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病
有证据表明伴耳聋的掌跖角化病是由染色体 13q12 上编码连接蛋白 26(GJB2; 121011 )的基因中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点位 | 表型 | 表型 MIM 编号 |
遗产 | 表型 映射键 |
基因/位点 | 基因/基因座 MIM 编号 |
---|---|---|---|---|---|---|
13q12.11 | 角化病,掌跖,耳聋 | 148350 | AD | 3 | GJB2 | 121011 |
▼ 临床特点
------
沙兰等人(1992)报道了一个似乎证实掌跖角化过度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家族。观察到男性对男性的遗传。进行性双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儿童早期发病。手掌和足底进行性角化过度是唯一的外胚层特征,在儿童中期发病。
Verbov(1987)描述了遗传性掌跖角化病伴耳聋的 3 代谱系。由于关于出身的错误信息,先证者的父亲在 1987 年的出版物中被错误地显示为聋哑人。Fitzgerald 和 Verbov(1996)更正了谱系并提供了对受影响个体和随后出生的受影响儿童的随访。
凯尔塞尔等人(1997)研究了Verbov(1987)和Fitzgerald 和 Verbov(1996)报告的亲属关系。从临床再评估中,他们得出结论,同一突变不太可能导致掌跖角化病和耳聋,因为有 3 个人患有皮肤病但没有严重听力损失。单倍型分析表明皮肤病与位于 13q11-q12 的微卫星 DNA 标记有关。三个疾病位点定位于该区域: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3;601544)、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DFNB1;220290)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病 Clouston 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129500))。
▼ 遗传
------
Sharland 等人报道了家族中掌跖角化过度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模式(1992)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分子遗传学
------
希思科特等人(2000)发现 GJB2 基因( 121011.0015 ) 中的错义突变与Sharland 等人报道的家族表型分离(1992)患有耳聋和掌跖角化病。希思科特等人(2000)提出突变位于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可能会破坏细胞外环的结构,从而破坏间隙连接的形成。
在一个分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和掌跖角化病的 4 代土耳其家庭中,Uyguner 等人(2002)在 GJB2 基因( 121011.0026 ) 中发现了一个错义突变。受影响的家庭成员听力损失的发病年龄和进展年龄各不相同,但他们在较高的听力频率下都有更严重的损害。
在一名 40 岁的德国妇女、她 9 岁的女儿和她 2 岁的儿子中,患有局灶性掌跖角化病和严重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de Zwart-Storm 等人(2008)确定了 GJB2 基因突变的杂合性(H73R; 121011.0038 )。受影响的同胞的皮肤改变比他们的母亲要少得多。在未受影响的家庭成员或 100 名不相关的德国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