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降低复发,又要延长生存,T-LBL治疗如何选?张曦教授:双次AHSCT值得尝试!
2021年3月26~27日,第七届苏州淋巴瘤高峰论坛如期召开,特邀国内血液肿瘤大咖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学术交流。在3月27日的T细胞淋巴瘤分会场,来自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张曦教授就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本文对其分享内容进行了简单梳理。
T-LBL治疗仍处困境
自体移植值得重视
T-LBL在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中占比高,且侵袭性强。高复发率和第二肿瘤是T-LB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T-LBL患者复发后生存情况不佳,生存期往往少于12个月,仅有14%的患者可以获得长生存。对于复发/耐药的患者,即使采用二线方案使疾病达到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疗效仍不理想,患者的整体生存获益欠佳。目前,对成人T-LBL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推荐。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T-LBL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在目前的国情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比例在中国还有一定上升空间。此外,大部分T-LBL患者无法得到最新的靶向药治疗,前期治疗也不够规范。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普适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图1 近年中国自体移植数据增长图示
自体移植 vs 异基因移植:
各有优势,难分伯仲
张曦教授对T-LBL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表示AHSCT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治疗后复发率约为50%。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使患者的复发率降低,但存在较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因此,其生存获益将被较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所抵消。
图2 国内外自体移植相关研究;
图3 异基因移植相关研究
总体来看,Allo-HSCT和AHSCT 5年内治疗效果基本相平,AHSCT安全性相对更好,但都存在相应的短板,难以平衡,所以远期效果上两者尚未分出伯仲,无法给患者带来远期效果的获益。前沿研究阶段的新药开发或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虽显示出可观疗效,但离临床实际广泛应用仍存在一定距离。如何才能降低复发的同时,延长患者生存?
张曦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创建了双次AHSCT模式,即在移植前采用两次大剂量化疗最大限度的清除患者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同时与Allo-HSCT相比,双次AHSCT具有安全性更高,移植相关死亡率较低等优点。
双次AHSCT研究总结
与张曦教授最新研究进展
双次AHSCT有其自身优势:第一,两次大剂量化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清除患者肿瘤细胞,减少复发;第二,AHSCT技术在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发性骨髓瘤(MM)、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中已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此外,与Allo-HSCT相比,双次AHSCT安全性更高,治疗相关死亡率(TRM)风险低,一些不耐受或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尝试双次AHSCT。
以往针对双次AHSCT的研究显示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淋巴瘤患者生存,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单臂的临床尝试,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和对照,缺乏说服力和循证医学证据,因此还需头对头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表1 双次AHSCT研究数据
为此,张曦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其中纳入的181例T-LBL成人患者初诊3-4期以上,年龄为18-60,前期用儿童的高危急淋诱导方案,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时进行意向性分组,后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配平。
图4 张曦教授团队临床实验设计思路
研究结果显示:
①双次AHSCT1年及3年复发/进展率为12.1%和26.5%,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3.5%,总生存率(OS)为76.3%,显著优于化疗及单次AHSCT。
②在双次AHSCT组中,患者的年龄、第1次移植后疾病状态影响患者的OS和PFS。
③双次AHSCT治疗T-LBL安全有效。
图5 单双次AHSCT与化疗复发/进展率对比;图6 单双次AHSCT与化疗生存分析;图7 单双次AHSCT与化疗预后分析(向左滑动查看图片)
也就是说,双次AHSCT治疗T-LBL的临床疗效优于化疗和单次自体移植,且不会增加患者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张曦教授指出,双次AHSCT方案在其他预后不良、高危瘤种的治疗,以及有异基因移植指征但不适合移植的患者中同样值得尝试。
小结:
AHSCT普适性高、相对预后较好,中国AHSCT治疗比例仍将继续提升。
ALLO-HSCT和AHSCT各有所长,难分伯仲,新的T-LBL治疗方案仍在探索当中。
临床研究证实,双次AHSCT治疗T-LBL安全有效,且疗效显著优于化疗及单次AHSCT,是值得尝试的T-LBL治疗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