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1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称为黑色素细胞的色素生成细胞的肿瘤,最常发生在皮肤中,但也可能发生在眼睛、耳朵、胃肠道、软脑膜以及口腔和生殖器粘膜中(Habif总结,2010 年)。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易感性的遗传异质性
对家族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1(CMM1) 的易感性基因座已被定位到染色体 1p36。其他 CMM 易感基因座包括 CMM2( 155601 ),由染色体 9p21 上的 CDKN2A 基因( 600160 )的变异引起;CMM3( 609048 ),由染色体 12q14 上的 CDK4 基因( 123829 )变异引起;CMM4( 608035 ),定位到染色体 1p22;CMM5( 613099 ),由染色体 16q24 上MC1R 基因( 155555 )的变异引起;CMM6( 613972 ),由染色体 14q32 上XRCC3 基因( 600675 )的变异引起;CMM7( 612263 ),定位到染色体 20q11;CMM8(614456 ),由染色体 3p13 上的 MITF 基因( 156845 )变异引起;CMM9( 615134 ),由染色体 5p15 上的 TERT 基因( 187270 )变异引起;和 CMM10( 615848 ),由染色体 7q31 上的 POT1 基因( 606478 )突变引起。
导致恶性黑色素瘤的体细胞突变也在几个基因中被发现,包括 BRAF( 164757 )、STK11( 602216 )、PTEN( 601728 )、TRRAP( 603015 )、DCC( 120470 )、GRIN2A( 138253 )、ZNF831、BAP1( 603089 )和 RASA2( 601589 )。大部分黑色素瘤(40-60%) 在 BRAF 基因中携带激活体细胞突变,最常见的是 V600E( 164757.0001 )( Davies et al., 2002 ; Pollock et al., 2003 )。
▼ 临床特点
几位作者(例如,Moschella,1961 年;Schoch,1963 年;Salamon 等人,1963 年)评论了家族性黑色素瘤患者通常的白皙肤色、蓝眼睛和多颗雀斑。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Kopf 等人(1986)发现黑色素瘤阳性家族史与先证者首次诊断年龄较小、病变直径较小、克拉克水平较低、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发病率降低以及非皮肤癌患病率降低相关(克拉克指数指的是入侵水平。)比较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黑色素瘤可能很重要,因为同一家庭的非血液相关成员中的黑色素瘤病例(Robinson 和 Manheimer,1972 年)。
林奇等人(1978)提出指示对恶性黑色素瘤易感性的皮肤标志物的特征是大痣,数量不等,红棕色至粉红色,边界不规则。组织学上,它们显示出奇异的表皮内模式。作者还描述了一个黑色素瘤家族,具有明显的雀斑和皮肤干燥,提示色素性干皮病( 278700 ),但具有正常的计划外 DNA 修复和显性谱系模式。其他恶性肿瘤如结肠癌在这些家庭中的频率增加。
克拉克等人(1978),格林等人(1978)和Reimer 等人(1978)指出了作为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前兆的痣的独特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他们以 2 名患者的姓氏将这些特征称为“BK 痣综合征”;后来,格林等人(1980)和埃尔德等人(1980)表达了对“遗传性发育不良痣综合征”这一名称的偏好。相同的病变是一些非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基础。格林等人(1980)将此称为“发育不良痣综合征,散发型”。临床特征包括上躯干和四肢有 10 到 100 颗痣,以及痣大小(从 5 到 15 毫米)、轮廓和颜色的可变性。组织学上,BK 痣表现出非典型的黑色素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纤细的纤维增生和新血管形成。林奇等人(1980)将此称为 FAMMM(家族性非典型痣 - 恶性黑色素瘤综合征)。Arndt(1984)和Greene 等人(1985)提供了家族性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照片说明。
林奇等人(1980)研究了 3 种 FAMMM 综合征。观察到父子之间的遗传。一名患者在 18 年内患有 9 种不同的原发性黑色素瘤。表现力是高度可变的。管理很困难,因为无法确定哪些痣需要活检,然后根据组织学研究,哪些痣需要广泛切除。有人提出了其他部位患癌症风险增加的可能性。哈特利等人(1987)描述了几例在患有骨肉瘤( 259500 ) 和软骨肉瘤( 215300 )的儿童的近亲中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他们提出,在某些家族中,恶性黑色素瘤可能是同一基因缺陷的表现,导致对 SBLA 综合征特征性肿瘤的易感性。151623)。
塔克等人(2002)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 CDKN2A( 600160 ) 和 CDK4( 123829 ) 中具有不同种系突变的黑色素瘤风险增加的家庭中发育不良痣和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他们对 33 个家庭成员超过 2 名的侵袭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临床评估和长达 25 年的前瞻性随访。共有 844 名家庭成员接受了检查和拍照。所有的家庭都被发现有发育不良痣和黑色素瘤的成员;17 个在 CDKN2A 中有突变,2 个在 CDK4 中有突变,14 个在任何一个基因中都没有突变。大多数发育不良痣要么保持稳定,要么退化;很少有人以应该引起对黑色素瘤的关注的方式发生变化。在研究家族中发现的黑色素瘤和发育不良痣似乎并没有因家族中发现的突变类型而异。
黑色素瘤相关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副肿瘤性视觉障碍,可发生在患有转移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个体中。亚历山大等人(2004 年)发现黑色素瘤相关视网膜病变患者表现出的对比敏感度丧失的总体模式与被认为是该疾病基础的视网膜双极细胞水平的功能障碍一致。
▼ 其他特点
已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发现了肿瘤特异性抗原(Hawkins 等人,1981 年;Pellegris 等人,1982 年)。
一些研究观察到黑色素瘤个体中帕金森病(PD; 168600 ) 的风险增加(参见,例如,Constantinescu 等人,2007和Ferreira 等人,2007),这表明色素沉着代谢可能参与了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 PD。从 2 个现有的研究队列中,38,641 名男性和 93,661 名女性在基线时没有 PD,Gao 等人(2009)发现成年早期自然头发颜色的减少与PD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黑色、棕色、金色和红色头发的 PD 汇总相对风险分别为 1.0(参考风险)、1.40、1.61 和 1.93。在调整了年龄、吸烟、种族和其他协变量后,这些结果是显着的。头发颜色和 PD 之间的关联在 70 岁之前发病时尤为强烈。在 272 例 PD 病例和 1,185 例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MCR1 基因的 cys151 SNP( 155555.0004),这会导致红发,并相对于 arg151 SNP 增加 PD 的风险(cys/cys 基因型的相对风险为 3.15)。注意到黑色素和多巴胺一样,是由酪氨酸合成的,PD 的特征是黑质中含有神经黑色素的神经元丢失,Gao 等人(2009)假设色素沉着与 PD 发展之间存在联系。Herrero Hernandez(2009)孤立指出了该关联。
