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 XIIIA 缺乏
F13A1 基因编码因子 XIII( EC 2.3.2.13 )的 A 亚基,这是血液凝固级联中产生的最后一种酶。它是纤维蛋白连接酶的酶原,纤维蛋白连接酶是一种转谷氨酰胺酶,可在纤维蛋白分子之间形成分子内 γ-谷氨酰-ε-赖氨酸交联,从而稳定血栓。血浆因子 XIII 由 2 个具有催化功能的 A 亚基和 2 个可能充当载体蛋白的非催化 B 亚基(F13B;134580)组成。然而,血小板和胎盘因子 XIII 均仅由 2 个 A 亚基组成。所有形式的因子 XIII 都被凝血酶(F2; 176930 )蛋白水解激活( Takahashi et al., 1986 )。
▼ 克隆与表达
高桥等人(1986 年)和Grundmann 等人(1986) 分别表征了胎盘因子 XIII 的 α 亚基的氨基酸序列和 cDNA。高桥等人(1986)确定因子 XIII 的亚基 A 是分子量为 83 kD 的未糖基化的 730 个残基肽。他们确定了假定的凝血酶和钙结合位点。格伦德曼等人(1986)分离出对应于胎盘 F13A 的 cDNA,它预测了一个 732 个残基蛋白。鉴定了一个 4 kb 的 mRNA 种类,但没有发现前导序列。电泳研究表明,在胎盘和循环中表达的A亚基是同一基因位点的产物。
▼ 基因结构
Ichinose 和 Davie(1988)确定 F13A1 基因包含 15 个外显子并且跨度超过 160 kb。五个不同的功能域由不同的外显子编码。
▼ 测绘
奥莱森等人(1984)发现因子 XIII 的 A 成分与染色体 6p 上的 MHC 复合物(例如,142800)之间存在联系。在 theta = 0.08 时,男性的最大 lod 得分为 6.89;对于女性,在 theta = 0.44 时为 0.14。未发现与染色体 6q 上的PGM3( 172100 ) 有关联的迹象。Eiberg 等人在家庭研究中使用 F13A 的多态性(1984)证实了与 HLA 的联系(最大 lod = 5.18,theta = 0.17,男性和 0.14,theta = 0.37,女性)。在所有 3 个基因座分离的家族中,建立了 6p21 上的基因顺序 F13A、HLA 和 GLO( 138750 )。董事会等人(1984)得出结论,F13A 基因座位于 HLA 的远端,可能在 6p22 区域。在后来的出版物中,Olaisen 等人(1985)报告了 F13A 与 HLA 连锁的最大 lod 得分,男性为 7.60,θ 为 0.18。由于Hageman因子基因(F12;610619)位于6p的同一区域,因此那里可能存在一簇凝血基因。
HGM8(Helsinki, 1985) 将 F13A 基因座置于染色体 6pter-p23 的片段中。
西垣等人(1986)评论了关于 HLA 和 F13A 联系的相互矛盾的证据。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在 theta = 0.30 时,男性的最大 lod 分数仅为 0.33;在女性中,所有 theta 值的 lod 得分均为负值。佐格比等人(1988)在 F13A 基因座上发现了 3 个 RFLP。它们一起显示出 91% 的杂合性。使用这些标记,他们发现与 HLA 的关联性最高 lod 得分为 11.44,重组分数为 0.25,男性为 0.35,女性为 0.35。王等人(1988)报道了 F13A 与 HLA、GLO1 和 PLG 的连锁关系信息( 173350)),基于对 44 个亲属的分析。在他们的研究中,父系 F13A-HLA lod 分数在 theta = 0.09 时达到峰值;母体 F13A-HLA lod 分数在 theta = 0.20 时达到峰值。父系 F13A-GLO1 lod 分数在 theta = 0.22 时达到峰值;母体 F13A-GLO1 lod 评分在所有测试的 theta 值下均为阴性。从 F13A 和 PLG 获得的连锁数据表明,这 2 个基因座不是紧密连锁的。提出了以下基因顺序:6pter--F13A--HLA--GLO1--cen。
使用源自胎盘文库的编码 A 亚基氨基末端区域的 cDNA 片段,Board 等人(1988)将 F13A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6p25-p24。
▼ 基因功能
