终止肽的上游。
Covaciu 等人对一名患有严重表皮松解性鱼鳞病的婴儿出生于近亲的北非父母并在 3 天大时死亡(2010)确定了 KRT10 基因( 148080.0022 ) 中剪接位点突变的纯合性。患者皮肤的免疫组织学显示基底上表皮中 keratin-10 表达缺失,诱导 KRT5、KRT14、KRT16 和 KRT17。作者表示,他们的研究证实,在人类中,完全缺乏 KRT10 引起的基底上层其他细胞角蛋白的代偿性上调不足以挽救表型。
五彩纸屑鱼鳞病
Choate 等人在 7 个患有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的家族中(IWC;609165),也称为先天性网状鱼鳞状红皮病(CRIE)(2010)确定了 KRT10 基因中的杂合突变(参见,例如,148080.0016 - 148080.0018),导致移码产生富含精氨酸的 C 末端,将角蛋白 10 从细胞角蛋白丝网络重定向到核仁。在对照染色体或回复斑(正常皮肤的克隆,由于通过有丝分裂重组在 17q 号染色体上丢失杂合性而产生的正常皮肤的克隆)中没有发现任何突变,这些突变构成了该疾病命名的“五彩纸屑”。
在 6 名 IWC 先证者和其中 1 名先证者的受累同卵双胞胎中,Spoerri 等人(2015)对 KRT10 基因进行了测序并鉴定了杂合移码突变(参见,例如,c.1374-1G-C、148080.0023),所有这些都被预测会导致突变蛋白具有富含精氨酸的 C 末端。
在 IWC 的一名 28 岁高加索男子(IWC100) 中,Lim 等人(2016)对 KRT10 基因进行了测序,并鉴定了一个从头杂合的 1-bp 缺失( 148080.0024 ),导致移码预测将 keratin-10 的内源性富含甘氨酸的尾域替换为富含丙氨酸的基序,该基序将 C 末端延伸19 个额外的氨基酸。对患者白斑进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显示,在延伸到端粒的 17 号染色体近端 q 臂中,每个回复点都存在拷贝中性杂合性丢失,这与通过有丝分裂重组的回复一致。然而,伦茨等人(2019)分析了患者 IWC100 中的 1-bp 缺失,并证明该变体导致了几种可变剪接产物,其中大部分导致富含精氨酸的 C 末端。
在 IWC 的一个 7 个月大的男孩中,Saito 等人(2017)确定了复发性 KRT10 c.1374-1G-C 剪接突变( 148080.0023 ) 的杂合性,此前曾在 3 名 IWC 患者中报道过这种突变。
Burger 等人在 2 名 IWC 无关患者中均死于侵袭性鳞状细胞癌(2020)确定了 KRT10 突变的杂合性:女性的内含子 6( 148080.0023 ) 有反复剪接突变,男性的外显子 7( 148080.0025 ) 有插入缺失突变。
伦茨等人(2019)指出,遗传性皮肤病 IWC 是由显性失活变异引起的,这些变异导致异常的 KRT10 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错误定位与从多聚甘氨酸尾部改变为多聚精氨酸或多丙氨酸尾部的 C 末端有关。伦茨等人(2019)证明只有富含精氨酸的 C 末端(K10arg) 的 K10 易位至细胞核,而野生型 K10、K10ala 和截短的 K10 保留在细胞质中。作者还表明,K10arg 的存在使非 K10arg 蛋白能够共转位到细胞核中。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富含精氨酸的 K10 尾部是 IWC 患者中 K10 的致病性核定位的原因。
非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Rogaev 等人在患有非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NEPPK; 600962) 的 5 代乌兹别克家族中(1993)发现与 KRT10 基因的 C 末端编码区中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密切相关(最大 lod 得分 = 8.36,θ = 0.00)。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与疾病分离的 KRT10 多态性的罕见的高分子量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在来自未受影响的白种人的 96 条孤立染色体中被观察到一次。KRT10 多态性源于编码区内不完美(CCG)n 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并在 keratin-10 蛋白的 C 末端尾部产生可变的甘氨酸环基序。不完美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扩展可能具有致病作用。
▼ 动物模型
福克斯等人(1992)发现表达突变 keratin-10 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具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EHK; 113800 ) 的表型,因此表明人类疾病的遗传基础在于编码基底上角蛋白 KRT1( 139350 ) 或 KRT10的基因突变。 . 他们还表明,基底细胞增殖的刺激可能是由于基底上细胞的缺陷引起的,并且当中间丝网络受到干扰时,可能会发生核形状的扭曲或胞质分裂的畸变。
▼ 等位基因变体( 25个精选示例):
