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治疗效果与年龄的关系
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效果显著。科学家和医生进而希望通过生物标记物、病种、年龄、种族等诸多因素筛选出最适合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群体,达到提高治疗缓解率,加强治疗效果的目标。
从年龄角度来考虑,大众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年轻的患者身体机能和免疫能力较年老患者要强,治疗效果也会好一些,但事实上,研究显示高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总体来讲并不输于低龄患者。
最近,科学家们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高龄患者是否有效进行了讨论,总结对比了进行年龄分层的各癌种临床试验中的低龄患者组和高龄患者组死亡风险的数据。研究者选择分析的均属入组人数较多、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对比的结果显示除头颈部恶性肿瘤外,65-75岁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效果均不差于65岁以下的低龄患者。超过75岁的患者由于人数较少,其统计结果不如前面两组稳定。
低龄患者优于高龄患者的癌种
头颈部恶性肿瘤
大型Ⅲ期临床试验表明Nivolumab(3 mg/kg Q2W)用于治疗头颈部复发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相较于传统治疗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试验中,65-75岁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和传统治疗效果相似(HR: 0.93[0.56-1.54]),而65岁以下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后死亡风险比传统治疗降低了36%(HR: 0.64[0.45-0.89])。
两组患者效果相似的癌种
膀胱癌
对于铂类化疗复发或进展的晚期泌尿道上皮癌,相比于使用传统治疗,使用Pembrolizumab(200 mg Q3W)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延长了近3个月。年龄分层分析中,使用免疫治疗的高龄组和低龄组患者效果相似(HR: 0.73 vs. 0.75),死亡风险均比传统治疗降低超过20%。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使用Nivol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于多西他赛,可以延长总生存期。其中针对鳞癌,使用免疫治疗的65-75岁组患者和低龄组患者死亡风险相似(HR: 0.56 vs. 0.52),约为多西他赛组的一半。然而当患者高于75岁后,免疫治疗效果就明显劣于多西他赛。
高龄患者优于低龄患者的癌种
肾细胞癌
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中,进行过1-2种抗血管生成治疗后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使用Nivolumab(3 mg/kg Q2W)的中位总生存期比使用依维莫司长(25个月 vs. 21.8个月)。而65-75岁患者的死亡风险比65岁以下低龄患者的死亡风险还要低(HR: 0.78 vs. 0.64)。只有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中,免疫治疗相较于依维莫司没有优势,也有研究称这一现象可能是75岁以上患者样本量过小导致的。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适应证,临床试验数据也相对较多。使用Ipilimumab(3 mg/kg Q3W)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低龄组与高龄组死亡风险差异不大(HR: 0.65 vs. 0.61);使用Nivolumab(3 mg/kg Q2W)进行治疗,高龄患者(65-75岁)比低龄患者略有优势(HR: 0.44 vs. 0.52);令人惊奇的是超过75岁的高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使用Nivolumab比使用达卡巴嗪死亡风险降低4倍(HR: 0.25[0.1-0.61]);使用Pembrolizumab(10 mg/kg Q2W)治疗的患者,高龄组也稍优于低龄组(HR: 0.56 vs. 0.65),延长Pembrolizumab的使用周期,变为每3周注射一次,高龄组患者依然优于低龄组(HR: 0.66 vs. 0.77)。
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铂类化疗后使用Nivolumab(3 mg/kg Q2W)或多西他赛进行治疗的非鳞癌患者,免疫治疗组总生存期优于化疗组。不同年龄段分析显示,免疫治疗组65-75岁高龄组患者死亡风险低于65岁以下患者(HR: 0.63 vs. 0.81),而超过75岁的患者使用Nivolumab或多西他赛效果差异不大(HR: 0.9[0.43-1.87])。
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在Pembrolizumab(200 mg Q3W)对比化疗用于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免疫治疗组高于65岁的患者死亡或疾病进展的风险要低于65岁以下的患者(HR: 0.45 vs. 0.61)。
此外,研究者还分析了低龄组和高龄组患者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比例。综合上述多个临床试验不良反应数据,不良反应比例在不同年龄组差异不大。相信随着对免疫系统和免疫治疗不断深入的了解,科学家们终将会为广大肿瘤患者找到最为精准和高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