▼ 遗传
多位作者记录了恶性黑色素瘤的家族遗传:参见Cawley(1952);史密斯等人(1966);安德鲁斯(1968)。Katzenellenbogen 和 Sandbank(1966)描述了患有恶性黑色素瘤的双卵双胞胎。
安德森等人(1967)描述了 1 个亲属 3 代中至少 15 名成员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病年龄早和多原发病变的趋势是特征。Lynch 和 Krush(1968)描述了 2 个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其中 1 个家族 2 代,另一个家族 3 代。Anderson(1971)报道了 36 个家系,其中共有 106 名成员患有皮肤黑色素瘤。他指出,除了发病年龄较早和多原发性病变的频率增加外,家族性病例的存活率高于非家族性病例。
罗德等人(1985)发现先证者同胞中先天性新黑素细胞痣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11 倍。他们有一些家庭有 2 代人受到影响。
在Greene 等人研究的 CMM 家庭中(1983),进一步的研究(Bale et al.( 1985 , 1986 )) 表明发育不良痣(DN),一种已知为黑色素瘤前兆的病变,也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分离。Pascoe(1987)挑战了Bale 等人提出的单一显性基因的概念(1986 年)。Bale 和 Chakravarti(1987)为他们的结论辩护。
特劳佩等人(1989)还对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说提出了挑战,因为在消除和新出现的突变之间缺乏遗传平衡。哈普等人(1982)有先进的论据支持发育不良痣的多基因遗传:(1)缺乏一致的家庭模式;(2)性状频繁零星出现;(3) 普通痣和发育不良痣之间的连续过渡;(4) 类比动物模型。
克雷默等人(1983)发现 4 人患有发育不良痣表型。患黑色素瘤的风险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家庭中黑色素瘤患者的数量而增加。这是多基因遗传的典型特征。
▼ 发病机制
吉尔克雷斯特等人(1999)回顾了紫外线辐射在诱发黑色素瘤中的作用。他们指出,即使在因 CDKN2A 基因的种系突变而易患多种非典型黑色素细胞痣和黑色素瘤的亲属中(600160),回顾性分析表明,近几代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这种现象归因于日晒增加的孤立危险因素。不仅黑色素瘤,更常见的皮肤癌、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都与紫外线照射有关。然而,与更常见的皮肤癌不同,与紫外线辐射的总累积暴露有关,黑色素瘤与强烈的间歇性暴露有关。因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在身体暴露于阳光最多的区域,例如面部和手背和前臂,以及几乎每天和大量终生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的人,例如农民和水手。相比之下,黑色素瘤最常发生在间歇性暴露在阳光下的身体部位,例如男性的背部和女性的小腿,相对较少暴露于更频繁暴露的部位,例如面部、手和前臂;最常见于主要从事室内工作的人,他们只在周末和假期暴露在阳光下。事实上,近几十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大幅增加可能是由于大量人能够长途旅行以获得冬季强烈的阳光照射。黑色素瘤的风险与导致晒伤的暴露特别相关,并且在青春期有 5 次或更多严重晒伤的历史会使风险增加一倍以上。相对较少暴露的部位,如面部、手部和前臂;最常见于主要从事室内工作的人,他们只在周末和假期暴露在阳光下。事实上,近几十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大幅增加可能是由于大量人能够长途旅行以获得冬季强烈的阳光照射。黑色素瘤的风险与导致晒伤的暴露特别相关,并且在青春期有 5 次或更多严重晒伤的历史会使风险增加一倍以上。相对较少暴露的部位,如面部、手部和前臂;最常见于主要从事室内工作的人,他们只在周末和假期暴露在阳光下。事实上,近几十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大幅增加可能是由于大量人能够长途旅行以获得冬季强烈的阳光照射。黑色素瘤的风险与导致晒伤的暴露特别相关,并且在青春期有 5 次或更多严重晒伤的历史会使风险增加一倍以上。近几十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大幅增加可能是由于大量人能够长途旅行以获得冬季强烈的阳光照射。黑色素瘤的风险与导致晒伤的暴露特别相关,并且在青春期有 5 次或更多严重晒伤的历史会使风险增加一倍以上。近几十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大幅增加可能是由于大量人能够长途旅行以获得冬季强烈的阳光照射。黑色素瘤的风险与导致晒伤的暴露特别相关,并且在青春期有 5 次或更多严重晒伤的历史会使风险增加一倍以上。吉尔克雷斯特等人(1999)提出了这些现象的生物学基础。该假设基于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和黑素细胞对紫外线照射的反应差异。在黑素细胞中,第一次高剂量的紫外线辐射会造成实质性损伤,但不会导致细胞凋亡;因此,黑色素细胞会存活下来进行变异和分裂。事实上,儿童雀斑的出现,通常是在高剂量阳光照射后突然出现的,这与雀斑代表突变黑素细胞克隆的想法是一致的。相反,间歇性高剂量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会导致这些细胞丢失,而反复低剂量暴露最终会导致保留在基底区室中的细胞发生多重突变,从而导致角质形成细胞癌。
鼠黑色素细胞通常局限于毛囊。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迫使肝细胞生长因子/分散因子(HGF/SF; 142409 )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的皮肤在真皮、表皮和真皮-外胚层连接处具有黑色素细胞,因此更类似于人类皮肤. 努南等人(2001)对白化病 HGF/SF 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同窝仔鼠在 3.5 日龄、6 周龄或同时接受红斑紫外线照射。在相对较短的潜伏期和高累积发病率后,单次新生儿剂量(比先前给予成年小鼠的总紫外线剂量低 30 倍)足以在 HGF/SF 转基因小鼠中诱导黑色素瘤。这个新生儿剂量大致相当于仲夏中纬度地区自然阳光的晒伤剂量。转基因小鼠在 3.5 天和 6 周的紫外线照射后的黑色素瘤发展与仅在 3.5 天的单次照射后所见的没有区别,而在 6 周的类似剂量没有致瘤性。然而,第二次暴露于紫外线会增加黑色素细胞病变的多样性以及非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发病率,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肉瘤。在实验过程中,在非转基因或未经治疗的转基因小鼠中均未发现黑色素瘤。
