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 1
有证据表明扭转性肌张力障碍-1(DYT1) 是由 TOR1A 基因( 605204 )中的杂合突变引起的,编码 ATP 结合蛋白 torsin-A,位于染色体 9q34。
▼ 说明
“肌张力障碍”描述了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不自主的、持续的肌肉收缩影响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扭转”是指在肌张力障碍中观察到的身体运动的扭曲性质。肌张力障碍被分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或继发性(另一种疾病的症状),并根据发病年龄、受影响的肌肉群和遗传方式进行分类(Muller 和 Kupke,1990 年;Nemeth,2002 年) .
▼ 临床特点
原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也称为“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ITD)通常始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躯干、颈部或四肢不自主的姿势(Marsden 等,1976;Nemeth,2002)。一些患者具有肌肉生长抑制的图像,例如Wechsler 和 Brock(1922)所描述的。约翰逊等人(1962)描述了一个受到广泛影响的法裔加拿大家庭。受影响的家庭成员的发病年龄从 6 岁到 42 岁不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早发病例受到严重影响。在一些家庭成员中发现了被解释为“formes frustes”的轻微表现。在一个非犹太血统的北美大家庭中,布林等人(1989)发现发病年龄从 4 岁到 43 岁不等(平均 14.4 ,中位数 10.0 岁)。全身化发生在 3 年的中位时间内,在腿部发病的病例中发生得更早。一名 6.5 岁的儿童在发病后 3 个月内无法行走。巴特肖等人(1985)描述了一名患有严重模拟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该患者是 Munchausen 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布雷斯曼等人(1994)分析了 174 名受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影响的德系犹太人的单倍型。在该组中,有 90 名单倍型携带者和 70 名非携带者。作者发现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之间的表型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携带者的发病年龄为 12.5 ,而非携带者为 36.5 岁。在 94% 的携带者中,症状始于四肢,但很少出现在颈部和喉部。相比之下,颈部、喉部或其他颅骨肌肉是 79% 的非携带者的发病部位。肢体发病、腿部受累和发病年龄的判别分析以 90% 的准确率区分了单倍型携带者和非携带者。在 70 名非携带者中的 23 名中,该疾病是家族性的,包括臂、颈、喉和面部肌张力障碍。
程等人(1996)研究了 49 名患有颈椎或颅肌张力障碍的先证者,他们的发病年龄超过 12 ,并且有阳性家族史。他们发现第二代临床症状的出现年龄比第一代平均早21.25,并表明不稳定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可能与成人发病的原发性颅或颈肌张力障碍有关。
格伦德曼等人(2003)指出,大多数早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病例是由 DYT1 基因中的 3 bp 缺失引起的(delE302/303; 605204.0001 )。他们报告了 6 名由 3-bp 缺失引起的肌张力障碍患者,他们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性:2 名患有典型的早发性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2 名患有多灶性肌张力障碍(1 名颅和颈肌受累),2 名只有作家痉挛和轻度进展。
科斯蒂奇等人(2006)报道了一个大型塞尔维亚家族,其中 7 名成员携带 delE302/303 DYT1 突变( 605204.0001 )。然而,只有 2 人受到肌张力障碍的影响,表明外显率为 29%。一名受影响的人患有迟发性轻度斜颈,另一名患有全身性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此外,3 名肌张力障碍家庭成员未携带 DYT1 突变,表明存在遗传异质性或可能是心因性起源。科斯蒂奇等人(2006)评论了这个家族的表型变异性。
