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酪氨酸激酶

帕塔宁等人(1991)克隆了一种新的细胞质酪氨酸激酶,命名为 CSK。CSK 基因在人体组织中普遍表达为 2.6 和 3.4 kb 的 2 种 mRNA,但在某些组织和细胞系中,仅检测到较大的 mRNA。

▼ 基因功能

CSK通过 SRC 羧基末端的酪氨酸磷酸化下调 SRC 癌蛋白( 190090 )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由于 SRC 癌蛋白引起的细胞转化是由干扰这种磷酸化的各种机制引起的,因此 CSK 基因可能起到抗癌基因的作用(Armstrong 等,1992)。

Cloutier 和 Veillette(1996)使用酵母 2-杂交系统来鉴定与 CSK 相关的蛋白质。他们发现 CSK 的 Src homology-3(SH3) 结构域与 PEP( 600716 )的富含脯氨酸区域相关,PEP是一种在造血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Cloutier 和 Veillette(1996)表明这种关联是高度特异性的,并推测 PEP 可能是 T 细胞和其他造血细胞中 CSK 的效应物和/或调节剂。

▼ 测绘

阿姆斯特朗等人(1992)使用原位杂交将 CSK 基因定位到 15q23-q25。

▼ 分子遗传学

待确认的关联

CSK 与细胞内磷酸酶 LYP(PTPN22; 600716 ) 发生物理相互作用,并可以改变淋巴细胞中下游 Src 激酶的激活状态,例如 LYN( 165120 )。Manjarrez-Orduno 等(2012)确定了 CSK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2700)的关联,并将其定位到内含子多态性rs34933034(优势比 = 1.32;p = 1.04 x 10(-9))。该 SNP 的风险等位基因与 CSK 表达增加有关,并增强 LYN 的抑制性磷酸化。在风险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中,相对于非风险单倍型的个体,成熟 B 细胞的 B 细胞受体介导的激活增加,血浆 IgM 浓度更高。此外,在风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脐带血中,由于晚期过渡细胞在选择机制所针对的阶段中的扩增,过渡 B 细胞的比例增加了一倍。Manjarrez-Orduno 等(2012)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结果表明 LYP-CSK 复合物在 B 细胞的多个成熟和激活点增加了对狼疮的易感性。

▼ 动物模型

洛瑞等人(2002)发现由 G 蛋白和 G 蛋白受体诱导的肌节蛋白应力纤维形成在 Csk 缺陷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被完全阻断。将 Csk 重新引入 Csk 缺陷细胞恢复 G 蛋白诱导的肌节蛋白应力纤维形成。Csk 催化突变体的救援实验表明,应力纤维形成需要 Csk 催化活性。洛瑞等人(2002)发现 G-β(参见 GNB1;139380)/G-γ(参见 GNG2;606981)二聚体将 Csk 转移到质膜并直接增加 Csk 激酶活性。他们得出结论,CSK 在调节肌节蛋白细胞骨架重组中的 G 蛋白信号中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