科廷等人(2005)证明了与紫外线敏感性相关的黑色素瘤的遗传多样性。他们比较了 BRAF( 164757 ) 和 NRAS( 164790 )的 DNA 拷贝数和突变状态的全基因组变化) 来自 4 个临床组的 126 个黑色素瘤,其中暴露于紫外线的程度不同:30 个来自皮肤的黑色素瘤,有慢性日光引起的损伤,40 个来自没有这种损伤的皮肤黑色素瘤;36 个来自手臂、脚底和甲下(肢端)部位的黑色素瘤;和 20 个黏膜黑色素瘤。他们发现 4 组黑色素瘤中 BRAF 中 DNA 拷贝数和突变频率的区域变化频率存在显着差异。根据基因组 DNA 拷贝数的变化,这些样本可以正确分为 4 组,准确率为 70%。在 2-way 比较中,出现在具有慢性日晒损伤迹象的皮肤和没有此类迹象的皮肤上的黑色素瘤可以以 84% 的准确率正确分类。肢端黑色素瘤与黏膜黑色素瘤的鉴别准确率为 89%。在没有慢性日晒损伤的皮肤黑色素瘤中,他们发现了 81% 的 BRAF 或 NRAS 突变;其他组中的大多数黑色素瘤都没有基因突变。具有野生型 BRAF 或 NRAS 的黑色素瘤经常增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CDK4;123829 ) 和 cyclin-1(CCND1; 168461 ),它们是 RAS-BRAF 通路的下游组分。在这些研究中,DNA 拷贝数的改变是通过比较基因组杂交来确定的。
沙顿等人(2008)确定了一个富含人类恶性黑色素瘤起始细胞(MMIC) 的肿瘤起始细胞亚群,该亚群由化学抗性介质 ABCB5( 611785 ) 的表达定义。) 并表明这种致瘤性少数群体的特异性靶向抑制了肿瘤生长。在人类黑色素瘤患者中检测到的 ABCB5 阳性肿瘤细胞显示出原始分子表型,并与临床黑色素瘤进展相关。在连续的人对小鼠异种移植实验中,ABCBA5 阳性黑色素瘤细胞比 ABCB5 阴性群体具有更大的致瘤能力,并重建了临床肿瘤异质性。体内遗传谱系追踪证明了 ABCB5 阳性亚群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特定能力,因为 ABCB5 阳性癌细胞产生了 ABCB5 阳性和 ABCB5 阴性后代,而 ABCB5 阴性肿瘤群体以较低的比率增加,专门针对 ABCB5-null 细胞。
虽然对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 小鼠的多种癌症(包括黑色素瘤)进行的研究表明,只有罕见的人类癌细胞(0.1-0.0001%) 会形成肿瘤,但这些研究可能低估了致瘤性人类癌症的发生频率细胞已经长大。金塔纳等人(2008)表明改进的异种移植试验条件,包括使用免疫功能更严重的 NOD/SCID 小鼠(Il2rg 无效,308380),可以将致瘤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检测提高几个数量级。在有限稀释试验中,来自 12 名不同患者的约 25% 未选择的黑色素瘤细胞,包括直接从患者身上获得的原发性和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在这些更宽松的条件下形成肿瘤。在单细胞移植中,来自 4 名不同患者的未选择黑色素瘤细胞中平均有 27% 形成了肿瘤。金塔纳等人(2008 年)得出结论,异种移植试验的修改因此可以显着增加致瘤细胞的可检测频率,证明它们在某些人类癌症中很常见。
帕塞隆等人(2009)在 39 个黑色素瘤样本中的 37 个(95%) 中发现 SOX9( 608160 ) 表达较弱或缺失。SOX9 表达在正常皮肤区域呈阳性,但在 22 个痣中的 18 个(81.8%)、56 个原发性黑色素瘤中的 54 个(96.4%)和 100%(20 个中的 20 个)转移性黑色素瘤中表达弱或阴性。因此,SOX9 表达随着黑素细胞从正常状态发展到癌前(痣)再到转化状态而降低,并且在最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状态下完全阴性。SOX9 通过结合 CDKN1A( 116899 ) 启动子发挥作用,导致体内细胞生长受到强烈抑制。SOX9 也降低了 PRAME( 606021) 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蛋白质水平和恢复对视黄酸的敏感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的 SOX9 过表达抑制了小鼠和人类黑色素瘤离体模型的致瘤性。用 PGD2( 176803 )处理黑色素瘤细胞系增加了 SOX9 的表达并恢复了对视黄酸的敏感性。PGD2 和视黄酸的联合治疗显着降低了人类离体和小鼠体内黑色素瘤模型中的肿瘤生长。这些结果提供了对黑色素瘤病理生理学的深入了解。
卡普尔等人(2010)报道组蛋白变体 macroH2A(mH2A; 610054 ) 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的肿瘤进展。mH2A 亚型、组蛋白变体的缺失通常与浓缩染色质和发育基因表达程序的微调相关,与培养物和人体组织样本中黑色素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增加呈正相关。敲除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的 mH2A 同种型导致体外增殖和迁移以及体内生长和转移显着增加。mH2A 同种型的恢复表达在体外和体内挽救了这些恶性表型。卡普尔等人(2010)证明 mH2A 缺失的肿瘤促进功能至少部分是通过 CDK8 的直接转录上调来介导的( 603184 )。抑制结直肠癌癌基因 CDK8 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且在 mH2A 耗尽的细胞中敲低 CDK8 可抑制 mH2A 缺失诱导的增殖优势。此外,黑色素瘤患者样本中存在 mH2A 和 CDK8 表达水平之间的显着负相关。卡普尔等人(2010)得出结论,mH2A 是染色质的关键成分,可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
扎伊迪等人(2011)介绍了一种小鼠模型,允许在体内紫外线照射后进行荧光辅助黑素细胞成像和分离。他们使用表达谱表明,在黑色素瘤 UVB 剂量后分离出的活化新生儿皮肤黑色素细胞具有独特的、持久的干扰素反应特征,包括与免疫逃避相关的基因。以异常生长和迁移为特征的 UVB 诱导的黑素细胞活化被抗体介导的 IFN-γ( 147570 )全身性阻断所消除,但 I 型干扰素没有。IFN-γ 由巨噬细胞产生,巨噬细胞通过 UVB 诱导的趋化因子受体 Ccr2 配体招募到新生儿皮肤( 601267)。混合募集的皮肤巨噬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移植黑色素瘤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干扰素-γ 阻断消除了巨噬细胞增强的黑色素瘤的生长和存活。在所检查的 70% 的人类黑色素瘤中也发现了产生 IFN-γ 的巨噬细胞。扎伊迪等人(2011)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数据揭示了 IFN-γ 在促进黑色素细胞存活/免疫逃避方面的意外作用,为黑色素瘤患者的子集确定了一种新的候选治疗靶点。