.0001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ARG10HIS
罗斯纳格尔等人(1992)在一个孤立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病例( 113800 )中证明了 R10H 突变的杂合性(由于 G 到 A 的转变)。患者在报告时 17 ,除了四肢、躯干和面部的角化过度病变外,仍然经常出现水泡。奇佩夫等人(1994)在 2 个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的家族中发现了 arg10-to-his 突变。
.0002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LEU15SER
在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的母子( 113800 ) 中,Rothnagel 等人(1992)证明了密码子 15 中的 T 到 C 转换导致 keratin-10 蛋白中的亮氨酸被丝氨酸取代。两名受影响的人都表现出广泛的角化过度和掌跖角化病。
.0003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ARG156HIS
在 6 个不相关的 EHK 病例中有 2 个( 113800 ),Cheng 等人(1992)在密码子 156 处发现 CGC 到 CAC 的转换导致组氨酸取代精氨酸。Cheng 等人通过基因工程、基因转染和 10 纳米丝组装(1992 年)证明,这种突变在功能上是导致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底细胞和 EHK 基底上细胞中发生的角蛋白丝聚集的原因。可以为 EHK 典型的看似双核的细胞提供解释。他们评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 EHK 患者中 KRT10 基因的 arg156-to-hi 突变与导致 Dowling-Meara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 KRT14 基因的 arg125-to-hi 突变在杆的位置完全相同(148066.0003)。
在一个患有 EHK 的家庭中,Cheng 等人(1992) Paller 等人在 KRT10 基因中发现了一个 R156H 突变(1994)发现来自祖母的血液基因组 DNA,其 EHK 和广泛的表皮痣明显较轻,显示出突变的代表性不足。根据这些发现,Paller 等人(1994)推断表皮痣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形式是由注定要成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中的合子后 KRT1 或 KRT10 突变引起的。他们表明,50% 的表皮细胞 KRT10 等位基因在祖母的病变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携带点突变,而在正常皮肤中未检测到突变。在她的女儿和孙女的所有细胞类型中,50% 的 KRT10 等位基因都存在该突变,他们都患有普遍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0004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ARG10CYS
罗斯纳格尔等人(1993)得出结论,在 KRT10 的 1A α-螺旋段内存在一个突变热点,负责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113800 )。杆结构域第 10 位残基的突变涉及精氨酸到组氨酸( 148080.0001 )、精氨酸到半胱氨酸和精氨酸到亮氨酸( 148080.0005 )(应该注意,KRT14 基因中的 arginine-125 似乎是一个类似的突变热点;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由 arginine-125 突变为组氨酸、半胱氨酸或亮氨酸引起的。)
Chipev 等人在一个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的家庭中(1994)还在 keratin-10 的 1A 杆结构域的开头发现了一个 arg10 到 cys 的突变。
.0005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ARG10LEU
参见148080.0004和Rothnagel 等人(1993 年)。
.0006移至 148080.0004
.0007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ASN8HIS
在一个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的家庭( 113800 ),Chipev 等人(1994)在 keratin-10 的 1A 杆结构域的开头发现了一个 asn8-to-his 突变。
.0008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TYR14ASP