阿卜杜拉等人(2004)报道细胞内因子 XIIIA 转谷氨酰胺酶交联激动剂诱导的 AT1 受体( 106165) 通过 AT1 受体 C 末端尾部的 gln315 形成同源二聚体。交联的二聚体在体外和体内表现出增强的信号传导和脱敏作用。血管紧张素 II 释放或 XIIIA 因子活性的抑制阻止了交联 AT1 受体二聚体的形成。与这一发现一致,因子 XIIIA 缺陷个体缺乏交联的 AT1 二聚体。高血压患者的单核细胞上存在高水平的交联 AT1 二聚体,并与血管紧张素 II 依赖性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相关。单核细胞上交联的 AT1 受体二聚体水平升高可以维持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107741 )-缺陷型小鼠。
Liu 等人使用原子力-荧光显微镜技术(2006)确定了在存在和不存在因子 XIIIa 的情况下形成的纤维的延展性和弹性极限。不含因子 XIIIa 的样品未显示交联。未交联的纤维延长了 226 +/- 52%,而交联的纤维延长了 332 +/- 71%,即其原始长度的 4.32 倍。最极端的纤维可以延伸超过其长度的 6 倍。这些延展性是所有蛋白质纤维中最大的。刘等人(2006)通过将纤维拉伸到一定的应变并释放施加的力来测试弹性极限。未交联的纤维可以被拉伸 2.2 倍的长度并弹性恢复。交联纤维可以拉伸超过其长度的 2.8 倍(180% 应变),并且仍然可以恢复而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坏。刘等人(2006)得出结论,交联的效果在纤维蛋白中是不寻常的。在胶原蛋白、蜘蛛丝和角蛋白纤维中,交联使纤维更硬且延展性更差。对于交联的纤维蛋白观察到的增加的延展性和弹性表明交联是定向的,沿着纤维轴。因此,刘等人(2006)得出结论,在生理条件下,快速形成的 γ-γ 交联(参见纤维蛋白原-γ,134850) 沿基因丝可增强弹性并防止新生纤维断裂。这些数据表明,凝块破裂不是由单个纤维的破裂引起的,正如假设的那样;相反,形成凝块的网络分支点首先产生。
▼ 分子遗传学
Board(1979)描述了 A 亚基的遗传多态性。Roychoudhury 和 Nei(1988)将等位基因变异的基因频率数据制成表格。
Kamura 等人在一名患有 XIII 因子缺乏症( 613225 ) 和终生出血倾向的日本男性中(1992)鉴定了 F13A1 基因(210delAG; 134570.0001 ) 中的纯合 2-bp 缺失。他出生于近亲父母。
科根等人(1995)确定了一个出血性疾病家族中F13A1 基因(Y441X;134570.0004和 N60K;134570.0005)中2 个突变的复合杂合性。他们还发现了一个突变(G501R;134570.0006),该突变导致另一个家族中的异常电泳迁移率和降低血浆和血小板亚基 A 的热稳定性。
康萨达兰派等(1999 年)在 2 名 XIII 因子缺乏的无关患者中鉴定了 F13A1 基因(V414F;134570.0008和 R260H;134570.0009)中的2 种不同纯合突变。酵母中的功能表达研究表明,这两种突变都导致催化活性降低和表达酶水平降低。
▼ 历史
Seβn(1988)使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在 1 M 尿素中,然后进行免疫印迹,研究了因子 XIII 的 A 亚基的变体。不相关条带的模式被解释为表明存在 3 个结构基因位点,Seβn(1988)将其命名为 F13A1、F13A2 和 F13A3,F13A1 是先前已鉴定出孟德尔变异的位点。Seβn(1988)鉴定了 F13A2 基因座的多态性;F13A3 基因座被发现是单态的。Seβn的数据(1988)可能是由于在等电聚焦之前样品没有与神经氨酸酶一起孵育,因此糖基化的影响是未知的。在电泳前用神经氨酸酶处理血浆对于一致的表型分析是必要的(McAlpine,1989)。Kamboh 和 Ferrell(1989)回顾了怀疑存在多个 F13A 基因座的原因,并建议进一步研究以解决这个问题。
▼ 动物模型
劳尔等人(2002)产生了 F13a 基因外显子 7 靶向缺失的转基因小鼠。在突变等位基因杂合的小鼠中,血浆中的 FXIII 转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至约 50%,而在纯合无效小鼠中则被消除。纯合突变小鼠具有生育能力,但在妊娠期间表现出生殖受损,母体死亡增加。纯合子小鼠出现出血事件,伴有血胸、腹腔积血和皮下出血,导致存活率下降。突变小鼠还表现出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稳定性受损。用人血浆 FXIII 替代可恢复出血时间。纯合突变小鼠的表型概括了人类疾病的关键特征。