Ceol 等人(2011 年)使用斑马鱼黑色素瘤模型测试 1 号染色体反复扩增区域中的基因与 BRAF(V600E)(164757.0001)合作并加速黑色素瘤的能力。SETDB1( 604396 ) 是一种在赖氨酸 9( H3K9 ) 上甲基化组蛋白 H3(参见602810)的酶,被发现可显着加速斑马鱼黑色素瘤的形成。染色质免疫沉淀与大规模平行 DNA 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相结合,发现了响应于 SETDB1 水平升高而转录失调的基因,包括 HOX 基因(例如142950)。Ceol 等人(2011)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将 SETDB1 确立为黑色素瘤中的致癌基因,并强调了染色质因子在调节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怀特等人(2011 年)使用斑马鱼胚胎来识别在神经嵴谱系中激活人类 BRAF(V600E)时发生的起始转录事件。斑马鱼的胚胎是转基因mitfa:BRAF(V600E)和缺乏p53的(191170)具有富含多能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的基因签名,和神经嵴祖细胞从这些胚胎不能最终分化。为了确定这些早期转录事件是否对黑色素瘤发病机制很重要,White 等人(2011)进行了化学遗传筛选,以确定神经嵴谱系的小分子抑制因子,然后测试它们对黑色素瘤的影响。一类化合物,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DHODH;126064),例如来氟米特,导致斑马鱼神经嵴发育几乎完全消失,并导致哺乳动物神经嵴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减少。来氟米特通过抑制神经嵴发育和黑色素瘤生长所需基因的转录延伸来发挥这些作用。当单独使用或与 BRAF(V600E) 癌基因的特定抑制剂联合使用时,DHODH 抑制导致黑色素瘤生长显着减少,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小鼠异种移植研究中。怀特等人(2011)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与黑色素瘤形成直接相关的神经嵴细胞的发育途径。
施特劳斯曼等人(2012)开发了一种共培养系统,系统地检测 23 种基质细胞类型影响 45 种癌细胞系对 35 种抗癌药物的先天耐药性的能力。他们发现基质介导的耐药性很常见,特别是对靶向药物。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142409 ) 的基质细胞分泌导致 HGF 受体 MET( 164860 ) 的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和磷脂酰肌醇-3-OH 激酶(PI(3)K)-AKT 信号通路的重新激活,以及对 RAF 抑制的立即抗性。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证实了 HGF 在 BRAF 突变黑色素瘤患者中的基质细胞表达,并显示基质细胞的 HGF 表达与对 RAF 抑制剂治疗的先天抗性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RAF 和 HGF 或 MET 的双重抑制导致耐药性的逆转,表明 RAF 加 HGF 或 MET 抑制性联合疗法是 BRAF 突变黑色素瘤的潜在治疗策略。在 BRAF 突变的结肠直肠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的一个子集中发现了类似的耐药机制。
威尔逊等人(2012)孤立发现 HGF 在 BRAF 突变黑色素瘤细胞中赋予对 BRAF 抑制剂 PLX4032(vemurafenib) 的抗性,并概括说,在癌细胞中受体酪氨酸激酶(RTK) 转导的信号传导存在广泛冗余,并且潜在的广泛作用广泛表达的 RTK 配体对靶向致癌激酶的药物具有先天性和获得性耐药性。
约翰内森等人(2013 年)通过在用 RAF、MEK(见176872)、ERK(见601795)或联合 RAF-MEK处理的 BRAF(V600E)黑色素瘤细胞系中单独表达超过 15,500 个基因,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获得抗性研究抑制剂。这些研究揭示了一个先前与耐药性无关的 cAMP 依赖性黑素细胞信号网络,包括 G 蛋白偶联受体、腺苷酸环化酶(ADCY9; 603302 )、蛋白激酶 A(PRKACA; 601639 ) 和 CREB ( 123810))。对 BRAF(V600E) 黑色素瘤患者活检的初步分析显示,磷酸化(活性)CREB 被 RAF-MEK 抑制抑制,但在复发肿瘤中恢复。在 MAP 激酶和 cAMP 通路下游激活的转录因子的表达也赋予抗性,包括 c-FOS( 164810 )、NR4A1( 139139 )、NR4A2( 601828 ) 和 MITF( 156845 )。MAPK 通路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抑制了 MITF 表达和 cAMP 介导的耐药性。约翰内森等人(2013)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数据表明,黑素细胞谱系依赖性的致癌失调会导致对 RAF-MEK-ERK 抑制的抗性,这可以通过结合信号传导和染色质定向治疗来克服。
孙等人(2014)发现 16 个 BRAF(V600E)( 164757.0001 ) 阳性黑色素瘤肿瘤中有 6 个在对 BRAF 或 MEK 抑制剂产生耐药性后获得了 EGFR( 131550 ) 表达。Sun 等人使用以染色质调节剂为中心的短发夹 RNA(shRNA) 文库(2014)发现抑制黑色素瘤中的 SRY框 10(SOX10; 602229 ) 会导致 TGF-β( 190180 ) 信号传导的激活,从而导致 EGFR 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B; 173410) 的上调),这赋予了对 BRAF 和 MEK 抑制剂的抗性。EGFR 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或用 TGF-β 治疗导致缓慢生长的表型,其中细胞显示出癌基因诱导的衰老的特征。然而,在存在 BRAF 或 MEK 抑制剂的情况下,EGFR 表达或暴露于 TGF-β 变得有利于增殖。在具有不同 SOX10 抑制水平的黑色素瘤细胞的异质群体中,具有低 SOX10 和因此高 EGFR 表达的细胞在药物治疗的存在下迅速富集,但当治疗停止时,这种情况会逆转。孙等人(2014 年)在 6 例 EGFR 阳性耐药黑色素瘤患者样本中的 4 例中发现了 SOX10 丢失和/或 TGF-β 信号通路激活的证据。孙等人(2014)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结果为为什么一些对 BRAF 或 MEK 抑制剂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可能在“药物假期”后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提供了理由,并将 EGFR 阳性黑色素瘤患者确定为可能在药物假期后从再治疗中受益的群体.
为了研究紫外线辐射(UVR) 如何加速致癌 BRAF 驱动的黑色素瘤生成,Viros 等人(2014)使用了 BRAF 突变体(V600E) 小鼠模型。在黑色素细胞中表达 V600E 突变的小鼠中,模拟人类轻度晒伤的单剂量 UVR 会诱导黑色素细胞的克隆扩增,而重复剂量的 UVR 会增加黑色素瘤的负担。维罗斯等人(2014)表明防晒霜(UVA 优越,UVB 防晒系数(SPF) 50)延迟了 UVR 驱动的黑色素瘤的发作,但仅提供部分保护。暴露于 UVR 的肿瘤显示出增加的单核苷酸变体数量,Viros 等人(2014)观察到的 Trp53 突变(TP53;191170) 在大约 40% 的情况下。TP53 是人类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中公认的 UVR 靶标,但不被认为在黑色素瘤中起主要作用。然而,Viros 等人(2014)表明,在小鼠中,突变 Trp53 加速了 BRAF(V600E) 驱动的黑色素瘤形成,而在人类中,TP53 突变与 UVR 诱导的黑色素瘤 DNA 损伤的证据有关。因此,作者提供了将 UVR 与人类获得性痣联系起来的流行病学数据的机制洞察力。此外,他们将 TP53/Trp53 鉴定为与 BRAF(V600E) 协同诱导黑色素瘤的 UVR 靶基因,从而为 UVR 如何加速黑色素瘤生成提供分子见解。维罗斯等人(2014) 表示他们的研究验证了公共卫生运动,这些运动促进了为有黑色素瘤风险的人提供防晒保护。