在一个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的家庭( 113800 ),Chipev 等人(1994)在 keratin-10 的 1A 杆结构域的开头发现了一个 tyr14 到 asp 的突变。
.0009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LEU103GLN
在一个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的家庭( 113800 ),Chipev 等人(1994)在 keratin-10 的 2B 杆结构域晚期的保守区域中发现了一个 leu103 到 gln 的突变。
.0010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ARG156CYS
在 2 例严重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113800 )病例中,Syder等人(1994)在 2 个不相关的 EHK 家族中 发现了一个位于保守精氨酸的 arg156 至 cys 突变,该突变先前已被证明突变为组氨酸( 148080.0003 )。
帕勒等人(1994)研究了一位患有表皮痣的女性,她的女儿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在母亲中,50% 的 KRT10 等位基因在病变皮肤中携带 arg156-to-cys 突变,而在正常皮肤中未检测到该突变。在女儿的情况下,突变存在于所有检查的细胞类型的 50% 的 KRT10 等位基因中。
.0011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MET150ARG
在严重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113800 )的情况下,Syder等人(1994)在密码子 150 处发现了从蛋氨酸到精氨酸的突变。该突变是 R156H( 148080.0003 ) 和 R156C( 148080.0010 ) 突变位点的 6 个残基,这也与严重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关。所有这些都在 KRT10 的 α-螺旋杆结构域的氨基端。相比之下,非典型轻度家族的受影响成员在靠近 KRT10 杆的保守羧基末端( 148080.0012 ) 处发生突变。通过基因工程和基因转染,Syder 等人(1994)证明每个突变在功能上是由患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典型的角蛋白丝畸变的原因。此外,他们表明轻度 EHK 突变对细丝网络形成的影响较小。
.0012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LYS439GLU
在患有非典型轻度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 113800 )的家庭中,Syder等人(1994)发现了一个 lys439-to-glu 突变,该突变恰好位于 KRT10 杆的保守羧基末端附近。突变的位置被认为可以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即与在 KRT10 的 α-螺旋杆结构域(例如, 148080.0011)的氨基端发生突变的家族相比,临床表现较轻。一般来说,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在水疱、角化病和红皮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身体受累程度方面表现出显着的临床异质性。
.0013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 MET150THR
帕勒等人(1994 年)研究了Nazzaro 等人报道的一个家庭(1990 年)其中在患有EHK 线性形式的父母的孩子中观察到普遍形式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EHK;113800 )。他们发现该突变在有痣的父母的血液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不存在或代表性不足,存在于来自病变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的 KRT10 等位基因的 50% 中,并且在正常皮肤中不存在。发现一个家族中的突变是 thr 取代了 met150。在这种类型的第二个家族中,他们发现了 arg156-to-cys 突变(148080.0010),在第三个家族中,他们发现了 arg156-to-his 突变(148080.0003)。
.0014 周期性鱼鳞病伴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ARG83GLU
在一个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的周期性鱼鳞病家族中( 607602 ),Joh 等人(1997)发现了 KRT10 基因的一种新的串联 CG 到 GA 突变,导致 2B 螺旋片段的残基 83(R83E) 处发生 arg 到 glu 取代。
.0015 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
KRT10、IVS6AS、AG、-2