齐恩等人(2008)报道了一名患有严重早发性肌张力障碍的 18 岁女孩。她的早期运动发育轻度延迟,在生命的第二年进一步发育停滞。她从未学会孤立行走,并在 5 岁时开始坐轮椅。在 13 岁时,她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进食或饮水。18 岁时,她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构音障碍、面瘫伴舌头活动度降低、肌张力障碍、多处关节挛缩、肌张力增加、反射亢进和足底伸肌反应。认知正常。
神经放射学研究
在 DYT1 突变( 605204.0001 ) 的12 个非表现携带者中,Ghilardi 等人(2003)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对新运动序列任务的学习减少。任务期间的 PET 扫描显示携带者的某些大脑区域过度活跃,包括运动前皮质和补充运动皮质。作者得出结论,临床上未受影响的 DYT1 突变携带者在运动行为和大脑功能方面表现出轻度异常,表明轻度纹状体功能障碍的先天代偿。
Carbon 等人使用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 评估大脑中的轴突完整性和连贯性(2004)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 名临床受影响的 DYT1 患者和 8 名未表现出的 DYT1 携带者的白质通路存在显微结构紊乱,这些通路将传入和传出到初级感觉运动皮层。临床上受影响的患者的变化更为严重。
使用 PET 扫描,Carbon 等人(2004)发现 DYT1 和 DYT6( 602629 ) 的显性基因携带者与其各自的非显性基因携带者相比,在补充前运动区和顶叶联合皮质中具有双侧高代谢。DYT1 携带者整体显示下小脑和壳核的代谢增加,前扣带回减少。相比之下,DYT6 携带者整体表现出壳核代谢减退和颞叶皮层代谢亢进。碳等(2004)得出结论,肌张力障碍通常是一种由感觉运动整合中断驱动的“运动准备”疾病,但独特的代谢异常,尤其是皮层下结构,可能代表基因型特异性差异。
Asanuma 等人使用 PET 扫描和放射性标记的雷克必利(2005)发现,与 13 名对照个体相比,9 名未表现出 DYT1 突变的携带者显着降低了纹状体 D2 受体(DRD2;126450)的结合。DYT1 携带者在尾状核和腹侧壳核中的 D2 结合减少。虽然浅沼等人(2005)无法区分 D2 受体丧失和多巴胺周转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发病机制中的异常多巴胺能传递。
Carbon 等人使用 PET 扫描和放射性标记的雷克必利(2009)发现与 13 名对照者相比,21 名 DYT1 患者的尾状核和壳核 DRD2 可用性显着降低,其中包括 12 名未表现和 9 名表现携带者,以及 12 名 DYT6 患者(包括 4 名未表现和 8 名表现携带者)。两组中显性和非显性突变携带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但具有 DYT6 突变的携带者比携带 DYT1 突变的携带者减少更多。使用严格阈值的基于体素的分析表明外侧壳核和右腹外侧丘脑受到的影响最大,DYT6 携带者再次比 DYT1 携带者受到的影响更大。此外,与 DYT1 携带者相比,DYT6 携带者的后壳核显着减少。碳等(2009) 强调显性和非显性突变携带者之间没有区别,这表明多巴胺神经传递的改变是临床症状发展的易感因素,但可能需要对表现进行额外的侮辱。
神经病理学特征
麦克诺特等人(2004)在中脑网状结构的胆碱能神经元中发现了核周包涵体,特别是在 4 名经遗传证实的 DYT1 的临床受影响患者的桥脚桥核(PPN) 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内含物对泛素( 191339 )、torsin-A 和 lamin A/C(LMNA; 150330 )染色呈阳性。在黑质、纹状体、海马或大脑皮层的选定区域中未发现包涵体。麦克诺特等人(2004)得出结论,DYT1 肌张力障碍与蛋白质处理受损和核膜可能破坏有关,并且脑干的改变可能是 DYT1 运动异常的基础。
临床变异性
卡拉科斯等人(2010)报道了一名男子在 50 岁时患有口下颌区迟发性局灶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这与杂合突变有关(F205I; 605204.0004) 在 TOR1A 基因中。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是下巴不自主运动和做鬼脸。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上肢无僵硬的齿轮音和轻度动作震颤,以及踝反射消失。他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接受过锂治疗,并且曾接受过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治疗。有震颤和抑郁家族史,但无肌张力障碍家族史。在培养细胞中的体外功能表达研究表明,F205I 突变蛋白在大约 44% 的细胞中产生与内质网共定位的 TOR1A 包涵体,表明功能受损。
