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局部牙釉质发育不全IIIA型

有证据表明低钙化牙釉质发育不全型 IIIA 型(AI3A) 是由染色体 8q24 上的 FAM83H 基因( 611927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因此该条目使用了数字符号(#) 。

▼ 说明

低钙化牙釉质发育不全的特征是新萌出和未萌出和未解决的牙齿上的牙釉质厚度正常。牙釉质很软,可能在萌出后不久就脱落,只剩下牙本质组成的牙冠。牙釉质具有俗气的稠度,可以从牙本质上刮下。在超过 60% 的观察病例中记录到前牙开合。低钙化型是最常见的牙釉质发育不良类型,每 20,000人中约有 1 人发生(Witkop 和 Sauk,1976 年)。大块龈上结石沉积在牙齿上,这通常与严重的牙龈炎或牙周炎有关(Winter and Brook, 1975)。

▼ 临床特点

温曼等人(1945)将牙釉质缺陷有用地分为 2 类:(1) 遗传性牙釉质发育不全(见104500),其中牙釉质坚硬但数量不足,和(2) 遗传性牙釉质低钙化,其中牙釉质柔软钙化不足,但数量和组织学正常。

Giansanti(1973)描述了一名患有低钙化牙釉质发育不全症的 17 岁女孩。牙釉质通常厚度正常,但呈白垩状,可被牙科器械穿透或刮掉。该女孩还被注意到有前牙开合。对她家庭的回顾显示,该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门多萨等人(2007)描述了一个患有低矿化 AI 的巴西大家庭。患者的牙釉质呈乳黄色至白色,比正常人更柔软。珐琅质很容易磨损,留下不规则的表面。乳牙和次牙都受到影响,男性和女性受试者的牙釉质没有差异。

金等人(2008)描述了 2 个患有低钙化 AI 的韩国亲属的受影响成员。未萌出或新萌出的牙釉质厚度正常,但较软,萌出后很快脱落。牙齿对热刺激非常敏感。由于快速磨损和疼痛敏感性,受影响个体的大部分牙列得到了广泛修复,这妨碍了对其原始状况的准确评估。1 个亲属中的几个受影响的个体表现出前牙开合,无论类型或遗传原因如何,这种迹象通常伴随着 AI。

赖特等人(2009 年)评估了 7 个高加索亲属,将常染色体显性低钙化牙釉质发育不全症与总共 74 名受影响的个体隔离开来。头影测量分析表明,受影响的个体牙齿开合和 III 类咬合不正(咬合不全)的频率增加。2 个家庭中的受累个体具有局部表型,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牙齿的颈部牙釉质低钙化。

▼ 遗传

Backman 和 Holmgren(1988)研究了瑞典北部 Vasterbotten 县的 51 个牙釉质发育不全症家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 33 个家族中可能的遗传方式,尽管 X 连锁显性遗传是其中 1 个家族的一种可能选择。可能在 6 个家族中发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见204650和204700) 和 2 个家庭的 X 连锁隐性遗传。10名先证者为散发病例。AI 在 72% 的个体中是发育不全的形式,在 28% 的个体中是矿化不足的形式。在 89% 的发育不全型病例和 44% 的矿化不足型病例中发现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大多数家庭中,家庭内部的类型是一致的;然而,在 3 个家庭中,出现发育不全和矿化不足的情况。在X连锁遗传的家庭中,男性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Witkop 和 Sauk(1976)指出,低钙化牙釉质形成不全症的隐性形式的存在尚未确定。在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上,疑似隐性病例的发现比显性病例更严重。

▼ 测绘

哈特等人(2003 年)描述了 2 个具有常染色体显性低钙化 AI 的大型 4 代家族,并排除了与 5 个候选基因的联系。

门多萨等人(2007 年)在一个巴西大家庭中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孤立出常染色体显性低矿化 AI,并将该疾病对应到 8q24.3。在标记 D8S2334 处获得了 7.5 的最大多点 lod 分数。他们在 10 个候选基因中没有发现致病突变。

金等人(2008) 将常染色体显性低矿化 AI 对应到韩国亲属的 8q24.3。

▼ 分子遗传学

在 2 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钙化 AI 的韩国家庭中,Kim 等人(2008)确定了 FAM83H 基因中的无义突变:R325X( 611927.0001 ) 和 Q398X( 611927.0002 )。突变与疾病表型完美地共同分离。

Kim 等人先前报道的 4 个患有 III 型牙釉质发育不全症的家庭(2006),李等人(2008)确定了 FAM83H 基因中的 4 个无义突变( 611927.0003 - 611927.0006 )。这些突变都发生在基因的最后一个外显子中,并且从通常为 1,179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 C 末端删除了 503 到 883 个氨基酸。

赖特等人(2009)描述了 7 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钙化牙釉质发生不全家族的 FAM83H 基因的 6 个突变。其中两个突变(611927.0009和611927.0010)导致局部低钙化牙釉质形成不全症的表型较温和。

在隔离 AI3 的 6 个土耳其家庭的受影响成员中,Hart 等人(2009)在 FAM83H 基因(Q456X; 611927.0013 ) 中发现了相同的杂合无义突变。根据单倍型分析,该突变似乎是 5 个家族的创始人突变和另一个家族的从头突变。

▼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赖特等人(2009)描述了由于 FAM83H 基因突变导致的 7 个具有 III 型牙釉质发育不全症的高加索家族的表型变异。所有突变都发生在 C 末端区域并导致截短的蛋白质。受影响的个体具有带有一个广义的表型677个或更少的氨基酸(例如,截断突变611927.0007),而那些能够产生至少694氨基酸(蛋白质的突变611927.0009,611927.0010)具有减毒的,局部的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