英巴尔等人(2005)发现通过靶向破坏 F13a 基因产生的 FXIII 缺陷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和用 FXIII 治疗的 FXIII 缺陷小鼠相比,伤口愈合受损。与对照组相比,FXIII 缺陷型未治疗小鼠在第 4、8 和 11 天的伤口闭合百分比分别降低了 15%、27% 和 27%。在第 11 天,在对照小鼠中观察到完全愈合(100% 闭合),而 FXIII 缺陷和 FXIII 缺陷/FXIII 治疗的小鼠分别显示 73.23% 和 90.06% 的闭合。代表伤口成熟率的评分系统在3组中分别得出94.9、61.5和94.5的分数。第 11 天的组织学分析显示 FXIII 缺陷小鼠的上皮再生延迟和裂隙坏死,与 FXIII 缺陷和 FXIII 治疗小鼠的正常愈合相比。FXIII缺陷小鼠的伤口愈合不规则,边界、形状和颜色不规则。研究结果证实 FXIII 缺乏会延迟皮肤伤口愈合,表明 FXIII 在伤口修复和重塑中的重要作用。
▼ 等位基因变体( 20个精选示例):
.0001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2-BP DEL,210AG
在一名 52 岁的日本男性中,第一代表亲父母Kamura 等人的后代(1992)证明了因子XIII(即缺乏613225)导致从F13A1基因纯合的2-bp缺失(210AG)。缺失发生在内含子 B 和外显子 3 之间的边界处,似乎导致移码和过早的蛋白质截断。前一个外显子的最后一个核苷酸是 G。该缺失将 GAG(glu) 转化为 GTT(val),在终止密码子之前仅添加了一个其他氨基酸,因为该基因的编码区具有 2,196 个碱基的 732 个氨基酸. 在患者的后代中记录了缺陷的杂合性。患者自出生就有出血倾向,27岁时出现颅内出血。
.0002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 ARG681HIS
Board 等人在患有因子 XIII 缺乏症的纯合先证者( 613225 ) 和他的杂合父母中(1992)在 F13A1 基因的第 14 外显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中发现了一个单一的 G 到 A 转换。预计该突变会导致 arg681-to-his(R681H) 取代。然而,由于突变发生在剪接点,缺陷可能是前 mRNA 剪接缺陷的结果。
.0003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ARG171TER
在缺乏 XIII 因子的女性中( 613225 ),Standen 和 Bowen(1993)鉴定了一个杂合的 598C-T 转换,导致从父亲那里继承的 arg171-to-ter(R171X) 替换;未发现第二个突变。该患者出生于1953年,有出生时大量脐部出血和儿童扁桃体切除和拔牙后严重出血的病史。在成年生活中,她患有复发性肌肉血肿、腹膜后出血和关节积血,并在 1988 年出现颅内出血,对新鲜冷冻血浆有反应。两次妊娠因自然流产而终止,但另外两次用新鲜冷冻血浆覆盖的妊娠产生了活的后代。5 年来,她每月服用 XIII 因子浓缩物,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0004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 TYR441TER
在 FXIII 缺乏症( 613225 ) 的受影响家庭成员中,Coggan 等人(1995)确定了 F13A1 基因中的 2 个不同突变:通过父系遗传的外显子 11 中的 tyr441 到 ter(Y441X) 替换,以及通过父系遗传的外显子 3 中的 asn60 到 lys(N60K; 134570.0005 ) 替换母系。父母不知道有亲属关系,并且是欧洲血统。父母和1个妹妹被认为是杂合子;其他 2 位姐妹在出生时有严重的脐部出血问题,后来也出现了出血问题。科根等人(1995)在 cDNA 中构建 N60K 突变并在酵母中表达。虽然可以检测到 mRNA,但无法检测到含有 asn60-to-lys 取代的蛋白质,这表明突变蛋白要么极不稳定,要么易受蛋白水解。
.0005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ASN60LYS
用于讨论Coggan 等人在 XIIIA 因子缺乏症( 613225 )患者中以复合杂合状态发现的 asn60-to-lys(N60K) 突变(1995),见134570.0004。
.0006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GLY501ARG