▼ 其他功能
海曼等人(2004)对 96 名 DYT1 缺失突变的明显携带者( 605204.0001 )、60 名未表现出的突变携带者和 65 名非携带者进行了标准的精神病学采访。与非携带者相比,显性突变携带者(相对风险为 3.62)和非显性突变携带者(相对风险为 4.95)的早发性(30 岁前)复发性重性抑郁症(见608516)的风险均增加。携带者肌张力障碍的严重程度与重性抑郁症的可能性无关,突变携带者患其他情感障碍的风险也没有增加。海曼等人(2004) 得出结论,早发性复发性重性抑郁症是 DYT1 基因突变的临床表现,与肌张力障碍无关。
▼ 生化特征
一些研究小组发现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升高,这种酶将多巴胺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是肌张力障碍的主要形式(Wooten 等,1973;Ziegler 等,1976;Askenasy 等,1980)。
Hornykiewicz 等人(1986)对 2 名儿童期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大脑进行了组织学和生化研究。未发现重要的组织学变化,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水平在某些区域降低,而在其他区域升高。作者得出结论,其中一些变化可能代表了这种疾病的基本异常。他们指出在 Sprague-Dowley 大鼠的遗传性肌张力障碍中发现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没有明显的神经病理学变化(Lorden 等,1984)。在该模型中,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具有抗肌张力障碍作用。
▼ 遗传
泽曼等人( 1959 , 1960 ) 通过 4 代追踪该疾病,而Larsson 和 Sjogren(1963)通过 5 代追踪。齐伯等人(1984)分析了以色列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全国调查的数据。假设所有病例都符合相同的遗传模型,可以拒绝 X 连锁或简单的常染色体隐性模型。具有低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模型可以解释这些观察结果。个别病例的父亲年龄增加(33.8 对 30.1,p = 0.01)。邦迪等人(1975)也观察到父亲年龄效应。
里施等人( 1989 , 1990 ) 确定了 43 名 28 岁之前发病的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德系犹太先证者,并研究了所有可用的一级和二级亲属。研究结果被认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外显率约为 30%;隐性继承被强烈拒绝。里施等人( 1989 , 1990 ) 得出的结论是,德系犹太人的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布雷斯曼等人(1989)研究了来自 43 个孤立确定的德系血统先证者的 39 个亲属。所有一级亲属的年龄调整风险为 15.5%,所有二级亲属的年龄调整风险为 6.5%,无显着性别差异;父母、后代和同胞的风险没有显着差异。风险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仅使用确定病例估计外显率为 29.4%,使用确定和可能病例估计为 32.2%。假设患病频率为 15,000 分之一,则基因频率估计为 9,000 分之一。这种疾病的外显率通常较低(约 30%),但在不同家族之间差异很大;约翰逊等人首先描述的特别大的法裔加拿大家庭(1962)显示外显率大于 90%。
Muller 和 Kupke(1990)回顾了原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并指出存在多种形式的常染色体显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他们还列出了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和非遗传原因。
▼ 异质性
1 个法国家庭和 26 个英国家庭有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其中 3 个是德系犹太人,Warner 等(1993)发现近一半的肌张力障碍家族可能属于与 9q34 无关的品种,支持遗传异质性的存在。
加瑟等人(1996)在 10 名患有局灶性手肌张力障碍的德系犹太裔患者的 9q 号染色体上的 DYT1 区域中没有发现常见的单倍型,表明这种疾病的病因不同。