千叶等人(2017)证明叔(187270) 在从良性痣到恶性黑色素瘤的转变中获得的启动子突变不支持端粒维持。体外实验表明,TERT 启动子突变不能防止端粒磨损,导致细胞具有极短且未受保护的端粒。TERT 启动子突变的永生化需要端粒酶的逐渐上调,与端粒融合一致。这些数据表明 TERT 启动子突变通过促进 2 个阶段的永生化和基因组不稳定性来促进肿瘤发生。在初始阶段,TERT 启动子突变不会阻止大量端粒缩短,而是通过治愈最短的端粒来延长细胞寿命。在第二阶段,极短的端粒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端粒酶进一步上调以维持细胞增殖。
转移
秃头等人(2014 年)报道,在Gaffal 等人创建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中,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的反复紫外线照射(2011)促进转移进展,孤立于其肿瘤起始作用。紫外线照射增强了肿瘤细胞沿腔外血管表面的扩张并增加了肺转移的数量。这种效应依赖于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激活,由紫外线损伤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释放高迁移率组 box-1(HMGB1; 163905 ) 启动,并由 Toll 样受体 4(TLR4; 603030) 驱动)。紫外线诱导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刺激血管生成并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向内皮细胞迁移并在其表面使用选择性运动线索的能力。秃头等人(2014)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结果不仅揭示了先天免疫系统如何感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紫外线照射,而且还表明由此产生的炎症反应催化了黑色素瘤 - 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导致血管周围侵袭,这种现象最初被组织病理学家描述为血管趋向性。向血管性是迄今为止未被充分认识的转移机制,它也增加了血管内和血行播散的可能性。与这些发现一致,具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反应性血管生成的溃疡性原发性人类黑色素瘤经常表现出血管向性和转移的高风险。
罗等人(2016)提供的数据表明 PGC1-α( 604517 ) 抑制黑色素瘤转移,通过与其生物能量功能不同的途径起作用。升高的 PGC1-α 表达与人类黑色素瘤标本的垂直生长呈负相关。PGC1-α 沉默使转移性差的黑色素瘤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相反,PGC1-α 重组抑制了转移。在黑色素瘤细胞群中,PGC1-α 水平存在显着的异质性,这预示着它们固有的高或低转移能力。从机制上讲,PGC1-α 直接增加 ID2( 600386 ) 的转录,进而与转录因子 TCF4( 602272 ) 结合并使其失活)。失活的 TCF4 导致转移相关基因的下调,包括影响侵袭和转移的整合素。使用威罗非尼抑制 BRAFV600E( 164757.0001 ),孤立于其细胞抑制作用,通过作用于 PGC1-α-ID2-TCF4-整合素轴来抑制转移。罗等人(2016)得出结论,PGC1-α 通过直接调节平行作用的转录程序来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并抑制转移。
▼ 细胞遗传学
在 5 例恶性黑色素瘤中的 4 例中,Trent 等人(1983)发现了染色体改变,包括 6 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和易位,特别是在 6q15-q23 区域。他们指出,MYB 致癌基因对应到该区域。贝克尔等人(1983)回顾了他们自己和报告病例中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学发现,同样指出 6q(q11-q31 段)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很高,而短臂在结构上保持不变,尽管其遗传物质经常重复,就像他们的一个案例中的 iso染色体-6p 一样。他们指出,这些发现突出了人们对特定 HLA 单倍型与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之间关系的兴趣(Hawkins 等,1981; Pellegris 等人,1982 年)。
帕塔克等人(1983),巴拉班等人(1984)和Rey 等人(1985)还报道了 6 号染色体的优先异常。Hecht 等人(1989)发现 CMM 患者发育不良痣的染色体重排显着增加,并且在他们看起来正常的皮肤中,但在他们的淋巴细胞中没有。
▼ 测绘
假设的发育不良痣(DN) 基因座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 基因座的关联研究表明存在关联(lod = 3.857,theta = 0.08)。所有提供连锁证据的家族都处于耦合状态,重组的最大似然估计与 0 没有显着差异(Bale 等人(1985 年,1986 年))。贝尔等人(1985)排除了 CMM 与 HLA 的联系。
多点连锁分析似乎支持将 CMM 分配给 1p( Bale et al., 1987 )。在通过多个黑色素瘤病例确定的犹他州 3 个亲属中,Cannon-Albright 等人(1990)没有发现与 Bale 研究中关联最密切的 2 个标记存在关联的证据。分析了单独的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瘤/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组合表型。此外,多点连锁分析将 CM/DNS 基因座排除在 55 cM 的区域之外。贝尔等人(1989)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将 CMM 基因座分配给染色体 1p36,PND 远端 7.6 cM( 108780 ),两侧为 D1S47。
Dracopoli 等人(1989)在 43% 的黑色素瘤和 52% 的黑色素瘤细胞系中发现 1p 位点杂合性缺失。对来自同一患者的多处转移以及来自遗传性黑色素瘤家族的黑色素瘤和淋巴母细胞样样本的分析表明,远端 1p 基因座杂合性的丧失是肿瘤进展的晚期事件,而不是黑色素瘤引起的第二次突变。细胞隐性机制。在神经母细胞瘤和 II 型内分泌肿瘤中,1p 杂合性缺失也很常见,这表明这种缺失是神经外胚层肿瘤进展的常见晚期事件。通过 6 个家族的多点连锁分析,Dracopoli 等人(1989)发现证据表明家族性黑色素瘤基因对应到 PND 远端约 8 厘米处的 1p36。lod 得分为 5.42。戈德斯坦等人(1993)将连锁研究扩展到这 6 个家族的更新版本和 7 个新家族。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存在“异质性的重要证据”,并认为这是以前的一些研究未能证实某些家庭与 1p 的联系的原因。Goldstein 等人对 19 个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发育异常痣(CMM/DN) 家族的先前连锁分析进行了跟进,这些分析显示了与染色体 1p 和 9p 的连锁和异质性的重要证据(见 CMM2;155601)(1996)检查了 2 位点假设。使用单基因座异质性模型,单独 CMM 的 lod 得分最高。他们发现与 9p 相关的证据比单独的 CMM 与 1p 的联系要强得多。9p 的 lod 分数大约是 1p 的 2 倍。从单独评估 CMM 到 CMM/DN 的 lod 分数变化向作者表明,染色体 1p 基因座对 CMM 和 CMM/DN 都有贡献,而 9p 基因座对单独 CMM 的贡献更大。对于 2 位点模型,CMM/DN 的 1p 的 lod 分数高于单独的 CMM。在调节与其他基因座的连锁后,只有 9p 基因座始终显示出与 CMM 单独连锁的重要证据。