城堡等人(1981)在一个 FXIII 缺乏症的家族中发现了因子 XIII 的 A 亚基的不稳定突变形式( 613225 )。这种不稳定的变体被称为“3 型”,发现是由 F13A1 基因的外显子 12 中的 gly501 到 arg(G501R) 取代引起的。父亲的血浆和血小板 A 亚基的电泳迁移率异常。尽管他的血浆中因子 XIII 活性降低,但临床表现正常。
科根等人(1995)在 cDNA 中构建了 G501R 突变并在酵母中表达。含有 G501R 取代的 A 亚基在新鲜酵母裂解物中具有酶活性。然而,G501R 变体在储存或纯化过程中热不稳定并失去活性。Coggan 等人解释了数据(1995)表明 G501R 突变(3 型变体)如果以纯合形式遗传或作为具有另一个有害突变的复合杂合子遗传,将导致严重的因子 XIII 缺乏。
.0007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 GLY562ARG
Takahashi 等人在患有因子 XIII 缺乏症( 613225 )的患者中(1998)在 F13A1 基因中发现了纯合 G 到 A 的转变,导致 gly562 到 arg(G562R) 取代。分子模型预测了一种改变的构象,脉冲追踪实验证明了蛋白质的快速降解。
.0008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 VAL414PHE
在凝血因子XIII缺乏症(20岁女人的印度裔613225),Kangsadalampai等(1999)在 F13A1 基因的外显子 10 中发现了纯合 1240G-T 颠换,导致酶核心结构域中的 val414-to-phe(V414F) 取代。酵母中突变的表达揭示了催化活性和酶表达水平的显着降低。有氧运动课后,患者出现严重的腹膜后出血。她之前没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的病史。
.0009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ARG260HIS
在叙利亚血统近亲家族与因子XIII缺乏症(613225),Kangsadalampai等(1999 年)在 F13A1 基因的外显子 6 中鉴定了纯合 779G-A 转换,导致酶核心结构域内的 arg260 到他(R260H)取代。酵母中的功能表达研究表明,该突变导致催化活性和酶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先证者在 17 个月时被诊断出来。他有脐带渗血病史,泌尿外科手术后危及生命的腹膜后出血,头部受伤后有大面积硬膜外血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因子 XIII 浓缩物治疗导致没有进一步的出血事件。
.0010 心肌梗塞,预防
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包括
F13A1、VAL34LEU
在芬兰人中,Mikkola 等人(1994)确定了 F13A1 基因外显子 2 中的 G 到 T 转换,导致 val34 到 leu(V34L) 取代。该变体存在于 23% 的对照中,这表明它代表了一种常见的多态性。氨基酸取代位于凝血酶活化位点附近(Kohler 等人,1998 年;Catto 等人,1998 年)。
在接受冠状动脉疾病调查的 398 名高加索患者中,Kohler 等人(1998)发现心肌梗死患者( 608446 )的 V34L 多态性的患病率与没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相比降低(32% vs 50%;p = 0.0009),并且也低于 196 名对照组(32% vs 48%) ;p = 0.005)。研究结果表明 leu34 等位基因对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佛朗哥等人(1999 年)在对 189 名深静脉血栓患者和 187 名对照者的研究中提供了证据,表明 V34L 突变的纯合状态是对抗静脉血栓形成的强保护因子(见188050)。在 38.6% 的患者和 41.2% 的对照组中检测到 V34L。在 1.6% 的患者和 9.6% 的对照组中发现了 leu34 的纯合性,静脉血栓形成的优势比(OR) 为 0.16。杂合子的 OR 为 1.1。
通过体外研究Ariens 等人(2000)发现 val34-to-leu 取代增加了凝血酶激活因子 XIIIA 的速率并导致异常的纤维蛋白凝块结构。与 val34 形成的凝块相比,由 leu34 形成的凝块具有更细的纤维蛋白纤维和降低的纤维质量/长度比,以及更细的网状结构和降低的渗透特性。leu34 损害了纤维蛋白纤维的横向聚集。
