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 2型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是由染色体 2q21 上LCT 基因( 603202 )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
点位 | 表型 | 表型 MIM 编号 |
遗产 | 表型 映射键 |
基因/位点 | 基因/基因座 MIM 编号 |
---|---|---|---|---|---|---|
2q21.3 |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 | 223000 | AR | 3 | LCT | 603202 |
▼ 说明
------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以母乳或其他含乳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出现水样腹泻为特征。
▼ 临床特点
------
在二糖不耐受 II 中,纤维二糖不耐受和乳糖一样会被预期。蔗糖、麦芽糖和淀粉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一名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后第三天出现水样腹泻时,Levin 等人(1970)证明十二指肠粘膜标本中没有乳糖酶,该标本在组织学上是正常的,并显示出正常的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活性。这组作者说,在婴儿时期获得的活组织检查中缺乏乳糖酶的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明在此之前仅实现过两次。先证者的一个姐姐可能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
萨维拉赫蒂等(1983)报告了过去 17 年间发现的 16 例芬兰病例(10 名男性,6 名女性)。在每种情况下,母亲都注意到水样腹泻,通常在第一次母乳喂养后,但最迟在 10 天大时。16例包括4对同胞。随着腹泻作为生命第一年死亡原因的实际消失,作者认为在他们的人群中发现了每一例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分离分析,假设完全确定,显示与预期数量一致。鉴于其他地方仅报告了 18 例病例,芬兰收集的 16 名患者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种遗传疾病的晚期后果尚不完全清楚。受影响的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比一般人少,因为他们避免乳制品,229600 ) 的龋齿较少。
贾维拉等人(1998)指出,自 1966 年以来,芬兰已诊断出 42 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患者。在这种疾病中,在空肠活检材料中发现几乎完全缺乏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活性。在成人型低乳糖酶症( 223100 ) 中,人类最常见的遗传酶缺乏症,这种酶活性降低到 5% 到 10%。
先天性乳糖不耐症可能是一种不同的疾病,与乳糖和乳糖尿的胃吸收有关。
▼ 遗传
------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是芬兰相对常见的大约 30 种罕见的隐性疾病之一。
Holzel 等人报告了受影响的同胞(1959)、Weijers 和 Van De Kamer(1964)、Launiala 等(1969)和Savilahti 等人(1983)。
▼ 测绘
------
通过对 19 个芬兰家庭的连锁分析,Jarvela 等人(1998)将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基因座分配给 2q21。
▼ 分子遗传学
------
Poggi 和 Sebastio(1991)对一名患有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芬兰患者的乳糖酶基因的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和启动子区域进行了测序。未发现导致氨基酸序列错义、移码或其他变化的突变。他们提出了“反式”控制机制中存在缺陷的问题,作为异常的基础。
埃纳塔等人(2002)鉴定了 LCT 基因上游的 2 个变异(见601806.0001 - 601806.0002),它们与成人型(223100)的低泌乳症完全相关。然而,在 19 个芬兰家庭中没有发现这些变异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之间存在关联。
在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患者中,Kuokkanen 等人(2006)在 LCT 基因的编码区鉴定了 5 个不同的突变。在 32 名患者中的 27 名(84%) 中,他们发现无义突变 4170T-A(Y1390X; 603202.0001 ) 的纯合子,命名为“Fin(major)”。在其他患者中,他们确定了复合杂合性。数据表明,与由调节元件变体引起的成人型低乳糖酶症(乳糖不耐症)相比,严重的婴儿型代表了影响蛋白质结构的突变导致酶失活的结果。
▼ 历史
------
几个小组描述了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疾病。
Durand(1958)首次描述了先天性乳糖不耐症。严重的先天性乳糖不耐症被一些人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的短暂形式。然而,该疾病具有明显的特征。它是一种更严重的疾病,伴有呕吐、发育迟缓、脱水、双糖尿症,包括乳尿症、肾小管酸中毒和氨基酸尿症。还观察到肝损伤。Berg 等人的工作表明乳糖和其他二糖的吸收异常(1969)。乳糖,通常不在血液中发现,可能具有毒性作用,如果糖不耐受中的 1-磷酸果糖( 229600 ) 和半乳糖血症中的 1-磷酸半乳糖( 230400 )。鲁索等人(1974)有文献记载,乳糖尿是由于胃吸收造成的,因为十二指肠内给予乳糖时它就会消失。他们对男性先证者、他的父亲、两个叔叔和他的祖父的白内障进行了额外的重要观察,他们都患有乳尿症。平岛等人(1979)还观察到白内障并描述了可能由乳糖血症引起的脑损伤。这种疾病发生在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中。虽然这种疾病如果不被发现可能是致命的,但改用无奶饮食会导致快速康复,并且在 6 个月大之后,正常饮食(含牛奶)可以很好地耐受(Hoskova 等,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