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上的17种奇异现象
下文摘自《行为保险经济学》第一章第一节“现代保险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过去60多年来,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现代保险经济学取得了辉煌成就,在风险分摊机制、保险需求、信息不对称下的保险市场均衡、保险定价、保险产业组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保险监管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了现代保险经济学体系。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保险业实践催生了逆向选择理论和道德风险理论,逆向选择理论和道德风险理论又被一般化进而推广到了其他领域,用于指导各行各业的管理实践,这正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美妙景象。
但是,随着保险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市场现象无法用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现代保险经济学给出合理解释,这些现象也不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必然结果。根据Kunreuther et al.(2013)和郭振华(2018)的综述,以及本书《行为保险经济学》的进一步提炼,保险市场至少存在现代保险经济学无法解释的十七个“异象”。
1. 保险需求类市场异象包括:
(1)人们对典型保障性产品需求疲弱,即对承保“小概率、大损失风险”的保险,人们的投保严重不足;
(2)人们对“大概率、小损失风险”往往过度投保;
(3)对个别承保“小概率、大损失风险”的保险(如航空意外险),部分人群愿意支付极高的附加费率投保;
(4)人们喜欢选择“低免赔”甚至“无免赔”保险
(5)人们更愿意购买返还型保险而非纯保障性保险;
(6)人们不愿购买养老年金保险;
(7)中小企业保险需求疲弱;
(8)灾后积极投保,长时间不出事就放弃投保;
(9)政府也会购买巨灾保险。
2.保险供给类市场异象包括:
(1)保险销售难,尤其是对个人客户和和中小企业客户,保险业存在“令人厌恶”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并导致巨额保险销售成本;
(2)同标的同产品,不同公司的风险评估和定价差异极大,财险市场杀价往往头破血流;
(3)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承保中小损失风险而非大损失风险,无法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4)对巨灾保险,灾后大幅提价甚至不敢承保、长期不出事则低价倾销。
3.供需互动的保险市场异象包括:
(1)保险交易量低于预期;
(2)保险产品严重错配,该买的没买,不该买的买了很多;
(3)保险行业形象很差;
(4)形象如此差的保险业居然长期处于朝阳产业状态。
上述大量市场异象,说明现代保险经济学与保险业实践的鸿沟越来越大,理论已经与实践产生了系统性偏离,导致:(1)仅仅掌握现代保险经济学体系的专业人士无法深入理解保险实践;(2)保险行业资深人士则抱怨理论落后于实践,甚至认为似是而非的理论影响了保险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