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性荨麻疹

有证据表明振动性荨麻疹(VBU) 是由染色体 19p13 上ADGRE2 基因( 606100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振动性荨麻疹的特征是局部荨麻疹和皮肤振动引起的全身表现,同时伴有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血清组胺水平升高(Boyden et al., 2016)。

▼ 临床特点

帕特森等人(1972)描述了一个瑞典血统的家庭,其中至少 4 代的成员在局部振动或摩擦性质的刺激后表现出局部红斑和水肿性病变。面部或全身红斑和头痛伴有严重的局部反应。在从受到适当刺激的肢体返回的静脉血中发现血浆胺水平升高。Goetzl(1978)指出,在一个特定的家庭中,受影响的成员对相同的特定振动频率范围表现出敏感性,这可能与其他家庭中的不同。

Epstein 和 Kidd(1981)描述了一个黎巴嫩基督徒家庭中的一种身体性荨麻疹,并将其命名为皮肤变形性荨麻疹(DDU)。该疾病的特征是出现瘙痒、红斑、水肿性皮肤肿胀,局限于暴露于重复振动或拉伸刺激的区域。病变在几分钟内发展并在一个小时内消失。广泛的刺激导致全身反应:头晕、头痛和面部红斑。组胺被怀疑是局部和全身反应的介质。Epstein 和 Kidd(1981)注意到与Patterson 等人描述的表型相似(1972)但质疑这些疾病是否相同。

博伊登等人(2016)研究了分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振动性荨麻疹的 3 代黎巴嫩家庭。9 名受影响的家庭成员因皮肤重复机械刺激(例如运动时接触衣服或毛巾擦干)而出现局部红斑、水肿、瘙痒性荨麻疹,有时伴有面部潮红、头痛或金属味感。前臂在实验室涡旋上振动可引起相同的症状,刺激后5分钟内出现症状,60分钟内消退。受影响的个体的皮肤造影测试呈阴性。振动性荨麻疹的发作伴随着血清组胺水平的升高,而不是类胰蛋白酶的升高。博伊登等人(2016)指出该家族的表现与先前描述的患有皮肤变形性荨麻疹的 5 代黎巴嫩家族的表现之间存在相似性(爱泼斯坦和基德,1981 年)。此外,博伊登等人(2016)确定了来自第三个黎巴嫩家庭的先证者,该家庭分离了 4 代的显性振动性荨麻疹。已知没有一个家族彼此相关,尽管它们的表型和起源的相似性强烈暗示了一个共同的祖先。

▼ 遗传

Patterson 等人报告的家庭中振动性血管性水肿的遗传模式(1972)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测绘

博伊登等人(2016)对 2 个黎巴嫩振动性荨麻疹家族成员的 DNA 进行连锁扫描,其中 1 个家族最初由Epstein 和 Kidd(1981) 描述,并在染色体 19p13 上确定了一个 2.2-Mb 的区域,其组合 lod 得分为7.224。博伊登等人(2016)指出 ADGRE2 基因位于两个家族受影响成员共有的 1.7-Mb 单倍型内。

▼ 分子遗传学

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振动性荨麻疹定位到染色体 19p13 的 3 代黎巴嫩家庭中,受影响成员的荨麻疹相关基因 NLRP3( 606416 ) 和 PLCG2( 600220 )突变为阴性,Boyden 等人(2016)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并在 ADGRE2 基因(C492Y; 606100.0001 ) 中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与疾病完全分离,在 1,105 名黎巴嫩人或 100 名以色列对照中或公共变异数据库中未发现。C492Y 变体的杂合性也与Epstein 和 Kidd(1981)先前报道的患有“皮肤变形性荨麻疹”的 5 代黎巴嫩家族的 25 名可用成员中的疾病完全分离,并在第三个黎巴嫩家庭患有振动性荨麻疹的先证者中被发现。对 60 名患有各种散发性身体性荨麻疹的患者的 ADGRE2 基因的分析显示没有额外的突变。功能分析表明,C492Y 取代代表一种超形变体,通过破坏其 α 和 β 亚基之间的抑制相互作用来影响 ADGRE2 的功能获得,从而使肥大细胞对振动诱导的脱粒敏感。博伊登等人(2016)得出结论,遗传性振动性荨麻疹表型可能反映了对皮肤振动的正常细胞反应的夸大。

▼ 历史

爱泼斯坦等(1981)寻求 DDU 与 18 个标记的连锁;与其中 6 个的密切联系被排除在外。最显着的正 lod 分数是 4 号染色体上的 MNS,其在 0.24 的 theta 上的最大 lod 分数为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