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斑驳的色素沉着的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F
有证据表明伴斑驳色素沉着的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F(EBS2F) 是由染色体 12q13 上的角蛋白 5 基因(KRT5; 148040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斑状色素沉着(EBS2F) 的特征是从出生开始出现中等严重程度的全身性皮肤水疱,逐渐发展为斑驳或网状色素沉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掌和脚底的局灶性角化病和营养不良、增厚的指甲会出现。尽管 KRT5 基因(P25L; 148040.0009 ) 中的单一病理突变通常会导致这种表型,但已经报道了伴有其他基因突变的斑驳色素沉着的 EBS 患者(Has 等人的总结,2020 年)。
有关 EBS 亚型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见 EBS1A( 131760 )。
▼ 临床特点
Fischer 和 Gedde-Dahl(1979)报道了一个瑞典家庭,其中 11 名成员出现了具有一些不寻常特征的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其中 10 名(1 名男性和 9 名女性)具有先天性皮肤斑驳外观。两种异常都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一起遗传。出生时反复出现的水泡与 EBS Koebner 相似,但此外,患者还表现出 2 至 5 毫米的色素沉着过度和色素减退斑点,使皮肤,尤其是四肢,呈现出斑驳的“脏”外观。“皮肤过早老化”、腿部轻度瘀伤和纵向弯曲的指甲是其他特征。一些人的色素异常延迟。与 GPT 联动( 138200) 在染色体 8q 上被排除。第 11 个人的表皮松解但没有色素沉着不良向作者表明,其他 10 名成员的综合征可能是由于 2 个孤立基因的遗传连锁而不是单个突变基因的多效性。Matthews 和 Peachey(1977)报道了一对父女患有 EBS 并伴有色素沉着和掌跖角化;色素沉着延迟。其他家族的报告(Sparrow 等人,1976 年;Verbov,1980 年;Boss 等人,1981 年)提出了多效性。
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上,EBS 中的水泡伴有斑驳的色素沉着与其他 EBS 亚型中的水疱非常相似。这与基底角质形成细胞细胞骨架的疾病一致,其中在角蛋白 5 和 14(KRT14; 148066 )的中央杆结构域内发现了致病突变( Irvine et al., 1997 )。
格拉兹-博纳等人(2010)报道了具有 EBSMP 的大型 4 代匈牙利血统。受影响的成员有10人,其中5人死亡。所有儿童在儿童期都有局部水疱和皮肤脆弱,随后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在躯干和/或四肢出现褐色、雀斑样斑驳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两名患者还患有指甲营养不良。
▼ 遗传
Uttam 等人报道的家族中 EBS2F 的遗传模式(1996)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Irvine 等人报道的 EBS2F 患者的 KRT5 基因杂合突变(1997)从头开始。
▼ 分子遗传学
在 2 个不相关的 EBSMP 家族中,其中一个是最初由Fischer 和 Gedde-Dahl(1979)描述的家族,Uttam 等人(1996)鉴定了 KRT5 基因(P25L; 148040.0009 ) 中的突变。在散发病例( Irvine et al., 1997 ) 和最初由Boss 等人描述的 2 个家族中发现了相同的突变(1981)( Irvine et al., 2001 ),将具有这种突变的 EBSMP 亲属总数增加到 7 个。
在患有 EBD-MP 的匈牙利家庭的受影响成员中,Glasz-Bona 等人(2010)在 KRT5 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杂合的 P25L 突变。
▼ 动物模型
罗斯等人(2009)发现 Krt5 缺失小鼠的皮肤显示炎症细胞因子 MCP1(CCL2; 158105 )、CCL19( 602227 ) 和 CCL20( 601960 ) 水平升高,所有这些都受NFKB调节(参见164011)并参与朗格汉斯细胞在表皮中的募集、成熟和迁移。在 Krt14 缺失小鼠中未观察到这些变化。新生 Krt5 缺失小鼠的表皮中朗格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了 2 倍。相比之下,TNFA( 191160 ) 没有改变,证明了该过程的特异性。Krt5 缺失小鼠的基底表皮也显示 p120-连环蛋白减少(CTNND1; 601045)。由于 KRT5 突变,在 5 名患有各种形式 EBS 的患者中发现了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募集增强,但在具有 KRT14 基因突变的 EBS 患者中未发现。这些数据为 EBS 中不同的角蛋白类型特异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提供了解释,并表明 EBS 的病理生理学不仅仅涉及突变角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