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
有证据表明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 2(CSNBAD2) 是由染色体 4p16 上PDE6B 基因( 180072 )的杂合突变引起的。
有关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遗传异质性的一般表型描述和讨论,请参阅 CSNB1A( 310500 )。
点位 | 表型 | 表型 MIM 编号 |
遗产 | 表型 映射键 |
基因/位点 | 基因/基因座 MIM 编号 |
---|---|---|---|---|---|---|
4p16.3 | 夜盲症,先天性静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 163500 | AD | 3 | PDE6B | 180072 |
▼ 临床特点
------
Rambusch(1909)描述了一个具有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CSNB) 的丹麦大家族。该家族的祖先是 1660 年左右出生于日德兰半岛北部的一位农民。在Rosenberg 等人撰写报告时(1991),该谱系包括 11 代 200 多名受影响的人。盖尔等人(1994)总结了这些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几个男性到男性的遗传实例证实。外显完成。突变等位基因的表达似乎是一致的;受影响的成员抱怨从他们记事起就缺乏夜视能力。检眼镜没有发现色素性视网膜炎的迹象(见268000)。由于没有杆相,暗适应曲线是单相的,最终阈值大约提高了 10(3) 倍。所有患者的日间视力正常。用昏暗的蓝光全场单闪光刺激后的杆反应不存在,而对白色超阈值刺激的混合锥杆反应强烈减弱。残余 b 波具有叠加振荡电位的锥形响应的形状和时间特征。a波幅度降低到正常下限的30%到50%,而隐性时间是正常的。锥体对 32 Hz 闪烁白光的响应是正常的。受影响家庭成员的电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发现与 Nougaret 家族患者报告的相同(见610444),在其中的GNAT1基因(突变139330)被发现。
曾等人(2007)报道了一名 36 岁的男子,患有 CSNB 和近视的历史悠久。ERG 显示影响杆系统的广泛性视网膜功能障碍和杆-双极界面的功能障碍部位。10 年几乎没有变化,也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死亡的证据。有家族病史;遗传分析鉴定了 PDE6B 基因(H258N; 180072.0005 ) 中的突变。
▼ 测绘
------
盖尔等人(1994)通过连锁研究将 Rambusch 亲属中的 CSNB 表型定位到染色体 4p16.3。
▼ 分子遗传学
------
在一个被称为 Rambusch 系谱的丹麦大家族的受影响成员中,CSNG 与染色体 4p16.3 相关联,Gal 等人(1994)鉴定了PDE6B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H258N; 180072.0005 )。盖尔等人(1994)假设突变阻碍了暗适应光感受器中磷酸二酯酶的完全失活,从而导致 CS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