在一项对 531 名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出生体重小于 1,500 克)和 301 名足月出生对照婴儿的 V34L 多态性研究中,Gopel等人(2002)发现两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没有差异。L34 等位基因杂合子或纯合子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比没有多态性的婴儿患白质疾病的风险显着降低(3.6% 对 10.4%,p = 0.003),但随后发生孤立性脑室出血的风险适度增加(14.3% 对 10.1%,p = 0.17)。
赖纳等人(2003)假设拥有 V34L 多态性可能会调节雌激素的促血栓形成作用,并有助于解释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妇女动脉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的变化。在一项针对 955 名绝经后妇女的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他们评估了因子 XIII 基因型及其与雌激素治疗的相互作用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 风险的影响。leu34 等位基因的存在与 MI 风险降低相关(OR = 0.70,95% CI = 0.51-0.95)。
Shafey 等人对 12 篇评估 V34L 变异对心肌梗死风险影响的文章进行了荟萃分析,其中包括 3,663 名患者和 5,080 名对照者(2007)发现 val34-to-leu 变体具有保护作用。与 val/val 基因型相比,val/leu 杂合子的优势比为 0.79(p = 0.008),leu/leu 纯合子的优势比为 0.83(p = 0.03)。在不同的统计分析下,leu/leu 基因型不显着,可能是由于频率低。
.0011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ARG326GLN
米科拉等人(1996)描述了 F13A1 基因外显子 8 中的 G 到 A 转换,导致 arg326 到 gln(R326Q) 取代并导致 XIIIA 因子缺乏( 613225 )。在 2 名患有该疾病的荷兰患者中,Gomez Garcia 等人(2001)描述了复合杂合性中的 R326Q 突变在 1 例中具有 2-bp 插入,在另一种情况下具有外显子 7(V316F; 134570.0012 ) 中的 val316-to-phe 错义突变。
.0012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 VAL316PHE
对于在F13A1基因的val316到PHE(V316F)突变是在复合杂合状态中发现在患者中与因子XIIIA缺乏(讨论613225)由戈麦斯Garcia等人(2001),见134570.0011。
.0013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TYR283CYS
在一名患有严重缺乏 XIII 因子( 613225 )的意大利男性中,Souri 等人(2001)在 F13A1 基因的外显子 7 中发现了 tyr283-to-cys(Y283C) 替换的杂合性。分子模型预测突变蛋白的折叠和二聚体形成受损。没有发现第二个突变。患者 9 岁时右臀部出现创伤后血肿,需要手术引流。16 岁时右大腿出现大血肿,需要多次重复手术引流和输注浓缩的红细胞和血浆。血浆研究显示正常血浆转酰胺酶活性低于 2%,正常 XIIIA 和 XIIIB 抗原分别低于 5% 和 38%。他的兄弟在 21 岁时在创伤后脾切除术后也出现了严重出血。他的血浆中的转酰胺酶活性低于正常值的 2%,分别低于正常 XIIIA 和 XIIIB 抗原水平的 5% 和 41%。他们没有亲属关系的父母已经去世。
.0014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1-BP INS,1286C
Aslam 等人报道了来自希腊家庭的 3 个受影响个体,描述了 F13A1 基因外显子 9 中的纯合 1-bp 插入(1286insC)(1998 年)和Birben 等人报道的一个土耳其家庭(2002)。所有受影响的个体都缺乏 XIII 因子( 613225 )。插入导致在氨基酸位置 403 处产生终止密码子。Birben 等人的患者(2002 年),一个堂兄结婚的孩子,是一个 5 岁的女孩,她在出生时脐带出血,并经历了复发性肌肉骨骼血肿。三个有出生时长期脐带出血病史的同胞在婴儿期死亡。