法尔奇等人(2009)对1,524 对双胞胎的 297,108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进行了一项针对痣(见162900)计数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该研究在 4,107 人的孤立队列中进行了验证。法尔奇等人(2009)鉴定了 MTAP 基因( 156540 )中的强相关变体,该基因与 9p21 上的家族性黑色素瘤易感基因座 CDKN2A 相邻(参见155601)(rs4636294,组合 p = 3.4 x 10(-15)),以及PLA2G6 基因( 603604 ) 在 22q13.1( rs2284063,组合 p = 3.4 x 10(-8))。这 2 个位点的变异也显示出与来自 2 项孤立研究的 3,131 例黑色素瘤病例的黑色素瘤风险相关,包括9p21 的rs10757257(组合 p = 3.4 x 10(-8),优势比 = 1.23)和22q13.1的 rs132985(组合 p = 2.6 x 10(-7),优势比 = 1.23)。
遗传异质性
米利金等人(1991)使用 RFLPs 来寻找 6q 上标记的体质杂合性(LOH) 丢失。在 53 个信息位点中的 21 个(40%)中鉴定了 6q 染色体上的 LOH。具有最高频率的 6q 等位基因丢失的染色体区域由分别位于6q22 -q23 和 6q24-q27的标记基因座 MYB( 189990 ) 和 ESR( 133430 ) 定义。Greene 等人的报告可能与 6 号染色体信息相矛盾(1983 年)可能与 Rh(在 1p 上)有联系。在 theta 0.30 处观察到 2.0 的最大 lod 分数。
南卡罗等人(1992 年)回顾了这种疾病连锁的矛盾发现,并提出了对 7 个澳大利亚亲属的研究。这两个坎农-奥尔布赖特等(1990)和凯福德等人(1991)质疑发育不良痣作为家族性黑色素瘤标志物的有效性,并在仅使用家族性黑色素瘤(象征性 MLM)作为表型时排除了与 1p 上标志物的联系。Kefford 等人研究的几个澳大利亚家庭(1991)显示很少或没有发育不良痣综合征或手术切除组织学特征发育异常痣的病史。在Nancarrow 等人研究的其他 7 个澳大利亚亲属中(1992), 3 是全球报告的受影响个体数量最多的国家。因为他们也有没有发育不良痣的家庭,并且因为用于计算Kefford 等人使用的模型参数的数据(1991 年)从基于人口的调查估计,Nancarrow 等人(1992)使用了后一种模型,但也使用Bale 等人的模型分析了数据(1989). Kefford 模型仅适用于传销,并考虑了随年龄变化的外显率和随年龄变化的散发病例的变化频率。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将 MLM 从跨越 D1S47 和 PND 之间的间隔的 40-cM 区域中排除,并在这些标记的任一侧延伸约 15cM 至总共 70cM。此外,他们排除了 1p32 处 D1S57/MYCL1( 164850 ) 基因座周围约 20 cM 的区域。南卡罗等人(1992)使用分布在所有常染色体上的 172 个微卫星标记对 3 个大型澳大利亚黑色素瘤谱系进行连锁分析。为 70 个相同的标记键入了另外三个较小的家庭。在 6 个家族中的 5 个家族中,他们发现 lod 分数介于 1.0 和 2.3 之间,这表明黑色素瘤基因定位在一些标记附近。这可能表明遗传异质性,因为没有所有家庭都给出显着高 lod 的标记。他们的数据提供了排除图的基础;在这些研究中不能排除染色体 6、9cen 和 10qter 的区域。
冯等人(2003)描述了一个用于家族性黑色素瘤的在线基因座特异性变异数据库。
待确认的关联
在西班牙对 131 名连续黑色素瘤患者和 245 名对照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Fernandez 等人(2008)分析了属于色素沉着通路的 6 个候选基因中的 23 个 SNP。唯一明确的关联是与染色体 5p13.3 上SLC45A2 基因( 606202.0008 ) 中的 F374L 变体。
以下一个SNP,关联的识别rs401681,在CLPTM1L基因(的内含子612585与基底细胞癌(染色体5p15.33)605462),Rafnar等(2009)在超过 30,000 例癌症病例和 45,000 例对照中测试了rs401681与 16 种其他癌症类型的关联。他们发现rs401681似乎对皮肤黑色素瘤具有保护作用(OR = 0.88,p = 8.0 x 10(-4))。黑色素瘤研究包括 2,381 名患者和 30,839 名对照。大多数测试的癌症类型对其风险都有很强的环境因素。
主教等(2009)识别和复制的2位点具有与皮肤黑色素瘤的风险关联的强有力的证据:16q24包围MC1R(155555)(合并P = 2.54×10(27),用于rs258322)和11q14-Q21包围TYR(606933)(P = rs1393350为 2.41 x 10(-14 )。
▼ 分子遗传学
体细胞突变
通过检查 283 个已知 miRNA 基因中的 DNA 拷贝数,Zhang 等人(2006)在 227 个人类卵巢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样本中发现了高比例的拷贝数异常。miRNA 拷贝数的变化与 miRNA 表达相关。他们还在这些癌症中发现了高频率的 DICER1( 606241 )、AGO2( EIF2C2 ; 606229 ) 和其他 miRNA 相关基因的拷贝数异常。张等人(2006)得出结论,miRNA 及其调控基因的拷贝数改变在癌症中非常普遍,并且可能部分解释了在几种肿瘤类型中报告的频繁 miRNA 基因失调。
帕拉瓦利等人(2009)对人类黑色素瘤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基因家族进行了突变分析,并确定了 23% 的黑色素瘤中的体细胞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 MMP8( 120355 ) 中的五个突变降低了 MMP 酶活性。野生型而非突变型 MMP8 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抑制了体外软琼脂上的生长和体内肿瘤的形成,这表明野生型 MMP8 具有抑制黑色素瘤进展的能力。
普里克特等人(2009)对皮肤转移性黑色素瘤中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家族进行了突变分析。他们鉴定了 30 个影响 19 种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激酶结构域的体细胞突变,随后在 79 个黑色素瘤样本中评估了编码这 19 种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基因的整个编码区的体细胞突变。普里克特等人(2009)在 19% 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现ERBB4( 600543 )突变,在 10% 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现其他 2 种激酶(FLT1, 165070和 PTK2B, 601212)突变。普里克特等人(2009)检查了 ERBB4 中的 7 个错义突变,发现它们导致激酶活性和转化能力增加。在 shRNA 介导的 ERBB4 敲低或用 ERBB 抑制剂拉帕替尼治疗后,表达突变 ERBB4 的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生长减少。
快乐等人(2010)对同一人的恶性黑色素瘤和淋巴母细胞系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提供了第一个全面的个体癌症体细胞突变目录。快乐等人(2010)建议该目录提供了对塑造这种癌症基因组的力量的非凡见解。主要的突变特征反映了由于紫外线照射导致的 DNA 损伤,这是恶性黑色素瘤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而整个基因组中突变的不均匀分布,基因足迹的发生率较低,表明 DNA 修复已优先部署到转录区域.
