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核弥漫性非进展性白内障30
已经发现 VIM 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多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这些类型被描述为先天性、粉状和后极型。
▼ 临床特点
------
穆勒等人(2009)对 90 名患有各种类型先天性白内障的患者进行了 VIM 基因突变筛查。他们仅在 1 名患者中发现了突变(参见 MOLECULAR GENETICS),该患者是一名 45 岁女性,具有粉状(粉尘状)混浊。
马等人(2016)报道了一名 11 个月大的患者(25 岁家庭)患有先天性双侧全白内障。
翟等人(2017)报道了一名患有先天性后极部白内障的汉族男孩和他的父亲(14 家)。祖父也有白内障。
▼ 遗传
------
Muller 等人描述的家族中白内障的遗传模式(2009)和Zhai 等人(2017)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
在一名患有先天性粉状白内障的 45 岁女性中,Muller 等人(2009)在 VIM 基因( 193060.0001 ) 中发现了杂合错义突变( E151K )。患者的母亲也患有白内障。在 192 名健康对照个体中未发现该突变。
通过对 46 名明显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全白内障先证者的 32 个白内障相关基因进行下一代测序,Ma 等人(2016)在 1 个先证者(家族 25)的 VIM 基因中发现了杂合移码突变( 193060.0002 )。通过桑格测序证实了突变。父母不能来学习。
Zhai 等人通过对 27 个汉族先天性白内障家庭的 54 个白内障相关基因进行二代测序(2017)在先证者和他的父亲(家庭 14)患有先天性后极部白内障的 VIM 基因中发现了杂合错义突变(Q208R;193060.0003)。祖父也有白内障。通过 Sanger 测序证实的突变在母亲或 100 名对照个体中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