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识别HP与萎缩--京都胃炎再复习
今天我们来回顾学习:内镜下识别萎缩性胃炎和HP的知识。
这两者的内镜下识别是主观判断,与病理、血液检测以及呼气试验等客观判断结果相比,其意义不同。这些认识对于胃癌的筛查贡献巨大,但其偏于主观、过于零散,而且没有显而易见的逻辑,所以不易掌握。
精益求精的文化会必然产生这样的`细枝末节`,而恰恰又是这种细枝末节推动的医学的细微进步。所以虽然内容庞杂但却是医学真正的进步,需要努力学习和理解。
正文
1.对"萎缩"的识别
内镜下识别慢性胃炎的萎缩,需要首先认识:正常胃粘膜、萎缩黏膜和边界界限。
这里首先来认识一萎缩和界限
萎缩的胃黏膜
萎缩的边界,也就是 F 线
需要注意的是 F 线有F线和f线之分,F线内(线口侧)的细胞组成结构以胃底腺为主, f线外(线肛侧)以幽门腺为主,F-f线之间称为中间带,F为"城市稳定派",f为"乡村堕落派",中间带可以理解为"城乡结合部",f出问题在意料之中也容易控制,F这样"根正苗红"的地方有时会出颠覆政权的大事,而F-f中间带容易闹事但都不是革命的大事。
F线内红色区域找褪色,f线外白色区域找红色,这都是容易出现早期癌的地方。F线内容易出现未分化癌而f线外容易出现分化癌的情况。还要注意O-3萎缩和无萎缩都没有明确的F线。
萎缩性胃炎的分类,也就是木村-竹本分型,我们用一张图回顾分型内容。
内镜下观察腺萎缩的边界在胃体部小弯但没有超过贲门的为闭合型( C),而超过贲门向大弯侧进展的为开放型(O)。
C-1型:即萎缩界限局限在胃窦部。
C-2型:即萎缩界限超过胃角部到胃体小弯且接近胃角部。
C-3型:即萎缩界限超过胃角到胃体小弯且接近贲门部。
O-1型:即萎缩界限刚刚超过贲门部。
O-2型:即萎缩界限已经遍及整个胃底。 O-3型:即萎缩界限延伸到胃体大弯。
判断分型的前提是要找到边界。也就必须要认识萎缩和非萎缩,恰恰是这个最基础的问题……
正常胃黏膜与萎缩的区分源于习惯性的"红白相间",不过是以红为主还是以白为主,要靠主观经验判断了。经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张图的判断结论会不同,界限的判断也会变得不准确, 这时就最好让病理让来帮忙判定是不是萎缩了。
多多实践这些理论,这种判断的准确性才会不断增加。当然,主观判断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来讲必须以客观判断为最终依据。
2.对"HP"的识别
Hp的检测方法也很多,最常用的是客观检测:呼气试验和病理检测。内镜下识别HP的内容为京都胃炎理论的重要知识点需要梳理复习。
HP的镜下识别为主观判断,条目较多较杂,而且没有显而易见的逻辑穿插,还分为感染、无感染和除菌后三个状态,显得有些"凌乱",所以不易熟悉掌握,尤其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
从部位上来说:注意观察全胃、胃体下部、胃角这三个部位,尤其注意RAC;从病变形态上来说:胃底息肉、糜烂、红斑以及颗粒等方面;从黏膜形态上来说:注意观察皱襞肿胀以及覆盖的粘液状态。
从判定结果上来说,RAC、 胃底腺息肉以及陈旧性出血具有排他性的诊断特征,见到这些就可以判定结果,除此以外的大多数病变并不能绝对判断结果。但是有明显的分类或者是倾向,帮助你思考并积累经验。
京都分类的内镜表现。A:肠上皮化生;B:地图样发红;C:皱襞扩大;D:结节性;E:弥漫性发红;F:弱放大图像中集合静脉的规则排列。
下面用一张图帮你形象直观地去"动态的"思考你见到的胃黏膜,是方便的。活动性炎症比较容易识别,主要表现为黏膜的弥漫性发红和水肿,但无炎症和除菌后是不太容易区别。
3.京都胃炎的评分
内镜下判断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理论来源于京都胃炎分类,其指向关注胃癌和胃癌风险,为日常所见的众多胃黏膜的风险评估做出了一个理论依据,是为了在海量检查病例中有的放矢、不放过早期癌的筛查。
A是萎缩,IM是肠化,H皱壁肿大,N是鸡皮样改变,DR是弥漫发红
京都胃炎的记录应该包括:Hp状态、萎缩分型(木村分型)、胃癌风险评分三方面内容,这与我们平常所记录的单纯非萎缩性胃炎是明显不一样。目前,这些理论在国内知名三甲级医院的核心团队里应用较多,在基层医院使用的并不广泛。所以还需继续大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