Wei 等人使用外显子组测序,然后筛选黑色素瘤样本中的靶基因(2011)在 135 个黑色素瘤中的 25.2% 中发现 GRIN2A 基因( 138253 ) 中存在 34 个不同的体细胞突变。这些发现暗示了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中的谷氨酸信号通路。167 个黑色素瘤样本中有 6 个(4%)的 TRRAP 基因(603015)和 167 个黑色素瘤的3 个(2%)的 DCC 基因(120470)中也发现了体细胞突变。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是BRAF基因中的V600E(164757.0001),发生在65.4%的肿瘤中。
伯杰等人(2012)对 25 个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匹配了生殖系 DNA。观察到广泛的点突变率:在黑色素瘤中最低,其原发于未暴露于紫外线的四肢无毛皮肤(每 Mb 基因组 3 和 14 个),中等在源自躯干有毛皮肤的那些中( 5 到 55/Mb),在有慢性日晒史的患者中最高(111/Mb)。对全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分析确定了 PREX2( 612139 ),一个 PTEN( 601728))-相互作用蛋白和 PTEN 在乳腺癌中的负调节因子,作为一个显着突变的基因,在 107 个人类黑色素瘤的孤立扩展队列中突变频率约为 14%。PREX2 突变具有生物学相关性,因为突变 PREX2 的异位表达加速了体内永生化人类黑素细胞的肿瘤形成。
普里克特等人(2011)使用外显子捕获和大规模并行测序方法分析黑色素瘤中 734 G 蛋白偶联受体的突变状态。这项调查显示,一个家族成员 GRM3( 601115 ) 经常发生突变,其中 1 个突变是复发性的。GRM3 改变的生化分析显示突变 GRM3 选择性调节 MAPK/ERK 激酶(MEK;见176872)的磷酸化,导致不依赖锚定的生长和迁移增加。在短发夹 RNA 介导的 GRM3 敲低或用选择性 MEK 抑制剂治疗后,表达突变 GRM3 的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生长和细胞迁移减少。普里克特等人(2011)发现 16.3% 的黑色素瘤受到 GRM3 突变的影响,使该基因成为他们研究中第二常见的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是GPR98(602851),突变率为27.5%。普里克特等人(2011)在 4 个不同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现了 GRM3 glu870-to-lys 突变。
尼古拉耶夫等人(2012)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以检测 7 个黑色素瘤细胞系和供体匹配的生殖系细胞中蛋白质编码区的体细胞突变。所有黑色素瘤样本都有大量的体细胞突变,这显示了紫外线诱导的 DNA 修复的标志。在来自同一个体的 2 个转移灶的肿瘤样本特异性突变中不存在这样的标志。两个具有非典型 BRAF 突变的黑色素瘤具有功能获得性 MAP2K1(MEK1; 176872 ) 和 MAP2K2(MEK2; 601263 ) 突变,导致组成型 ERK 磷酸化和对 MEK 抑制剂的更高抗性。对更大的黑色素瘤患者队列进行筛查,发现存在反复出现的体细胞 MAP2K1 和 MAP2K2 突变,总体频率为 8%。
斯塔克等人(2012)对 8 个黑色素瘤外显子组进行测序,以确定转移性黑色素瘤中的新体细胞突变。Stark 等人专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MAP) 激酶激酶(MAP3K) 家族(2012)发现 24% 的黑色素瘤细胞系在 MAP3K5( 602448 ) 或 MAP3K9( 600136 )的蛋白质编码区发生突变)。结构模型预测激酶结构域的突变可能会影响这些蛋白激酶的活性和调节。分别在 85% 和 67% 的黑色素瘤样本中,突变的位置和 MAP3K5 和 MAP3K9 杂合性的丧失共同表明突变可能是失活的。在体外激酶测定中,MAP3K5 I780F 和 MAP3K9 W33X 变体具有降低的激酶活性。HEK293T 细胞中 MAP3K5 或 MAP3K9 突变体的过表达降低了下游 MAP 激酶的磷酸化。使用 siRNA 减弱黑色素瘤细胞中的 MAP3K9 功能导致替莫唑胺治疗后细胞活力增加,这表明降低的 MAP3K 通路活性可导致黑色素瘤的化学抗性。
阿拉菲等人(2015)分析了 501 个黑色素瘤外显子组,发现 RASA2( 601589 ) 在 5% 的黑色素瘤中发生突变。发现 RASA2 中的复发性功能丧失突变会增加 RAS 活化和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RASA2 表达在分析的至少 30% 的人类黑色素瘤中丢失,并且与患者存活率降低有关。
为了识别黏膜黑色素瘤的驱动基因,Ablain 等人(2018)对 43 个人类黏膜黑色素瘤中的数百个癌症相关基因进行了测序,对点突变、扩增和缺失进行了分类。SPRED1 基因( 609291 ) 编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信号传导的负调节因子,在 37% 的肿瘤中失活。四种不同的基因型与 SPRED1 丢失有关。Ablain 等人使用快速的组织特异性 CRISPR 技术对斑马鱼的这些基因型进行建模(2018)发现 SPRED1 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特别是在 KIT 的背景下( 164920) 突变。SPRED1 敲低导致 MAPK 活化、细胞增殖增加,并赋予对抑制 KIT 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药物的抗性。
海沃德等人(2017)报道了对黑色素瘤皮肤、肢端和粘膜亚型的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皮肤黑色素瘤中编码和非编码突变的严重突变环境解决了可归因于紫外线辐射的突变的新特征。然而,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主要由以前在黑色素瘤中未发现的结构变化和突变特征主导。受反复突变破坏非编码序列影响的基因数量与受编码序列反复突变影响的基因数量相似。显著突变基因包括BRAF(164757),CDKN2A(600160),NRAS(164790)和TP53(191170)在皮肤黑素瘤,BRAF,NRAS和NF1(613113 ) 用于肢端黑色素瘤,SF3B1( 605590 ) 用于黏膜黑色素瘤。影响 TERT( 187270 ) 启动子的突变是最常见的;然而,它们和与替代端粒延长相关的ATRX( 300032 ) 突变都与更长的端粒长度相关。大多数黑色素瘤具有潜在的可操作突变,大部分在 MAPK 和磷酸肌醇激酶(PIK) 通路的成分中。
遗传协会
Gudbjartsson 等人(2008)发现与眼睛颜色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408799 C(参见 SHEP11, 612271 ) 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相关(优势比 = 1.15, p = 4.3 x 10( -4))。
▼ 临床管理
家族性发育不良痣综合征是遗传疾病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有助于在家庭层面实施预防遗传学,即预防医学(Greene et al., 1985)。自 1960 年以来,美国皮肤黑色素瘤死亡率的上升幅度超过了除肺癌以外的任何其他癌症的死亡率。
干扰素(IFN) alfa-2b( 147562 ) 用于治疗高危皮肤黑色素瘤,尽管 IFN alfa 治疗与许多全身副作用有关,包括流感样综合征、疲劳、不适、体重减轻、抑郁、恶心、厌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海尼等人(2001)报告了 7 名患者在接受高剂量 IFN alfa-2b 辅助治疗高危皮肤黑色素瘤时出现视网膜病变。更高剂量的治疗似乎增加了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并导致 2 名患者出现严重的视力丧失。作者得出结论,接受高剂量 IFN α-2b 治疗的患者需要监测后遗症,包括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直到视网膜病变得到解决。
黑色素瘤相关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转移性黑色素瘤、夜盲症和提示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的视网膜电图模式( 310500 )。黑色素瘤相关视网膜病变可能与多种抗视网膜抗体有关。波特等人(2002 年)证实,一名患有转移性黑色素瘤病史的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转导素抗体,该患者已发展为双侧夜盲症和视力下降。作者假设,识别转导素是一种新的与黑色素瘤相关的视网膜病变抗原,对于识别和治疗夜盲症和黑色素瘤患者可能很重要。