在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审查中,Muller 等人(1998)指出,至少有 8 种临床上不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 2 种 X 连锁隐性遗传形式已被鉴定。此外,谱系分析表明存在常染色体隐性变异。他们列出了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编号为 1 到 12,并提出大多数可以通过遗传标准加以区分。
康塔里诺等人(2008)报道了一个来自荷兰一个前岛屿上的小村庄的成人发病原发性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大型近亲家庭。有 8 名受累个体和 4 名可能受累个体,平均发病年龄为 45.5 岁。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颈肌张力障碍、眼睑痉挛、抽筋和轻度手臂震颤。所有患者的总体症状都很轻微。康塔里诺等人(2008)指出,考虑到血缘关系,遗传模式可能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或者与外显率降低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因为存在父子遗传的实例。遗传分析排除了 TOR1A 和 SGCE( 604149) 基因,连锁分析排除了几个 DYT 基因座。
▼ 测绘
在克莱默等人研究的大型非犹太人亲属中(1987),Ozelius 等人(1989)发现与编码凝溶胶蛋白的基因紧密联系( 137350 );最大 lod 分数 = 3.51 在 theta = 0.0 cM。奥泽留斯等人(1989)从多点连锁分析得出结论,DYT1 基因座位于 ABO 和 D9S26 之间的 9q32-q34 区域,该区域还包含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座,这是一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在对 12 个多重德系犹太人家庭的研究中,Kramer 等人( 1989 , 1990 ) 确认了对 9q32-q34 的分配。克莱默等人(1990)证明与编码精氨琥珀酸合成酶(ASS;603470)。这表明导致德系犹太人疾病的突变与导致非犹太人血统肌张力障碍的基因相同,其中证明与凝溶胶蛋白有联系。在一个大的非犹太人家庭和一群德系犹太人家庭中,Kwiatkowski 等人(1991)使用来自 9q32-q34 区域的 GT 重复多态性来证明两组中的致病基因都在该区域中,在 AK1( 103000 ) 和 D9S10之间的 11-cM 间隔中。Ozelius 等人使用来自 9q32-q34 区域的(GT)n 和 RFLP 标记(1992)将包含 DYT1 基因的区域描绘为由基因座 AK1 和 ASS 界定的 6-cM 区域。
华纳等人(1993)确定在美国德系犹太人家庭中观察到的 ABL/ASS 与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之间的关联也存在于一些英国犹太亲属中。克莱默等人(1994)研究了 7 个北欧和法裔加拿大血统的非犹太家庭,并发现了其中 5 个家庭与 DYT1 区域相关的证据。非犹太家庭的外显率估计值为 0.40 到 0.75。这些家庭中没有一个携带德系犹太人的单倍型,这表明在这些人群中 DYT1 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
奥泽留斯等人(1997)使用跨越 600 kb 染色体 9q34 的 YAC 重叠群和几个新的多态性位点来扩展德系犹太人家庭中扭转肌张力障碍突变的连锁不平衡分析。他们得出结论,DYT1 基因最可能的位置在 D9S2161 和 D9S63 之间的 150 kb 区域内。
排除研究
克莱默等人(1985)使用“候选基因”方法表明阿黑皮素原基因(POMC; 176830 ) 与Johnson 等人报道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的亲属中的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无关(1962)。Breakefield 等人使用相同的方法(1986)排除了 POMC 和谷氨酸脱羧酶(GAD;见605363 ) 基因作为突变位点。克莱默等人(1987)排除了 11p、13q 和 21q 作为突变位点在具有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单个非犹太人家系中。
▼ 分子遗传学
奥泽留斯等人(1997)在所有患有染色体 9 连锁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受累和专性携带者个体中发现了 DYT1 基因(delE302/303; 605204.0001 ) 中的杂合 3-bp 缺失,无论种族背景和周围的单倍型如何。
