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瘤性抑制剂 5
裸鼠中 HeLa 细胞的致瘤性可以通过在体细胞杂交体中添加正常的人类 11 号染色体来抑制(Stanbridge,1976;Klinger,1980);有关位于 11q 上的肿瘤抑制基因的描述,请参见191181 。利奇等人(1992)分离了一种 HeLa 细胞系,该细胞系显示出非致瘤性杂种的形态学特征,在裸鼠中表现出降低的致瘤性,并显示碱性磷酸酶降低 85%,碱性磷酸酶是这些细胞中致瘤性表型的一致标志物。该细胞系,命名为 F2,含有单一的外源 c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回收并命名为 HTS1,因为它可能与“HeLa 肿瘤抑制”有关。在非致瘤性杂种中,鉴定出 2.8、3.1 和 4.6 kb 的 RNA 种类。在 2 个致瘤杂种系中,2.8-kb 物种显着减少或缺失。尽管 3 个非致瘤性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表达了所有 3 种 RNA 物种,但一些致瘤性宫颈癌细胞系缺乏 2.8-kb 物种。
戈林等人(2010)注意到 ST5 基因编码 3 种亚型,所有 3 种亚型都包含 C 端 DENN 结构域,但只有亚型 1 和 3 含有 ABL1 相互作用域。定量 PCR 分析检测到人类胎儿组织中的 ST5 表达模式相对一致。大多数人类成人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相应的胎儿组织;然而,与胎儿组织相比,成人大脑、肾脏和骨骼肌中的表达高出 2.5 至 3 倍。小鼠胚胎的原位杂交分析表明,St5 在中脑、端脑和后脑的神经上皮中表达,然后在额叶皮层的心室和边缘区表达。成年小鼠在小脑和海马中表现出 St5 表达。在肾脏的心脏和管状结构中也发现了表达。
▼ 基因结构
戈林等人(2010)指出 ST5 基因包含至少 23 个外显子,跨越 207.6 kb,前 4 个外显子是非编码的。
▼ 测绘
利奇等人(1992)通过原位杂交将 HTS1 基因定位到 11p15,通过体细胞杂交分析证实了分配到 11 号染色体。他们回顾了先前表明 11p15 区域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证据。见194071和185440。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Amid 等人(2001)将 ST5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1p15.3。他们将小鼠 St5 基因定位到末端 7 号染色体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与人类染色体 11p15.3 具有同源性。在这两个基因组中,ST5 位于 CEGF1 基因的端粒和 LMO1 基因的着丝粒( 186921 )。
▼ 细胞遗传学
戈林等人(2010)报告一名男孩,第一次出现在 3.5 ,患有严重的智力迟钝、肌张力减退、癫痫发作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与中断 ST5 的从头 t(11;20)(p15.4;q13.2) 易位相关基因。畸形的面部特征包括高额头、高拱形和横向放置的眉毛、狭窄的上斜睑裂、轻度眼距过大、眉间宽、小嘴、上唇薄、腭裂、鼻梁宽和鼻翼发育不全。其他特征包括持续性动脉导管、单侧囊性肾发育不良和频繁感染。7 岁时,他可以带着矫形器行走,但没有语言发育。他出生于健康、无关的父母,没有携带易位基因。断点分析表明,11 号染色体断点位于 ST5 基因的 5 素非翻译区的内含子 4 中,在第一个编码外显子 5 之前。预计这会将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与其启动子区分开。20 号染色体上的断点没有出现在任何已知基因中。对另外 220 名智力低下患者的 ST5 基因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