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外周水肿的原因细分

癌症患者因为癌细胞出现扩散转移所以在临床上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患者水肿疼痛也是晚期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譬如:低蛋白血症,肿瘤压迫了静脉回流等等。现将水肿进行细分归类,希望可以在抗癌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特征  病因 检查 治疗

区分

肝源性 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患者常伴有黄疸、肝大、脾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体征。严重时出现腹水、胸水。

1.原发性

1)白蛋白合成障碍。

2肝内结缔组织增;再生结节引起的肝静脉分支闭塞;肝内动脉分支与静脉分支的吻合

2.继发性

肾血流量减少肝功能不全

肝脏触诊、肝上、下界叩诊检查、腹水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肝脏超声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休克、降血氨,调整氨基酸失衡;如果诱发颅内压增高应该使用甘露醇降压。必要时行透析或换血治疗。 表现为腹水,也可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主要见于肝硬化肝癌。
肾源性 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急性期过后水肿可退。 1.肾病性水肿;
2.肾炎性水肿:急性期过后水肿可消退。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传染八项、肝功、肾功、甲功七项、免疫球蛋白系列等。

1.治疗肾炎、肾病等,但起效慢;
2.限盐,但要适当,长期禁盐可致低钠血症;
3.在限盐同时加用利尿药,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4.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强的松、环磷酰胺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性;

见于肾炎和肾病

早晨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

静脉血栓性

1.浅静脉血栓:多于四肢疼痛、发红、肿胀;很少发生肺栓塞。进一步发展,波及深静脉则可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症。

2.深静脉血栓;发病初期静脉内形成血栓,随后在血栓部位继发炎症炎症较轻;

3.小腿静脉血栓:多无症状;少数感到小腿发胀。立位、坐位及步行后症状加重,有的小腿和足部水肿。

4.髂静脉股静脉血栓:症状明显,急性发作的炎症十分严重,下肢急剧肿胀,数小时肿胀达高峰,重症者可导致下肢静脉性坏疽甚至发生休克。
5.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可原发于此或从髂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发展而来,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相同。

6.上肢血栓性静脉炎:较少见,常由浅静脉扩展到深静脉系统,常见于胸腔肿瘤及主动脉肿瘤压迫锁骨下静脉或继发于创伤后,其临床表现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相同。
7.血栓后综合征:下肢静脉形成血栓以后,再疏通也常发生功能不全,造成下肢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管壁通透性改变,红细胞逸出,淋巴循环受阻,皮下组织水肿、肥厚、纤维化,皮肤含铁血黄素沉着、皮革样变,发生湿疹及溃疡。其症状是肿胀,沉重感,疼痛,长时站立或久坐症状加重。

1.卧床多;心脏病的较多、心脏功能较差,心搏出量明显减少,造成体循环淤血;老年人腹部肿瘤发生率增加,平卧时腹腔脏器和肿瘤均可压迫静脉,老年人易患静脉曲张症,静脉迂曲扩张,弹性减退,大多数伴有静脉瓣及交通支受损造成下肢静脉血流淤滞。
 

2.凝血机制亢进这些改变均有利于血栓形成。胰腺、肺、卵巢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本身促使血小板破坏释放凝血因子均可促使血栓形成。

3.静脉内膜变化静脉老化,容易形成血栓。静脉起搏导管和电极也可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凝血机制检查,测定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有助于判断凝血亢进状态,但不能直接判定血栓。 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可给予非激素类抗炎剂、热敷等,不必做抗凝治疗。浅静脉血栓外,易并发肺栓塞,并且在病发后两天内危险性最大,所以,一旦确诊应卧床72小时以上,行抗凝和溶栓治疗。70岁以上老人须慎用。 除浅静脉血栓外,血栓形成易并发肺栓塞,一旦确诊应立即卧床72小时以上,行抗凝和溶栓治疗。
心源性

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沉重,体重增加,逐渐下肢及全身水肿右心衰水肿特点是首先于身体下垂部位,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内侧,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经常卧床者以腰骶部为明显。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大,甚至胸腔积液、腹水等。

 

心脏排血障碍,使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及心输出量碱少,继发体液潴留。

心衰竭时主要引起肺水肿心衰、心包填塞及三尖瓣病变等引起体循环瘀血而导致周围性水肿。

 

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心脏病病史和体征。测定静脉压明显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佐征

 

对症治疗控制、降低水钠潴留,针对水肿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治疗心源性水肿的原则是强心、利尿、保护心脏。

主要是右心衰表现。

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形成的速度较慢。水肿坚实,移动性较小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药物性 表现为局限性水肿,如下肢、面部水肿,严重者出现全身水肿,药源性水肿常不用治疗,严重时需要限盐、利尿对症治疗,它的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 药源性水肿一般于用药后发生,停药后不久消失,其与人体机体反应特性有关。 饮食宜清淡,浮肿尿少期,可无盐饮食 只要停用有关药物,水肿多可消退,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一定要引起重视。

诱发药物:1.速尿剂

 

2.胰岛素3.消炎痛4.氯丙嗪5.糖皮质激素

 

 

营养不良性

水肿两侧对称,先于下肢,以足背显著。面部水肿大都为浮肿而不见凹陷现象。下肢的水肿显著,与胸背及上肢的瘦削相比,适成对照。腹水及胸腔积液仅偶见于极重病例。其它症状 常表现一般虚弱和精神抑郁,并缺乏抗感染的能力。皮肤干燥,有鳞屑,易生褥疮。毛发干燥,并易脱落。指甲生长迟缓。尿量减少。脉搏与血压减低,心电图各波的电压都低下。 1.蛋白质吸收障碍长期腹泻,慢性痢疾以及肠结核等占重要地位。
2.脓胸、肺脓肿、腹水、大量失血、外科伤口引流可使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等使体内蛋白质过度分解。

3.肝脏疾病使肝功能减退,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降低,发生水肿及腹水等症状

1.血浆白蛋白的降低最有诊断价值。仅测血浆总蛋白不可靠。

 

2.尿检查正常蛋白质阴性。尿内钠盐量减少。

3.由于体内缺乏蛋白质,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使贫血加重。

摄取蛋白质后水肿全消。若蛋白质饮食不见好转,应寻找原发性疾病。严重水肿应限盐,待消后恢复。
不能进食须输液。改善后少量多次输入血浆,严重病人,忌大量输液、输血,防心脏负担重而致心力衰竭。有氨基酸混合液地区,可静滴。

消瘦、等表现。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l缺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