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试管婴儿当妈妈生下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生了,男孩!”

就在4月15号早上8:34,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房里一声婴儿啼哭,又一个小生命降生了。他的妈妈,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他也是我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这是个身长52厘米,体重3850克的男孩,如同当年他妈妈出生时一样,他的出生同样引人注目。

故事,要从80年代,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说起。

30多年前,甘肃礼县盐官镇的郑桂珍,由于幼时一次结核菌感染,导致输卵管堵塞,婚后多年不孕。虽然已经38,但郑桂珍始终梦想着能当妈妈。机缘巧合下,郑桂珍在北京西站偶遇了同样因不孕问题来北京就诊的刘先生一家,后来他们结伴去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这一趟行程,恰好让郑桂珍遇上了张丽珠教授。

接诊后,在当时张丽珠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开腹取卵。现在看来简直不敢想象:全院只有一根取卵针,针头钝了就拿到钟表铺磨一磨;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在保温杯里;没有培养液,就自己照着方子配……可以说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林丽珠教授曾在她的书《我的医教人生》里回忆道:“当时连人卵的形态都不认识。 我们的骨干人员抱着保温瓶,里面装着刚取出来的卵泡液试管,小跑步经过操场,去组织胚胎教研组,请刘斌副教授找卵。”

即便如此,张丽珠团队依然成功地取出了卵子,并顺利完成体外受精。当受精卵开始分裂,张丽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的子宫内。7周后,胎儿原始心脏有力地搏动,临床妊娠成功!

1988年3月10日,张丽珠教授亲手接生了这个小女婴,她就是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特殊的身份,让萌珠受到了更多关注。她的照片挂在医院里,故事被写入教科书,后来还在课本里看到了自己的“萌芽”过程。虽然街坊四邻都知道她的不同,但大家依然特别喜欢萌珠,从未觉得她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30多年来,北医三院生殖中心一直在关注萌珠的成长;每年生日,萌珠都会给北京的张丽珠教授寄一张照片;每隔几年,还会受邀到北京参加活动。对萌珠来说,她们既是恩人,也是亲人。

于是,大学毕业后,萌珠选择前往北医三院工作,成为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她看来,当初别人帮助了她们一家,现在她又能去帮助更多人,这也算是一种传承,是最好的选择。在生殖医学中心,不少患者都心情焦虑,萌珠常常送去安慰;有时候被患者和实习医生认出,她也都笑着配合合影。

由于怀孕后期胎位不正,萌珠接受了剖宫产手术,于4月15日8时34分成功分娩健康男婴,这在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史上也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术后回到产科病房后,郑萌珠躺在床上,偏着头就能看到身侧躺在小床里安睡的宝宝。“好神奇的感觉,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了。她激动地说:“感觉我好能耐啊!孩子挺白净的,也挺饱满的,看着这么多人关心她、关注她,我觉得特别幸福。”

陪产的郑桂珍表示:“现在还晕乎乎的,感觉像做梦似的。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萌珠也有自己的孩子了……”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经历了怀孕生子,才体会到我妈当年怀我有多不容易。”郑萌珠告诉记者,妈妈当年为了生她曾经挨了两刀。一刀是取卵时落在卵巢上,一刀是剖腹产。

“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长大,奋斗到哪儿是哪儿,做个平凡的普通人就好。”郑萌珠说。

郑萌珠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经典的照片——穿着白大褂的张丽珠教授抱着刚出生的郑萌珠,一脸慈祥。

“很想念奶奶。”郑萌珠一直叫张丽珠奶奶,她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虽然在甘肃长大,但一直和张奶奶保持联系,每年她过周岁生日时,都会给张奶奶寄一张照片。偶尔她们一家也会被邀请到北京参加活动,每次,张奶奶都会关心地问郑萌珠,“学习怎么样”“胖了,该减肥了”……

张奶奶生病后期,人躺在床上,意识已经不是很清楚。有一次萌珠去探望奶奶,还没走到床前,奶奶一眼认出了她。郑萌珠一想起这个瞬间,眼圈就红了。

奶奶离开后,萌珠很长一段时间情绪都不好,有时哭起来就停不下来,“跟自己的亲人离别,真的很舍不得……”

在北京,郑萌珠还有很多“亲人”。今天,当年见证郑桂珍怀孕生产的医生刘平就守在手术室外。

刘平,也是张丽珠教授的学生,她亲历了萌珠的降生,也见证了我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依然记得那时候萌珠的爸妈多么努力地想要一个孩子。现在他们如愿当上了爷爷奶奶,这对他们家庭来说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刘平说。

31年前,郑萌珠的出生,开启了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新征程,“试管婴儿二代宝宝”的出生,也证实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试管婴儿的下一代是否健康?是否能正常怀孕、分娩?这些问题不仅是我国人民的疑虑更曾经是世界人民的疑问,可是试管婴儿技术从世界诞生第一个试管婴儿以来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问题时间都可以一一验证,打消每个人的顾虑。

从第一例试管婴儿开始,到现在我国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

不孕不育人群数量增加的同时,人们对治疗这一病症的辅助生殖技术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辅助生育技术正在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