Calakos 等人在 50 岁发生口下颌区局灶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男性中(2010)在 TOR1A 基因中发现了杂合突变(F205I; 605204.0004 )。
在一名患有严重早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 18 岁女孩中,Zirn 等人(2008)鉴定了 DYT1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R288Q; 605204.0005 )。该突变是从患者未受影响的母亲那里遗传的,但在 500 名德国对照个体中未发现。将突变转染到 HEK293 细胞中导致核周空间局部扩大,并充满膜残余物;在用常见的 delE302/303 突变转染的细胞中也观察到这些异常发现,但在用野生型 DYT1 转染的细胞中未观察到。未受影响的母亲中突变的存在与不完全外显率一致,这已在 DYT1 中观察到。
修饰等位基因
尽管 DYT1 基因( 605204.0001 ) 中的 GAG 缺失是早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但仅在 30% 的突变携带者中表现为临床疾病。为了深入了解可能影响外显率的遗传因素,Risch 等人(2007)评估了 3 个 DYT1 SNP,包括 D216H( 605204.0003 ),这是一种编码序列变异,可调节细胞模型中 DYT1 GAG 缺失的影响。D216H 多态性编码 88% 的天冬氨酸(D) 和 12% 的对照群体等位基因中的组氨酸(H)(Ozelius 等人,1997 年:Leung 等人,2001 年)。里施等人(2007)测试了 119 名具有肌张力障碍临床症状的 DYT1 GAG 缺失携带者和 113 名没有肌张力障碍症状的突变携带者以及 197 名对照个体;他们发现与对照个体相比,his216 等位基因的频率在没有肌张力障碍的 GAG 缺失携带者中增加,在有肌张力障碍的携带者中减少。单倍型分析证明了 GAG 缺失的反式 H 等位基因具有高度保护作用;也有暗示性的证据表明,这种疾病的外显需要 cis 中的 asp216 等位基因。该发现首次确定了 DYT1 的临床相关基因修饰符。
卡姆等人(2008)发现来自 35 个欧洲肌张力障碍家族的 42 名有症状患者中没有一个携带 D216H 变异,而来自 24 名无症状突变携带者的 48 条染色体中有 6 条(12.5%)携带 D216H SNP。研究结果表明,具有 his216 等位基因的缺失携带者发生肌张力障碍症状的风险大大降低:具有 his216 等位基因的患者的疾病外显率约为 3%,而带有 asp216 等位基因的缺失携带者的疾病外显率约为 35%。作者指出,尽管 his216 等位基因通常很少见,在欧洲人中的最高频率为 19%,但它应该包括在该疾病的分子遗传学检测中。
待确认的关联
有关原发性颈部局灶性肌张力障碍与 DRD5 基因变异之间可能关联的讨论,请参见126453.0001。
▼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Bressman 等人在来自 43 个家族的147 名 DYT1 缺失( 605204.0001 ) 携带者和 113 名血液相关非携带者中(2002)评估了基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确定”、“可能”和“可能”肌张力障碍诊断类别的有效性。“明确”肌张力障碍的类别定义为特征性明显的扭转或定向运动和姿势始终存在,具有 100% 特异性:所有归类为“明确”的患者都携带缺失突变。与非携带者相比,携带者的“可能”肌张力障碍显着增加,“可能”肌张力障碍没有显着差异。布雷斯曼等人(2002) 建议在连锁和其他遗传研究中,只有具有明确肌张力障碍迹象的患者才被认为受到影响。
▼ 群体遗传学
齐伯等人(1984)发现,欧洲犹太人中该病的发病率约为 1:23,000 活产婴儿,或大约是亚非裔犹太人的 5 倍。里施等人(1989 年,1990 年)报告说,这种疾病在德系犹太人中的发病率很高。
在 52 个无关的、受影响的德系犹太人中,Ozelius 等人(1992)发现 ABL-ASS 基因座的特定扩展单倍型与 DYT1 基因之间存在高度显着的连锁不平衡。大多数受影响的个体是特定单倍型的杂合子,这一发现支持 DYT1 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 53 名明确受影响的个体中,13 名似乎是散发性的,没有肌张力障碍家族史。奥泽留斯等人(1992)得出的结论是,许多散发病例实际上是遗传性的,疾病基因频率大于 15,000 分之一,外显率低于 30%(之前对该人群的估计值)。