在患有五彩纸屑鱼鳞病的患者(IWC;609165)中,Choate 等人(2010)在 KRT10 基因的内含子 6 剪接受体位点中发现了一个杂合剪接位点突变。该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剪接受体位点,导致 8 bp 缺失导致移码(Ser458ArgfsTer120)。
这种突变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其 C 末端富含精氨酸,可将 keratin-10 从细胞角蛋白丝网络重定向到核仁。在该患者的父母或对照染色体中未发现该突变。在其他 2 个从头病例中发现了两个影响内含子 6 剪接受体的类似突变。
.0016 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
KRT10DS,IVS6DS,GA,+1
Choate 等人的母亲和她的 2 个后代都患有鱼鳞病和五彩纸屑(IWC; 609165 )(2010)确定了 KRT10 的内含子 6 剪接供体位点 +1 位置的 G 到 A 转换。该突变导致外显子 6 的跳跃与外显子 5 和 7 之间的连接(delK386-S458,Gly459PhefsTer122)。这种突变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其 C 末端富含精氨酸,可将角蛋白 10 从细胞角蛋白丝网络重定向到核仁。
.0017 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
KRT10,1-BP INS,1450C
Choate 等人在患有五彩纸屑的新发鱼鳞病患者(IWC;609165)中(2010)在 KRT10 基因的外显子 7 的位置 1450 处发现了一个单碱基对插入,导致密码子 484(Gly484ArgfsTer97) 的移码。这种突变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其 C 末端富含精氨酸,可将角蛋白 10 从细胞角蛋白丝网络重定向到核仁。
.0018 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
KRT10, 2-BP DEL, 1560CG
在一对患有鱼鳞病的父女身上(IWC;609165),Choate 等人(2010)在 KRT10 基因的第 7 外显子的第 1560 位发现了一个 2-bp 的缺失,导致密码子 521(Gly521ProfsTer59) 的移码。这种突变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其 C 末端富含精氨酸,可将角蛋白 10 从细胞角蛋白丝网络重定向到核仁。
.0019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GLN434TER
Muller 等人患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EHK; 113800 )的兄弟姐妹,他们是表亲父母所生(2006)确定了 KRT10 基因的外显子 6 中 1300C-T 转换的纯合性,导致 gln434 到 ter(Q434X)取代导致在 keratin-10 的 2B 结构域结束之前的 25 个氨基酸过早终止密码子。未受影响的父母、2 名未受影响的同胞和 3 名其他未受影响的亲属是该突变的杂合子,在 50 名对照中未发现。来自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 RNA 的半定量 RT-PCR 表明纯合子儿童的特定 KRT10 mRNA 水平大量降低,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分别显示其表皮和角质形成细胞中完全没有 keratin-10 蛋白。
.0020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CYS427TER
Tsubota 等人在一名 3 岁的土耳其女孩中,患有轻度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EHK; 113800 ),其表亲父母所生(2008 年)确定了 KRT10 基因外显子 6 中 2 bp 颠换(1281CC-AA) 的纯合性,导致 cys427 到 ter(C427X) 取代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 34 个氨基酸角蛋白 10 的 2B 结构域。未受影响的父母是突变的杂合携带者,在 50 名对照中未发现。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患者表皮中完全缺乏角蛋白 10 蛋白。
.0021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1-BP INS,1325C
Terheyden 等人对一名来自苏丹血统近亲家庭的严重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EHK; 113800 ) 的女孩进行了研究(2009)确定了 KRT10 基因外显子 6 中 1-bp 插入(1325insC) 的纯合性,导致移码导致下游 6 个氨基酸的过早终止密码子。她未受影响的父母和兄弟是该突变的杂合子携带者,在 50 名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定量 RT-PCR 显示患者皮肤中特定的 KRT10 mRNA 显着降低,而杂合父亲中的水平约为野生型的 50%。