.0015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IVS5AS,乔治亚州,-1
在一个13岁的男孩加拿大原点的与因子XIII缺乏症(613225),安华和兰洛伊斯(2009)确定的化合物为杂合2个突变在F13A1基因:一个G-到-A过渡在内含子5和C-外显子 15 中的 to-T 转变导致 arg703 到 trp 取代(R703W;134570.0016) 替代。患者在 8 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因子 XIII 缺乏症。他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典型的脐出血表现。FXIII 评估表明血浆 FXIIIA 完全缺乏,血浆 FXIIIB 水平降低;FXIIIA 缺乏时 FXIIIB 水平通常会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其作为 FXIIIA 的载体蛋白的作用存在冗余。剪接突变导致 2 个异常转录本:1 个缺少外显子 6 的前 7 个碱基,导致外显子 6 内的移码和提前终止,第二个缺少除外显子 6 的前 7 个碱基外的所有外显子 5,导致 in框架缺失 42 个氨基酸。预计 R703W 突变会导致蛋白质不稳定。R703W 不存在于 118 条正常染色体中。剪接位点突变遗传自父亲,
.0016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ARG703TRP
对于在F13A1基因的arg703至TRP(R703W)突变是在复合杂合状态中发现与因子XIII缺乏症(患者的讨论613225)由安华和兰洛伊斯(2009) ,见134570.0015。
.0017 因子 XIII,一个亚基,缺乏
F13A1、ARG661TER
Mikkola 等人在 8 个患有 XIII 因子缺乏症的芬兰家庭中的 6 个( 613225 ) 中受影响的成员(1994)确定了 F13A1 基因外显子 14 中的 C-to-T 转换,导致 arg661-to-ter(R661X) 取代。来自 4 个家系的 6 名患者是 R661X 突变纯合子,另外 2 个家庭中的 3 名患者是 R661X 和另一个突变的复合杂合子,包括 1 名患者在外显子 6 中有 T 到 C 转换,导致了一个 met242 到thr(M242T; 134570.0018 ) 替换。因此,R661X 突变占该群体中所有突变等位基因的 62.5%,表明存在创始人效应。在 600 名对照中未发现突变。
.0018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MET242THR
对于在F13A1基因的met242-THR(M242T)突变是在复合杂合状态中发现与因子XIII缺乏症(患者的讨论613225通过)米科拉等(1994),见134570.0017。
.0019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4-BP DEL,602AAAG
Wang et al.在患有 XIII 因子缺乏症的中国家庭的受影响成员( 613225 ) 中(2011 年)确定了 F13A1 基因中 2 个突变的复合杂合性:外显子 5 中的 4 bp 缺失(602delAAAG)导致 204 个残基的截短蛋白质,以及内含子 1 中的 C 到 A 颠换(134570.0020)。体外研究表明,C 到 A 颠换消除了转录因子 Sp1( 189906 )的结合位点,导致 F13A1 基因的转录减少。研究结果证明了一种涉及 F13A1 基因中内含子 1 的新调节机制。
.0020 因子 XIII,一个子单元,缺乏
F13A1,IVS1,CA,+12(rs2815822)
王等人(2011)证明 F13A1 基因的内含子 1 中的 C 到 A 颠换消除了转录因子 Sp1( 189906 )的结合位点,导致 F13A1 基因的转录减少。
Shinozawa(2011)指出,IVS1+12C-A 变化是一种多态性( rs2815822 ),在非洲人和欧洲人中的种群多样性比为 0.9:0.1(C 等位基因:A 等位基因)。在亚洲人中,次要 A 等位基因的频率小于 0.05。由于翻译起始密码子位于 F13A1 基因的外显子 2 中,因此该 SNP 相当于 5' 侧翼区域中的启动子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