弗莱厄蒂等人(2010)报道了 BRAF V600E( 164757.0001 ) 相关的转移性黑色素瘤在接受 V600E 突变特异性抑制剂(PLX4032) 治疗的 81% 的患者中完全或部分消退。在剂量递增队列的 16 名患者中,10 名部分缓解,1 名完全缓解。在扩展队列中的 32 名患者中,24 名部分缓解,2 名完全缓解。所有患者的估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超过 7 个月。在所有疾病部位都观察到反应,包括骨骼、肝脏和小肠。7 名患者的肿瘤活检标本显示磷酸化 ERK、细胞周期蛋白 D1 和 Ki67 水平显着降低(MKI67; 176741) 在第 15 天与基线相比,表明 MAP 激酶途径受到抑制。
博拉格等人(2010)描述了 PLX4032(RG7204) 的结构导向发现,这是一种有效的致癌 BRAF 激酶活性抑制剂。PLX4032 与含有 BRAF(V600E) 激酶结构域的蛋白质构建体共结晶。在一项临床试验中,暴露于较高血浆 PLX4032 水平的患者出现肿瘤消退;在肿瘤消退的患者中,通路分析通常显示超过 80% 的细胞质 ERK 磷酸化抑制。博拉格等人(2010)得出结论,他们的数据表明 BRAF 突变黑色素瘤高度依赖于 BRAF 激酶活性。
查普曼等人(2011)进行了一项 3 期随机临床试验,在 675 名先前未经治疗的具有 BRAF V600E 突变( 164757.0001) 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比较了威罗非尼(PLX4032) 和达卡巴嗪。)。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威罗非尼(960 mg,每天两次口服)或达卡巴嗪(每 3 周静脉注射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1,000 mg)。共同主要终点是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反应率、反应持续时间和安全性。6 个月时,vemurafenib 组和达卡巴嗪组的总生存率为 84%(95% CI,78 至 89)和 64%(95% CI,56 至 73)。在总生存期的中期分析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最终分析中,与达卡巴嗪相比,威罗非尼可使死亡风险相对降低 63%,死亡或疾病进展风险相对降低 74%。两次比较的 P 均小于 0.001)。在审查中期分析后,建议从达卡巴嗪交叉到威罗非尼。威罗非尼的反应率为 48%,达卡巴嗪的反应率为 5%。与威罗菲尼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是关节痛、皮疹、疲劳、脱发、角化棘皮瘤或鳞状细胞癌、光敏性、恶心和腹泻;由于毒性作用,38% 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塔库尔等人(2013 年)使用 2 个孤立衍生的原发性人类黑色素瘤异种移植模型研究了威罗非尼耐药的原因和后果,其中通过连续威罗非尼给药选择耐药性。在其中一种模型中,由于 BRAF(V600E) 表达升高,耐药肿瘤显示出对 BRAF(V600E)( 164757.0001 )-MEK-ERK 信号传导的持续依赖性。塔库尔等人(2013)表明,威罗非尼耐药性黑色素瘤因其持续增殖而变得依赖药物,因此停止给药会导致已建立的耐药性肿瘤消退。塔库尔等人(2013)进一步证明,利用耐药细胞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表现出的适应性劣势的不连续给药策略可以防止致命的耐药性疾病的发生。塔库尔等人(2013)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数据强调了耐药细胞也可能表现出药物依赖性的概念,因此改变剂量可能会阻止致命耐药性的出现。这些观察结果可能有助于维持威罗非尼反应的持久性,最终目标是治愈具有 BRAF 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亚群。
斯奈德等人(2014)用 CTLA4( 123890 ) 阻断治疗了 64 名患者的恶性黑色素瘤外显子组,然后使用大规模并行测序对外显子组进行了表征。一个发现集包括 11 名获得长期临床益处的患者和 14 名获得最小或没有益处的患者。突变负荷与临床获益程度相关(p = 0.01),但单独不足以预测获益。Snyder 等人使用全基因组体细胞新表位分析和患者特异性 HLA 分型(2014)确定了每位患者的候选肿瘤新抗原。他们阐明了一种新抗原景观,这种新抗原景观特别存在于对 CTLA4 阻断有强烈反应的肿瘤中。作者在第二组 39 名接受抗 CTLA4 抗体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验证了这一特征。来自接受易普利姆玛治疗的患者的预测新抗原激活 T 细胞。斯奈德等人(2014 年)得出结论,这些发现定义了黑色素瘤中 CTLA4 阻断获益的遗传基础,并为检查正在考虑使用抗 CTLA4 药物的患者的外显子组提供了依据。陈等人(2015) 在本文中澄清了他们对“验证集”一词的使用(Snyder 等人,2014) 并注意到对在线文章所做的更正。
为了研究肿瘤特异性新抗原和肿瘤微环境改变在对易普利姆玛的反应中的作用,Van Allen 等人(2015 年)分析了来自 110 名患者的预处理黑色素瘤肿瘤活检和匹配的生殖系组织样本的整个外显子组。对于其中 40 名患者,他们还从治疗前的肿瘤样本中获得并分析了转录组数据。免疫微环境中的总体突变负荷、新抗原负荷和溶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临床获益显着相关。然而,没有复发的新抗原肽序列可以预测有反应的患者群体。因此,范艾伦等人(2015)得出的结论是,可能需要对大型患者群体进行详细的综合分子表征,以确定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和耐药性的强大决定因素。
Vetizou 等人(2015)发现 CTLA4 阻断的抗肿瘤作用取决于不同的拟杆菌属物种。在小鼠和患者中,特异于 B. thetaiotaomicron 或 B. fragilis 的 T 细胞反应与 CTLA4 阻断的功效相关。抗生素治疗或无菌小鼠的肿瘤对 CTLA 阻断没有反应。这一缺陷通过用脆弱拟杆菌进行灌胃、用脆弱拟杆菌多糖免疫或通过脆弱拟杆菌特异性 T 细胞的过继转移来克服。从人类到小鼠的粪便微生物移植证实,用针对 CTLA4 的抗体治疗黑色素瘤患者有利于具有抗癌特性的脆弱拟杆菌的生长。这项研究揭示了拟杆菌门在 CTLA4 阻断的免疫刺激作用中的关键作用。
陈等人(2018)报道转移性黑色素瘤释放细胞外囊泡,主要以外泌体的形式,在其表面携带 PDL1( 605402 )。干扰素-γ(IFNG; 147570 ) 的刺激增加了这些囊泡上 PDL1 的数量,从而抑制了 CD8(参见186910 ) T 细胞的功能并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循环外泌体 PDL1 水平与 IFNG 呈正相关,并且在抗 PD1 治疗过程中有所不同(600244) 治疗。治疗早期循环外泌体 PDL1 增加的幅度,作为肿瘤细胞对 T 细胞再生的适应性反应的指标,将临床反应者与无反应者分层。陈等人(2018)得出结论,他们的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系统性抑制免疫系统的机制,并为应用外泌体 PDL1 作为抗 PD1 治疗的预测因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动物模型
为了建立人类黑色素瘤模型,Dankort 等人(2009)产生了具有条件性黑素细胞特异性表达 Braf(V600E)( 164757.0001 ) 的小鼠。在诱导 Braf(V600E) 表达后,小鼠出现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在 15 至 20 个月内未能发展为黑色素瘤。相比之下,Braf(V600E) 的表达与 Pten( 601728 ) 肿瘤抑制基因沉默相结合,引发了具有 100% 外显率、短潜伏期和在淋巴结和肺中观察到转移的黑色素瘤的发展。mTorc1(见601231)或 Mek1/2(见176872)抑制剂可预防黑色素瘤) 但是,在停止给药后,小鼠会出现黑色素瘤,这表明该系统中存在长寿命的黑色素瘤起始细胞。值得注意的是,两种药物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导致已形成的黑色素瘤缩小。
▼ 历史
最早的家族 CMM 报告可能是Norris(1820). 在描述一例恶性黑色素瘤时,诺里斯写道:“这位先生的父亲在大约三十年前死于类似的疾病,这很了不起。这个镇的一位外科医生给他看病,他告诉我,肩膀之间出现了一些小肿瘤……我已经说过,这个肿瘤起源于一颗痣,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我的病人和他的孩子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很多痣,但他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也有很多。最小的儿子在他父亲的疾病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有一个这些标记。这些事实,加上我注意到的一个相当相似的病例,会让我相信这种疾病是遗传的。见Hecht(1989) 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