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 HYSTRIX,CURTH-MACKLIN 型

Curth-Macklin 型鱼鳞病(IHCM) 是由染色体 12q13 上的 KRT1 基因( 139350 ) 中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Anton-Lamprecht(1978)指出,已知 4 种遗传性角化疾病具有肌腱原纤维的结构缺陷(1) 在丑角胎儿( 242500 ) 中,角材料的异常 X 射线衍射图指向交叉 β 蛋白结构,而不是角蛋白的正常 α 蛋白结构(2) 大疱性鱼鳞状红皮病(EHK; 113800 ) 的特征是由于张力原纤维排列异常而早期形成团块和核周壳(3) 在Curth-Macklin 型鱼鳞病中,在细胞核周围形成同心不间断的异常张力丝壳(4) 在鱼鳞病 hystrix gravior( 146600),仅发现基本的张力丝与粘液颗粒的补偿产生。

▼ 临床特征

这种形式的鱼鳞病首先由Curth 和 Macklin(1954)报道,并由Ollendorff -Curth 等人重新研究(1972)和Anton-Lamprecht 等人(1973 年)。电子显微镜证实了张力原纤维的异常,即在细胞核周围形成同心的未破裂的张力原纤维壳。Tonofibrils 是角质形成细胞中的纤维状结构蛋白,虽然它已经存在于分裂的基底细胞中,但由分化细胞形成的数量越来越多。它们在形态学上等同于生化特征良好的前角蛋白和角细胞 α-角蛋白的前体。不会形成水泡。

Pinkus 和 Nagao(1970)观察了一个非裔美国人的病例。

博尼法斯等人(1993)指出,在过去的 4 年中,有 2 个 IHCM 家族被描述:Curth 和 Macklin(1954)家族和Niemi 等人家族(1990 年)。在后一个家族中,患者的关节处有厚厚的、皱纹状的角化过度。

▼ 测绘

通过 IHCM 家族的连锁研究,Bonifas 等人(1993)排除了 IHCM 与 12q 和 17q 上的角蛋白基因簇之间的联系。他们得出结论,编码角蛋白以外的蛋白质的基因异常可能会破坏角蛋白中间丝网络,并与双核角质形成细胞有关。例如,在转染编码突变结粒蛋白( 125647 )( Stappenbeck and Green, 1992 ) 的 DNA 后中间丝网络中断的发现与该结论一致。

通过对 5 名成员患有 IHCM 的 3 代非裔美国人家庭的连锁分析,Sprecher 等人(2001)排除了 1q、17q 和 18q 上的潜在候选区域,并在 12q 发现了与 II 型角蛋白簇的潜在联系(基因座 D12S1622 的 lod 得分为 1.5);受影响的成员在 12q 上共有 18 cM 的常见疾病相关单倍型。

▼ 分子遗传学

在 3 代 IHCM 家族的受影响成员中,显示与染色体 12q 的联系,Sprecher 等人(2001)鉴定了 KRT1 基因( 139350.0013 ) 中的杂合 5191GG-A 突变,导致下游 229 bp 的移码和提前终止密码子。结构分析揭示了角蛋白中间丝束的失败、细胞骨架从细胞核中的缩回以及 loricrin( 152445 ) 向桥粒斑块的易位失败。博尼法斯等人(1993)已将 IHCM 从两个角蛋白基因座中排除;然而,该研究中评估的家族的表型特征,包括关节上的局部过度角化斑块以及手掌和脚底的保护,与Sprecher 等人报道的家族中发现的特征相比更温和且不同(2001 年)。因此,在 IHCM 中不能排除遗传异质性。

在 IHCM( 139350.0013 ) 和掌跖纹状体角化病 III(SPPK3; 607654 )( 139350.0012 )中发现了几乎相同位置的 KRT1 移码突变。石田山本等(2003)在 IHCM 中发现了正常的桥粒形成,这表明在这种疾病中导致角化过度和 PPK 的细胞病理学作用与 SPPK 不同,可能与超分子角蛋白中间丝组织和不溶性蛋白的细胞质转移异常有关,例如loricrin,如Sprecher 等人所建议的那样(2001 年)。石田山本等(2003)还表明突变的KRT1可能影响细胞的形状和其他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如细胞器和细胞核,导致表皮整体结构的严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