里施等人(1995)检查了来自 59 个患有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德系犹太人家庭 9q34 上 6 个密切相关的微卫星位点的数据。数据表明,德系犹太人中超过 90% 的早发病例是由单一创始人突变引起的,作者估计这种突变最早出现在大约 350 年前。他们表明,承运人优先起源于历史悠久的犹太人帕莱、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北部。这种显性突变的最近起源及其当前的高频率(介于 6,000 分之一和 2,000 分之一之间)表明德系犹太人群体来自数量有限的创始人,并强调了遗传漂变在确定该群体中疾病等位基因频率方面的重要性。Zoossmann-Diskin(1995)挑战遗传漂变在确定德系犹太人中 DYT1 基因的高频率方面的重要性。他质疑1600年前人口数量少的准确性以及此后的快速扩张,并赞成杂合子优势作为高基因频率的解释。在一个很长的答复中,Risch 等人(1995)为人口统计数据辩护,并列举了一些理由,认为这种显性疾病的杂合子优势是站不住脚的。他们认为,遗传漂变为德系犹太人群体特有的以高频率发生的至少十几种遗传疾病的高频率提供了一般性解释。这些突变在居住在犹太人附近的非犹太人中并不常见。在他们看来,数量有限的创始人在快速扩张的人群中的近期突变的创始人效应提供了一个简单、简约的解决方案。Motulsky(1995)对包括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在内的 10 种“德系犹太人疾病”进行了有益的回顾。
瓦伦特等人(1999)分析了 9 名携带 GAG 缺失的德系犹太人和 15 名非犹太人英国患者中围绕 DYT1 基因的单倍型。他们发现所有德系犹太裔英国患者都携带与北美犹太人相同的单倍型,这支持了当前英国德系犹太人社区与北美犹太人来自同一小组个体的理论。此外,在非犹太人的英国患者中,仅观察到数量有限的不同创始人突变。这支持了这样的假设,即 DYT1 基因( 605204.0001 )中的 GAG 缺失不是一个非常频繁的突变,并且它在几个世纪中只出现了有限的次数。
池内等人(1999)指出Yanagisawa 等人(1972)描述了临床诊断为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的家庭。由于具有明显昼夜波动的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128230)在日本人中的频率很高,其症状类似于原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Ikeuchi 等人(1999)得出结论,记录日本人群中DYT1 基因( 605204.0001 ) 中的GAG 缺失很重要。
赫尔明德等人(2002)检查了 107 名与原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无关的丹麦先证者。临床检查显示,先证者全身性肌张力障碍22例(其中20例肢体早期发病),2例肌张力障碍,5例多灶性肌张力障碍,15例节段性肌张力障碍,63例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在调查的 107 名先证者中,GAG 缺失( 605204.0001) 在 DYT1 基因中检测到 3(2.8%)。这对应于 20 名早期肢体发作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先证者中的 15%。在 GAG 缺失的 3 名先证者中,只有 1 名患有家族性肌张力障碍,在受影响的父亲和 6 名无症状的成年亲属中检测到该突变。在第二个先证者中,无症状的母亲也遇到了 DYT1 突变,而在第三个案例中,父母中没有一个有 GAG 缺失,因此代表了从头突变。赫尔明德等人(2002)指出,关于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咨询的困难是由于许多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的外显率低,同一类型的肌张力障碍内表型可变,以及新发 DYT1 突变的发生。
弗雷德里克等人(2008)发现 DYT1 在法国很少见,估计的疾病频率为 100,000 中的 0.13,估计的突变频率为 100,000 中的 0.17。53 个家族中有 11 个(20.7%) 携带德系犹太人单倍型,这表明其他家族中发生了孤立的突变事件。
▼ 动物模型
沙希达兰等人(2005)通过使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启动子过表达人 delE-torsin-A,产生了 4 个孤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大约 40% 的转基因小鼠出现异常的不自主运动,出现肌张力障碍的四肢自我扣紧、运动过度和快速双向盘旋。神经化学分析显示受影响的转基因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核周内含物和聚集体对泛素(UBB; 191339 )、torsin-A 和核纤层蛋白(LMNA; 150330 )染色呈阳性。在桥桥脚核的神经元和其他脑干区域中检测到内含物,其模式类似于 DYT1 患者中描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