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尿道在阴茎腹侧开口。它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发病机制中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Thai et al., 2008总结)。

▼ 遗传

Lowry 和 Kliman(1976)基于 2 个亲属提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可能解释少数尿道下裂病例。科特等人(1979)描述了 4 名男性患有 3 代阴茎中轴尿道下裂,其中 1 次是男性传给男性,另一次是通过女性遗传。Page(1979)还建议某些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Frydman 等人的报告提出了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形式的尿道下裂(1985 年)和Tsur 等人(1987 年)。弗里德曼等人(1985)在一个大的近亲贝都因家庭中发现了 8 名男性的单纯性尿道下裂。1 名青春期后患者的男性化和生育能力正常。在这个血缘关系中,显性遗传的眼距过长与纵隔孤立地分离。Tsur 等人(1987)描述了以色列一个近亲穆斯林家庭中的 4 名受影响的男性。

▼ 测绘

泰语等(2008)对芬兰血统的 3 代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其中 7 个人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遗传了孤立的尿道下裂。在染色体 7q32.2-q36.1 上的标记 D7S640 处发现最大参数 lod 得分为 2.71(非参数 lod 得分为 5.01)。单倍型分析确定了标记 D7S2519 和 D7S2442 之间的 18.2-Mb(25-cM) 区域。突变分析排除了 AKR1D1( 604741 ) 和 PTN( 162095 ) 基因的致病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