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变性 芬兰型

有证据表明芬兰型淀粉样变性是由染色体 9q33 上凝溶胶蛋白基因(GSN; 137350 )的杂合或纯合突变引起的。

另请参阅由于局部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的 I 型角膜晶格营养不良( 122200 ),它作为孤立的显性蛋白发生。

点位 表型 表型
MIM 编号
遗产 表型
映射键
基因/位点 基因/基因座
MIM 编号
9q33.2 淀粉样变性,芬兰型 105120 AD 3 GSN 137350

▼ 说明
------
芬兰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征是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包括格状角膜营养不良、颅神经病变、延髓体征和皮肤变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肾功能衰竭。这种疾病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模式遗传;然而,也报道了具有更严重表型的纯合子(Meretoja,1973)。

▼ 临床特点
------
在芬兰的一项大规模调查中,Meretoja(1973)确定了 207 名受影响的人。两名患者的父母受到影响并且比其他人受到的影响更严重,被认为代表纯合子。少数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有心脏受累。尸检时淀粉样蛋白受累相当普遍。Meretoja 等人(1978)在芬兰收集了 307 名患者。

Klintworth(1967)提出的证据表明,格子型角膜营养不良是淀粉样变性的一种局部变种。格状角膜营养不良伴有芬兰型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克劳斯等人报道了三个捷克斯洛伐克姐妹患有延髓麻痹、“皮肤超弹性”和角膜晶格营养不良(1959),可能患有这种疾病。Sack 等人从美国报告了病例(1981),珀塞尔等人(1983) , Darras 等(1986)和Starck 等人(1991) ; Winkelman 等人来自荷兰(1971) ; 和来自丹麦的Boysen 等人(1979)。

Sack 等人报告的一名患者(1981)在大约 56 岁时出现面瘫,开始时无法控制下垂的下唇;唇部变得明显突出并外翻,暴露出下牙龈粘膜。发病五年后,他的额头不能起皱,下唇右侧有间歇性抽搐。眼外肌受到的影响很小,没有上睑下垂。一个显着的特征是皮肤松弛,这引发了皮肤松弛的问题。裂隙灯检查显示双侧晶格型角膜混浊。母亲在大约相同的生命阶段开始患有相同的疾病。先证者有延髓表现。

Kiuru(1992)报告了 30 名患者的临床发现。26例患者均出现颅神经病变,尤其是面神经病变,周围多发性神经病变主要影响振​​动和触觉。基鲁等人(1994)研究了 30 名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心脏。大多数患者发现轻微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临床上显着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心脏病不是特征性的。

阿基亚等人(1996)报道了一位日本兄弟和同父异母的姐妹患有格状角膜营养不良,这是芬兰型淀粉样变性的一部分。作者将芬兰类型称为 FAP 类型 IV。患者年龄分别为 70 岁和 68 岁。

▼ 遗传
------
Maury 等人报告的家族中芬兰型淀粉样变性的遗传模式(1990)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
莫里等人(1990)研究了从芬兰型患者肾脏中分离出的淀粉样蛋白原纤维。为部分蛋白质确定的氨基酸序列与为血浆凝溶胶蛋白在氨基酸 235-269 区域推断的序列相同。Maury 等人对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分析(1990)确定了 GSN 基因中的 654G-A 转换,导致 asp187 到 asn 的替换( 137350.0001),在研究的所有 5 名无关患者中,但不是在 45 名无关对照受试者中。在一项家族研究中,该突变基因在所有具有该疾病临床症状的成员中以及在被认为是症状前基因携带者的 1 名无症状家庭成员中均得到证实。

哈尔蒂亚等人(1990)同样表明这种疾病中的淀粉样蛋白在抗原性和结构上与凝溶胶蛋白有关。在迄今为止研究的所有芬兰家族中都发现了凝溶胶蛋白的相同突变(asp187 到 asn)(Maury 等,1990;Paunio 等,1992;de la Chapelle 等,1992;Haltia 等。 , 1992;Sipila 和 Aula(2002 ) ;此外,在Sack 等人报道的苏格兰裔美国家庭先证者的患病儿子中也发现了这种情况(1981) ; 见de la Chapelle 等人(1992)。

Maury(1993)报道了在凝溶胶蛋白中 asp187-to-asn 突变纯合子的 2 个姐妹中的发现。这两种疾病都异常严重,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脏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凝溶胶蛋白衍生的淀粉样蛋白在肾小球中有大量沉积物。免疫染色还表明管状上皮中的凝溶胶蛋白呈刚果红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