.0022 表皮溶解性角化过度
KRT10,IVS5DS,GA,+5
Covaciu 等人在一名患有严重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EHK; 113800 ) 的婴儿中,该婴儿由近亲北非父母所生(2010)确定了 KRT10 基因内含子 5 中 GA 转换(1155+5G-A) 的杂合性。未受影响的父母是突变的杂合子。来自患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总 RNA 的 RT-PCR 分析显示剪接位点突变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截断 2B 螺旋结构域近端部分的 KRT10。患者皮肤的免疫组织学显示基底上表皮中 keratin-10 表达缺失。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因高钠性脱水而出现脓毒症,并在 3 天大时死亡。
.0023 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
KRT10、IVS6AS、GC、-1
Spoerri 等人在一名患有鱼鳞病和五彩纸屑的年轻成年男性(患者 2)中(IWC;609165)(2015)确定了 KRT10 基因内含子 6 中从头剪接突变(c.1374-1G-C) 的杂合性,预计会导致移码导致密码子提前终止(Ser458ArgfsTer120)。患者出生时有火棉胶膜,并表现出其他外胚层异常,包括小畸形耳朵、发育不全的乳头和背侧肢端多毛症,以及眼睑外翻、眉毛和睫毛稀少、大月牙和长指甲。在健康(回复)皮肤区域内发现色素沉着过度。
在 IWC 的一个 7 个月大的男孩中,Saito 等人(2017 年)在 KRT10 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从头杂合的 c.1374-1G-C 剪接突变,他们指出这是一种复发性变异,之前曾在 3 名 IWC 患者中报道过这种变异。先证者有局灶性掌跖角化过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以及弯曲处的短暂和非复发性色素沉着过度的疣状角化性丘疹。
Burger 等人在 36 岁时死于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 IWC 女性患者中(2020)确定了 KRT10 c.1374-1G-C 剪接突变的杂合性。在 gnomAD 数据库中未找到该变体。Hendrix 等人最初描述该患者患有小耳廓、普遍性脱发和外翻(MAUIE 综合征)(1997 年)。
.0024 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
KRT10,c.1373+1delG
在一名 28 岁男性(IWC100) 患有鱼鳞病并伴有五彩纸屑(IWC; 609165 ),Lim 等人(2016 年)在 KRT10 基因的外显子 6 的最后一个碱基处发现了从头 1 bp 缺失(c.1373delG)的杂合性,导致移码将角蛋白 10 的内源性富含甘氨酸的尾域替换为丙氨酸-丰富的基序,将 C 末端延长了 19 个额外的氨基酸。受影响皮肤的免疫定位显示基底上 K10 染色总体减少,有证据表明细胞核内有细丝网络塌陷和局灶性聚集;这些发现在回复性或正常对照皮肤中未见。用核仁标记进行染色显示核仁内的 K10 聚集体。KRT10 结合伙伴 KRT1( 139350 ) 的免疫定位) 也证明了核错误定位。3 个白点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显示,每个回复点在延伸到端粒的 17 号染色体近端 q 臂中都存在拷贝中性杂合性丢失,这与通过有丝分裂重组的恢复一致。对于所有 3 个回复位点,估计交叉区域位于 SNP rs6505079和rs8078229之间。
伦茨等人(2019)指出,这种突变的正确名称是 c.1373+1delG。对用来自患者 IWC100 的变体转染的 NKc21 角质形成细胞的分析揭示了 5 种不同的剪接产物,包括 3 种编码带有精氨酸尾的 K10(K10arg)、1 种编码截短的 K10 蛋白和编码带有丙氨酸尾的 K10 的次要转录物(K10ala )。免疫荧光分析显示 K10arg 异常核定位,但 K10ala 没有;然而,K10arg 的存在被证明能够使非 K10arg(包括野生型或截短的 K10)共转位到细胞核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富含精氨酸而不是富含丙氨酸的 K10 尾部是 IWC 患者中 K10 致病性核定位的原因。
.0025 带五彩纸屑的鱼鳞病
KRT10, 14-BP DEL/1-BP INS, NT1403
Burger 等人在患有五彩纸屑鱼鳞病的男性(IWC;609165)中,也患有小羽片、全身脱发和外翻(2020)确定了 KRT10 基因外显子 7 中插入/缺失突变(c.1403_1417delinsA) 的杂合性,导致移码预测会导致密码子提前终止(Ser468LysfsTer108)。在 gnomAD 数据库中未发现该突变。该患者最初由Elbaum 等人报道(1995),死于侵袭性鳞状细胞癌,享年 2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