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必成教授解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要点

4月24日,在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专场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王宝成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牟永告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基巍教授担任主持。

20210424225600.jpg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要点

20210424225603.jp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章必成教授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进入临床和获批适应证,当然也有部分ICIs因为II期研究结果未能得到III期试验证实,被FDA剔除适应证。为了确保《CSCO ICIs临床应用指南》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2020年12月10日,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召开了指南修订网络会,明确指出修订内容包括专家推荐的内容、注释、参考文献、附表等,要求本指南尽量与CSCO单瘤种指南内容保持同步。

基于上述精神,本指南的主要更新包括:(1)新增胸膜间皮瘤章节,使得ICIs临床应用的肿瘤类型增加至17个;(2)随着临床试验结果不断公布、新的适应症陆续获批,多个ICIs加入到临床应用推荐当中,部分推荐级别进行了升级;(3)多个国产ICIs陆续获批用于临床,丰富了免疫治疗选择,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4)部分III期临床试验公布了阴性结果后,其相对应的少数ICIs临床应用推荐级别予以下调或删除,使得本指南更加客观和理性,如恶性黑色素瘤等;(5)免疫治疗不仅推荐应用于晚期实体瘤,还在部分瘤种中新增了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推荐,如食管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免疫治疗的适应人群在不断扩大;(6)联合免疫治疗方式不断丰富,包括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双免疫联合治疗等,在本次更新中均列于指南推荐;(7)免疫治精准化,以生物标志物,如PD-L1 TPS、CPS、dMMR/MSI-H等为指导,筛选出优势人群,最大化其长期生存获益。

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将“帕博利珠单抗+顺铂/卡铂+5-FU(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CPS ≥ 1)(1A类证据)”升级为非鼻咽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卡瑞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2B类证据)”列为鼻咽癌一线治疗III级推荐。将“特瑞普利单抗(2A 类证据)”升级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晚期食管癌
将“帕博利珠单抗+顺铂+5-FU(1A 类证据)”列为一线治疗I级推荐。新增“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并将“纳武利尤单抗(1A类证据)”列为辅助治疗II级推荐。
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NSCLC

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1A 类证据)”升级为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证据)”列为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PS≥50%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10%)(1A类证据)、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1A类证据) ”列为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I级推荐;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和2周期培美曲塞+铂类”列为列为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II级推荐。将“替雷利珠单抗(1A类证据)”列为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II级推荐。

鳞状NSCLC

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1A类证据)”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PS≥50%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10%)(1A类证据)、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1A类证据)、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铂类(1A类证据)”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II级推荐;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和2周期培美曲塞+铂类”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III级推荐。将“替雷利珠单抗(1A类证据)”列为晚期鳞状NSCLC二线治疗II级推荐。

乳腺癌

将“PS 0-1分、PD-L1阳性(PD-L1 IC≥1% SP142)的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1类证据)”升级为一线治疗II级推荐。将“PS 0-1分、PD-L1阳性(CPS>10 22C3)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帕博利珠单抗+化疗(1类证据)”列为一线治疗II级推荐。将“PS 0-1分的三阴性乳腺癌,手术前6次阿替利珠单抗(每2周1次)+12次白蛋白紫杉醇(每周1次)序贯4周期阿替利珠单抗+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每2周1次)新辅助治疗,手术后11周期阿替利珠单抗(每3周1次)(2A类证据)”列为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III级推荐。

晚期胃癌

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1A类证据,PD-L1 CPS≥5)”列为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帕博利珠单抗(2A 类证据,MSI-H)”列为二线治疗II级推荐。分别将“纳武利尤单抗(1A 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 f(IB 类证据,PD-L1 CPS ≥ 1)”升级为三线或后线治疗的I级或II级推荐。

中晚期肝细胞癌

将“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1A 类证据)”列为一线策略选择的II级推荐;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2A类证据)”升级为一线策略选择的II级推荐。

晚期结直肠癌

对治疗线数中的晚期直肠癌全部限定为“MSI-H/dMMR”。将“帕博利珠单抗(1A类证据)”升级为dMMR/MSI-H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姑息治疗(无论RAS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的I级推荐;删除“纳武利尤单抗”作为II级推荐。将dMMR/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姑息治疗(一线未使用ICIs,无论RAS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及一线治疗方案)、dMMR/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姑息治疗(一线、二线未使用ICIs,无论RAS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及一线、二线治疗方案)的II级推荐均改为“ICIs(PD-1单抗)(2A类证据)”。

肾透明细胞癌

将“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升级为一线治疗(低风险组)的II级推荐;将“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1B类证据)”列为一线治疗(低风险组)的III级推荐。将“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升级为一线治疗(中、高风险组)的I级推荐;将“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1B类证据)”列为一线治疗(中、高风险组)的III级推荐。

尿路上皮癌

将“替雷利珠单抗(1A 类证据)”列为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线或三线以后治疗I级推荐。将“avelumab(1A类证据)”列为维持治疗II级推荐。将“纳武利尤单抗+ 伊匹木单抗(3 类证据)”列为新辅助治疗III级推荐。

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

将“乐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A类证据)”升级为II级推荐;将“纳武利尤单抗(限dMMR/MSI-H患者)(2A类证据)”列为II级推荐。

皮肤黑色素瘤

术后辅助,无论是IIIA、IIIB、IIIC、IIID期还是IV期,“帕博利珠单抗1年(1A类证据)”均从I级推荐下降为II级推荐,“特瑞普利单抗1年(2A类证据)”均从II级推荐下降为III级推荐。晚期一线,“帕博利珠单抗1 年(1A类证据)”从I级推荐下降为I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2A类证据)”从II级推荐下降为III级推荐。
肢端黑色素瘤

术后辅助,无论是IIIA、IIIB、IIIC、IIID期还是IV期,“帕博利珠单抗1年(2B 类证据)”、“特瑞普利单抗 1 年(2B类证据)”分别从I级、II级推荐下降为III级推荐。删除了对IV期术后辅助治疗的推荐。晚期一线,“帕博利珠单抗1 年(2B类证据)”、“特瑞普利单抗1年(2B类证据)”均从II级推荐下降为III级推荐。晚期二线,“帕博利珠单抗(2A 类证据) 或特瑞普利单抗(2A 类证据)”从I级推荐下降为II级推荐。

复发/ 难治性恶性淋巴瘤
增加了“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并将“信迪利单抗(3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3类证据)”作为III级推荐。

皮肤癌(非黑色素瘤)
皮肤鳞癌,将“帕博利珠单抗(2A类证据)”上升为I级推荐。

作者/章必成教授、王俊教授、王宝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