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症 2
有证据表明腕管综合征 2(CTS2) 是由染色体 19p13 上的 COMP 基因( 600310 )中的杂合突变引起的,因此该条目使用了数字符号(#) 。
▼ 说明
腕管综合征 2(CTS2) 的特点是腕部正中神经受压症状相对较早出现。患者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会感到疼痛和麻木,这与手部的正中神经分布有关。除了腕部的肌腱和韧带增厚外,还观察到其他肌腱增厚(Li et al., 2020)。
有关腕管综合征遗传异质性的一般表型描述和讨论,请参见 CTS1( 115430 )。
▼ 临床特点
李等人(2020)报道了 2 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腕管综合征(CTS) 的大家庭。在家庭 1 中,他们研究了 17 名受影响的个体,这些个体在 20 至 30 岁之间出现 CTS 症状。正中神经卡压导致拇指、食指和中指疼痛、感觉异常和麻木;过度使用和运动会加剧症状,并且在夜间更严重。通过 Tinel 和 Phalen 征和 2 点辨别测试以及电生理评估显示远端运动潜伏期增加和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证实了 CTS。在一些患者中观察到鱼际萎缩、手指营养性溃疡和手指坏死。MRI显示腕管屈肌腱和较小的正中神经肿胀,腕横韧带(TCL)明显增厚。在手术中,观察到腕管内的软结缔组织肿胀和增厚,作者指出这与散发性 CTS 患者的情况相似但更严重。证实 TCL 和屈肌腱严重增大,进一步压迫正中神经。TCL 组织的组织学分析显示胶原碎裂、水肿、新生血管结构和脂肪瘤,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和血管壁增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显示患者 TCL 的细胞外基质(ECM) 存在异位小原纤维和对比度差异。免疫 TEM 显示异位原纤维含有 ECM 的成分,例如 I 型胶原蛋白(见 作者指出,这与散发性 CTS 患者中发现的相似,但更严重。证实 TCL 和屈肌腱严重增大,进一步压迫正中神经。TCL 组织的组织学分析显示胶原碎裂、水肿、新生血管结构和脂肪瘤,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和血管壁增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显示患者 TCL 的细胞外基质(ECM) 存在异位小原纤维和对比度差异。免疫 TEM 显示异位原纤维含有 ECM 的成分,例如 I 型胶原蛋白(见 作者指出,这与散发性 CTS 患者中发现的相似,但更严重。证实 TCL 和屈肌腱严重增大,进一步压迫正中神经。TCL 组织的组织学分析显示胶原碎裂、水肿、新生血管结构和脂肪瘤,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和血管壁增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显示患者 TCL 的细胞外基质(ECM) 存在异位小原纤维和对比度差异。免疫 TEM 显示异位原纤维含有 ECM 的成分,例如 I 型胶原蛋白(见 新生血管结构和脂肪瘤,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和血管壁增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显示患者 TCL 的细胞外基质(ECM) 存在异位小原纤维和对比度差异。免疫 TEM 显示异位原纤维含有 ECM 的成分,例如 I 型胶原蛋白(见 新生血管结构和脂肪瘤,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和血管壁增厚。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显示患者 TCL 的细胞外基质(ECM) 存在异位小原纤维和对比度差异。免疫 TEM 显示异位原纤维含有 ECM 的成分,例如 I 型胶原蛋白(见120150),III型胶原蛋白(见120180) 和比较。作者指出,家族 1 患者的拇长屈肌腱和跟腱也往往比对照组大,这表明患者的肌腱和韧带发生了系统性变化。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受影响的个体的手腕、脚踝、拇指和无名指的活动度显着降低;然而,没有观察到接头或生长板缺陷。家系2中有11名存活的CTS患者,症状较家庭1轻,发病年龄较晚,在30~50岁之间。MRI 发现与家族 1 相似。家族 2 患者也出现关节疼痛,骨科检查提示诊断为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见 EDM1, 132400),其特点是骨骺畸形伴有关节疼痛和僵硬。
▼ 测绘
在一个患有腕管综合征的 5 代大家族(家族 1)中,Li 等人(2020)进行了连锁分析,并获得了染色体 19p13.11-p12 基因座的最大多点 lod 得分大于 6。微卫星分析和单倍型重建证实了受影响个体中特定单倍型的分离。
▼ 分子遗传学
在一个大型 5 代家族(家族 1)中,腕管综合征对应到染色体 19p12,Li 等人(2020)对靶向基因座进行了测序,并确定了与疾病分离的 COMP 基因(V66E; 600310.0019 ) 中的杂合错义突变。在第二个家族(家族2),其中受影响的个体表现出既CTS和EDM,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在COMP的R718W取代(杂600310.0017)中,用EDM1相关联的已知频发突变(132400)。功能分析显示,原代肌腱细胞和软骨细胞中 R718W 突变体的分泌减少,而 V66E 的分泌仅在肌腱细胞中减少。作者指出,这可能解释了 2 个家族的不同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