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转化抑制 1
BHK 是一种永生的叙利亚仓鼠细胞系,其中可以证明锚定孤立性在单个诱变步骤中出现,并且与导致致瘤性的最后变化相关。Stoler 和 Bouck(1985)将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与致癌物转化的 BHK 细胞融合,并在杂交细胞中发现了转化表型的抑制。人类染色体 1 存在于所有表现出抑制的杂交细胞中,并且在所有重新表达转化的杂交细胞中都丢失了。通过对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 171900 )人同工酶的电泳鉴定确认了1 号染色体的存在与否。斯托勒和布克(1985)表明 1 号染色体在各种类型和不同阶段的人类肿瘤中相当频繁地参与可能与该基因座有关。正如Zabel 等人所指出的,他们还从同线性的同源性中推断出这一点(1985),基因座可能在 1p:1p 远离 1p22.1 的部分包含一个在小鼠染色体 4 上的进化保守片段(从 1p22.1 到着丝粒有一个与小鼠染色体 3 同源的片段。 ) 小鼠的 4 号染色体能够抑制几种小鼠肿瘤系的恶性(Evans et al., 1982)。本尼迪克特等人(1984)发现人类 1 号染色体的 2 个拷贝(和 4 号染色体的 1 个拷贝)的丢失与人类纤维肉瘤系恢复在裸鼠中形成肿瘤的能力有关,该纤维肉瘤系的致瘤性通过与正常人类成纤维细胞的融合而受到抑制。因此,Stoler 和 Bouck(1985)确定的位点可能位于 1p,远离 1p22.1。Stoler 和 Bouck(1985)使用的系统中的恶性肿瘤是一种隐性特征,可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相媲美。然而,抑制基因表现为显性基因,该基因是Knudson(1985)称为抗癌基因的那种基因。Szpirer 等人(1990)将 SAI1 基因定位到大鼠的 5 号染色体上,该基因携带在人类 1 号和 9 号染色体上保守的同线性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