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阻滞,渐进式,1
进行性家族性心脏块类型IA(PFHB1A)可以通过在SCN5A基因(突变引起600163)上染色体3p21。
▼ 说明
------
进行性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I 型(PFHBI,PFHB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心脏束支疾病,可能会发展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Brink 和 Torrington,1977 年;van der Merwe 等人,1986 年;van der Merwe 等人,1988 年))。它是在心电图上通过束支疾病的证据来定义的,即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或后半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具有宽 QRS 波群。已显示从正常心电图发展到右束支传导阻滞,再从后者发展到完全心脏传导阻滞。这些心电图特征将 PFHB I 型与进行性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II 型(PFHBII、PFHB2;140400),其中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与狭窄的复合体有关。心电图上的变化分别代表束支疾病(PFHB1) 和房室结疾病伴房室传导阻滞和碘节律逸搏节律(PFHB2)。当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伴随呼吸困难、晕厥发作或猝死时,PFHBI 会在症状上表现出来。最好通过定期心电图随访进行治疗,及时植入起搏器(Brink 等,1995)。
进行性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I 型的遗传异质性
进行性家族性 IB 型心脏传导阻滞(PFHB1B;604559)是由染色体 19q13.32 上的 TRPM4 基因(606936)突变引起的。
▼ 临床特点
------
进行性心脏传导缺陷(PCCD),也称为 Lenegre-Lev 病(Lenegre,1964;Lev 等,1970),是最常见的心脏传导障碍之一。其特征是通过希浦系统的心脏传导进行性改变,伴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和QRS波群增宽,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导致晕厥和猝死。它代表了世界上心脏起搏器植入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每年每 1,000 名居民植入 0.15 次)。PCCD 被认为是一种原发性退行性疾病或一种仅影响传导组织的硬化的过度衰老过程。
DeForest(1956)研究了一个家族,其中 2 代中有 4 人发生了简单的左束支传导阻滞。Segall(1961)描述了一个父亲、儿子和女儿(法裔加拿大人和黑人混合)患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和反复 Stokes-Adams 发作并伴有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期外收缩的实例。父亲在第一次晕厥发生 14 年后去世,享年 74 岁。两个无症状的兄弟显示了沃尔夫-帕金森-怀特的心电图变化。
Combrink 等(1962)描述了一个南非家庭,其中母亲患有 RBBB,并在 Stokes-Adams 袭击中去世,享年 35 岁。在 4 个孩子中,3 个患有 RBBB。母亲的父母都在 30 多岁时突然去世。据说她的一个兄弟有心脏传导障碍,另一个有右位心,而其他 3 个兄弟姐妹显然是正常的。对该亲属的随访显示,7 个孙子中有 1 个患有RBBB(Myburgh 等,1980)。Steenkamp(1972)描述了一个南非家庭,其中研究的 17 名成员中有 6名表现出节律或传导障碍。布林克和托灵顿(1977)表明他们称为进行性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I 型的疾病在南非普遍存在,并且与Combrink 等人报道的疾病相同(1962)和Steenkamp(1972)。在他们的描述中,I 型心脏传导阻滞往往具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和/或左前半传导阻滞的模式,临床上表现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伴随晕厥发作、Stokes-Adams 癫痫发作或猝死。生命风险似乎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青春期和 20 岁出头以及中年时最大。
格林斯潘等人(1976)提出的证据表明,在晚年表现出的对传导障碍的易感性是遗传的。洛伯等人(1988)观察到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的心电图表现为假性左后半传导阻滞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导致电轴右偏。
胡森等人(1973)报道了一个家庭,其中一个女孩在 2 岁时患有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并在 10 岁时死于心室颤动。一位兄弟在 15 岁时患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在 17 岁时患有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一位 17 岁的姐妹因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脑室内传导时间延长。在该家族中,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是同一基因型的表达。
▼ 分子遗传学
------
在一个患有 Lenegre-Lev 病的法国家庭中,Schott 等人(1999)排除了与 19 号染色体上的心脏传导缺陷位点和与传导缺陷相关的遗传性心脏病的其他位点的关联。由于钠电流在心脏脉冲的节下传导中的潜在作用,Schott 等人(1999)分析了 SCN5A 基因并在受影响的法国家庭成员中鉴定了剪接位点突变( 600163.0009 )。
在一个患有先天性非进行性传导缺陷的荷兰家庭中,Schott 等人(1999)在 SCN5A 基因中发现了一个缺失( 600163.0010 )。作者建议,根据突变对钠通道特征的影响,由此产生的表型可能是渐进的或中间的。
▼ 历史
------
Morquio(1901)和Osler(1903),他们的名字在其他方面是众所周知的,他们被认为是心脏传导家族性障碍的最早报道。尽管大多数关于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报告都与受影响的同胞有关(其中大多数可能是由于患有狼疮的母亲体内循环自身抗体导致的先天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病例),但 2 代或更多代已受到影响,足以证明一个或多个的显性遗传。更多形式(Fulton 等,1910;Wallgren 和 Winblad,1937;Wendkos 和 Study,1947)。同样,迟发性心脏传导阻滞可能作为显性遗传;表达的变异是常见的。
在Gazes 等人报道的家庭中(1965),传导障碍发生在 3 或 4 代。在大多数受影响的人中,心脏传导阻滞为二度,伴有三度(完全)房室分离,导致 Adams-Stokes 癫痫发作。Wendkos 和Study(1947)的家庭由一名患有沃尔夫-帕金森-怀特综合征的父亲和两名患有先天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后代组成。在富尔顿等人报道的家庭中(1910) , 父亲 3 比 1 阻滞,22 个月大的儿子完全阻滞,20 岁女儿 2 比 1 阻滞。Amatller-Trias 等(1966) 描述父亲(43 岁)、儿子(19 岁)和女儿(22 岁)患有一级心脏传导阻滞(PR 间期延长)。
Sarachek 和 Leonard(1972)回顾了 19 份关于家族性心动过缓的报告。10 个家庭有纯 AV 传导阻滞,6 个家庭成员有 AV 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3 个有纯性窦性心动过缓。8 个家庭有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8 个在成年后发病。沙尔等人(1973)研究了一名患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和电轴左偏的 69 岁妇女的家庭,该妇女后来发展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6 名亲属有心脏传导阻滞,26 名亲属有异常心电图。一级心脏传导阻滞是一种家族性房间隔缺损的特征,据报道,在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先于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障碍(Paul 等,1958)。
甘β等人(1973)描述了一个家族,其中 4 代 8 人的 PR 间期延长。有男性到男性的遗传和 2 例跳过世代。
福奇尔等人(1979)描述了 4 兄弟,最大年龄差为 20 ,他们表现出窦房传导阻滞、上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在最年长的患者中,这种疾病已发展为部分心房停顿。两个最小的兄弟也存在左前半块。这种疾病的耐受性很好。作者将这种疾病称为家族性特发性双节节阻滞并支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结和心房组织的非特异性纤维化。另见心脏传导缺陷( 115080 )。
巴拉克等人(1987)描述了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家庭的研究,该家庭通过发现在妊娠 35 周时发现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胎儿而确定。超声检查诊断为传导障碍。七名家庭成员被发现患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或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其中3人为9个月至6岁的儿童,均无症状。有症状的家庭成员为2名成年人。其中一个植入了心脏起搏器以进行完整的 AV 阻滞和 Adams-Stokes 发作,而另一个则有几次昏厥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