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治疗的继发性耐药原来是因为它突变了

PD-1的出现极大地革新了肿瘤的治疗,之前很多无靶向治疗机会的患者可以使用PD-1,给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开启了希望之门。尽管PD-1一旦起效之后,患者可以长期的获益,但这部分患者比例比较小。PD-1也存在继发性耐药的问题。

 

今天癌度给大家编译一篇最新的研究报道,如果患者的RB1基因发生了突变,那么肺腺癌就可能向小细胞肺癌转化,进而导致对PD-1的继发性耐药。

 

01    惊心动魄的治疗经历

 

非小细胞肺癌向小细胞肺癌转化是EGFR靶向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发生的概率约为3%-10%,并不是特别低。ALK靶向治疗过程中,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情况很少见。对于PD-1治疗,目前已经有报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向小细胞肺癌转化的情况。但具体的分子机制没有说得清楚。

 

这是一名62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定为IIIC期(T4N3M0)肺癌。病理上有肺腺癌与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两种成分,但是没有小细胞肺癌的成分。也就是患者确诊的时候是混合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分子诊断,EGFR基因为阴性突变,PD-L1使用22C3抗体检测到为高表达(TPS:70%)。

 

患者首次接受了4个疗程的序贯放化疗,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情况很好,肿瘤病灶缩小,达到了部分缓解。

 

首次治疗10个月之后,在复查的时候发现复发。原发病灶增大。患者开始二线治疗,使用的为PD-1的帕博利珠单抗(也就是所谓的K药),效果不错,肿瘤病灶缩小,临床评估为部分缓解。按说应该是长期获益才对。但命运总是跌宕起伏。

 

1-1.jpg

图1 患者治疗的过程及用药情况

 

使用PD-1治疗一年之后,在进行PET-CT扫描的时候发现腮腺病变,也就是出现了新的转移灶。PD-1治疗出现了继发性耐药。取组织做病理发现为小细胞肺癌。而且PD-L1从之前高表达变为了阴性。肿瘤进化上逃脱了PD-1的治疗。

 

由于这个新的转移灶检测到了小细胞肺癌的成分,因此患者开始使用小细胞的治疗方案,顺铂和依托泊苷。进行了2个治疗周期之后,腮腺肿瘤显著缩小,临床评估为部分缓解。

 

02     RB1基因是PD-1继发性耐药的原因

 

由于这个治疗过程的曲折,研究者就开始探明具体的原因。也就是将整个治疗过程的样本进行分子检测。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免疫组化,二代基因测序等。

 

二代基因测序揭示了PD-1治疗之前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变,但是PD-1治疗耐药之后,TP53突变还存在,但是新出现了RB1基因的R455X无义突变,也就是因为这个突变,RB1只能表达出来半截的蛋白,没有了所谓的功能了,因此也称之失活突变。也正是因为RB1基因的这一突变,导致了PD-1的继发性耐药。

 

在之前的报道中,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靶向治疗时,如果RB1和TP53出现突变,那么就有可能转化为小细胞肺癌。后经过大量的分析发现,尽管所有出现小细胞肺癌转化的患者都有RB1基因的突变。但是还不足以导致这个转化,还需要有其他的基因突变来助力,比如TP53突变,MYC基因扩增等。

 

1-2.jpg

图2 从合并的肺腺癌和高级神经内分泌癌

到小细胞癌的组织学转变

 

由于这个案例报道,PD-1治疗之前,已经存在了TP53基因的失活突变,在发生PD-1继发性耐药的过程中,只出现了RB1基因的失活突变。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小细胞肺癌中PD-L1表达较低,低于非小细胞肺癌。在这个患者的治疗里,PD-L1从之前的70%变为了阴性,这可能也是一个PD-1耐药的原因之一。

 

03     启示与应对

 

如果说这个案例给到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如果PD-1治疗无效,那就需要进行再次活检,并进行分子检测。

 

比如PD-1治疗时,出现了继发性耐药,有了新的转移灶。那么不能凭靠感觉来治疗。要再次穿刺这个新的转移灶,看看病理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必要,进行再次的基因检测和PD-L1的检测。当然后续的检测以合适为准,不一定再去测比较大的Panel,几十个基因的检测产品就比较适合。癌度APP的基因检测商城经过层层甄选,也有一些性价比非常好的检测产品。希望助力到广大病友。

 

 

 

参考文献

Arakawa S, et al., RB1 loss induc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ansformation as acquired resistance to pembrolizumab in an advanced NSCLC patient, Lung Cancer(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