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趋化因子,CC 模体,配体3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是一种所谓的单因子,其参与多形核白细胞的募集和激活中的急性炎性状态(Wolpe等,1988) 雪利酒等(1988)证明了MIP1的2种蛋白质成分,分别称为α和β。

细胞遗传学位置:17q12
基因座标(GRCh38):17:36,088,255-36,090,142

根据Wolpe和Cerami(1989)的评论,MIP1A(MIP-1-α)和MIP1B(MIP-1-β; 182284)的cDNA在整个长度上具有57%的同一性,而预测的肽序列在它们的整个长度上具有60%的同一性 。 MIP1A的cDNA预测了69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子量为7889道尔顿。 MIP1B的cDNA预测有69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分子量为7,832道尔顿。 SDS-PAGE分析表明,位置53上存在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asn-pro-ser)可能是MIP1B蛋白较大的表观大小。 MIP1A也称为LD78。

Gene-Phenotype Relationships
Location Phenotype Phenotype
MIM number
Inheritance Phenotype
mapping key
17q12 {HIV infection, resistance to} 609423   2

▼ 测绘
------
静止T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刺激导致大量基因从头转录,包括编码调节分子(如淋巴因子)的那些基因。欧文等(1990)确定了2种诱导的淋巴因子基因的基因组学结构,它们似乎是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和-β的人类同源物,它们分别称为464.1和744.1。这两个基因共享55%的氨基酸同源性,并证明了T细胞中诱导表达的平行调节。欧文等(1990)此外,他们发现这些基因在人类基因组中紧密相连,相距14 kb,并以头对头的方式组织。在人群研究中发现连锁不平衡也表明了紧密的连锁。欧文等(1990)通过研究体细胞杂种和原位杂交将Mip-1-α和-β分配给17q11-q21。

平岛等(1992年)通过原位杂交和体细胞杂交分析,将3个LD78基因(包括LD78-α )定位到染色体17q21.1-q21.3。

Modi等(2006)指出CCL18(603757),CCL3和CCL4(182284)在17q12处位于47 KB的间隔中。

通过分析体细胞杂种和重组近交系,Wilson等(1990年)将小鼠Mip1a和Mip1b基因定位到11号染色体上的簇。

▼ 基因功能
------
人类基因被鉴定为培养的血液单核细胞中的早期G0 / G1转换基因,并命名为G0S19(Blum等,1990)。Blum等(1990)和Nakao等(1990)获得了证据,证明人类基因组中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LD78样基因。

Cocchi等(1995)确定RANTES(187011),MIP-1-α和MIP-1-β是CD8阳性T细胞产生的主要HIV抑制因子。

使用基因表达特征的微阵列分析,Lossos等(2004年)研究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预测。在单变量分析中,根据基因预测生存的能力对基因进行排名。LMO2(180385),BCL6(109565)和FN1(135600)是总生存期更长的最强预测因子,CCND2(123833),SCYA3和BCL2(151430)是总生存期较短的最强预测因子。Lossos等(2004年)开发了一个基于这6个基因表达的多元模型,并在2个孤立的微阵列数据集中验证了该模型。该模型孤立于国际预后指数,并增加了其预测能力。

在患病小鼠和人的动脉中,Zhao等人(2004)证明了5-脂氧合酶(5-LO;152390)阳性的巨噬细胞定位于新血管生成区域,并且这些细胞构成了由含胆酸盐的动脉粥样化饮食引起的主动脉瘤的主要成分(107741)-/-小鼠。5-LO缺陷明显减弱了这些动脉瘤的形成,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120360)活性降低和血浆CCL3减少有关,但对脂质含量高的病变的形成影响很小。白三烯LTD4强烈刺激巨噬细胞中的CCL3表达和内皮细胞中的CXCL2(139110)。赵等(2004年) 结论认为5-LO途径与高脂血症依赖性动脉壁炎症以及通过潜在的趋化因子介导途径与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有关。

Mueller和Strange(2004)提出的证据表明,CCL3 对CCR5(601373)的激活直接且孤立地通过GNAI2(139360)激活了G蛋白信号通路,而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过JAK2(147796)激活。

血吸虫物种(见181460)是一种蠕虫寄生虫,擅长操纵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允许耐受慢性蠕虫感染而没有明显的发病率。血吸虫对免疫力的这种调节可防止一系列免疫介导的疾病,包括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史密斯等(2005年)确定了由血吸虫卵产生的一种分子,称为曼氏葡萄球菌趋化因子结合蛋白(smCKBP),该分子结合了几种趋化因子,包括CCL3。SmCKBP阻断了这些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炎症的诱导。史密斯等(2005年)提出,由于smCKBP与宿主蛋白无关,因此它可能具有抗发炎的作用。

董等(2016)报道了小鼠骨髓微环境中的Ptpn11(176876)激活突变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的深远有害作用促进了骨髓增生性肿瘤(MPN)的发展和进程。间充质干/祖细胞和骨祖细胞中的Ptpn11突变,但在分化的成骨细胞或内皮细胞中却没有,导致CC趋化因子CCL3的过量产生,CC趋化因子CCL3将单核细胞募集到了造血干细胞所在的区域。因此,造血干细胞被白介素-1-β(IL1B; 147720)以及单核细胞产生的其他促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干细胞移植后MPN恶化以及供体细胞衍生的MPN恶化。值得注意的是,施用CCL3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逆转由Ptpn11突变的骨髓微环境诱导的MPN发育。董等(2016)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揭示了骨髓微环境中Ptpn11突变对白血病发生的关键贡献,并确定CCL3是控制Noonan综合征(163950)白血病进展和改善Noonan综合征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关的白血病。

▼ 分子遗传学
------
彼此位于40 kb之内的CCL3,CCL4(182284)和CCL18(603757)编码由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成纤维细胞,大规模细胞,CD4 + T细胞和CD8 + T细胞产生的强化学引诱剂。CCL3和CCL4是HIV-1共受体CCR5的天然配体,还可以激活并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Modi等(2006年)来自超过3,000名参与者的基因型基因组DNA参与了美国5个患有艾滋病的自然史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在17q12间隔47kb的时间内包含21个SNP,其中包含这3个基因。据报道,有两个重要的协会重复了一项较早的研究。首先,在注射吸毒者队列的非裔美国人成员中,与HIV-1感染的血清转化者相比,高度暴露,持续感染HIV-1的未感染个体中CCL3中3个相关SNP的频率显着升高(P = 0.02-0.03 )。其次,在美洲欧洲人中,跨越36 kb并包含所有3个基因的7个高度相关的SNP与疾病的迅速发展显着相关。

▼ 动物模型
------
Cook等(1995年)通过产生基因敲除的纯合小鼠检验了MIP-1-α的生物学作用。他们发现,纯合子对在感染的野生型小鼠中发现的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有抵抗力。与感染的野生型小鼠相比,感染了病毒的纯合MIP-1-α小鼠的影响减少了肺炎并延迟了病毒的清除。纯合缺陷小鼠没有明显的造血异常。结果表明,MIP-1-α是病毒在体内引起炎症的重要介质。

宫崎等(2005年)表明,IgE介导的结膜即时超敏反应需要多个信号。他们发现,在缺乏Mip1a的小鼠中立即抑制超敏反应和肥大细胞脱粒,Mip1a的组织肥大细胞数量正常,并且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没有降低,并且用抗Mip1a治疗的小鼠也受到抑制。宫崎等(2005)得出结论,MIP1A是结膜肥大细胞脱粒和急性期疾病的重要第二信号,可能是通过与它的趋化因子受体CCR1(601159)相互作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