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胸科医院机器人手术崛起之路,如何“解决”肺癌?这篇“值2600万”!
达芬奇系统作为目前最复杂和最昂贵的外科手术系统之一,其实并不是一贯认为的具备人形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功能。严格来说达芬奇机器人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
自2007年中国引入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来,机器人手术已经逐渐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以及降低部分手术的难度。但机器人手术的意义不仅于此,它代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最小的创伤为患者解除病痛,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正值2020全球肺癌关注月,医学界肿瘤频道诚邀上海市胸科医院系列大咖做客“名医功夫茶”直播间,本期嘉宾是肿瘤科常务副主任罗清泉教授。机器人手术最大的优势究竟在哪?机器人手术未来将会代替外科医生 or 成为外科医生的“左膀右臂”?来听罗清泉教授分享机器人手术在肺癌领域的最新诊疗进展。
医学界:机器人手术目前在肺癌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以您所在的上海市胸科医院为例,每年手术量大概是多少例?趋势如何?主要应用的范围如何?
罗清泉教授:中国机器人手术最早是应用于心外科,在北京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机器人不开胸微创心脏手术。09年我便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及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术。机器人手术在国内发展迅速,从当年只在大型医院分布的极少量的达芬奇机器人,到现在全国共有超过160台。基于国家政策强调的医工信结合、不断推进智能化,达芬奇机器人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相信能够很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机器人作为临床应用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意味着一项新技术的崛起,同时也对临床手术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淋巴清扫、血管分离更加精准,对于患者来说损伤小、出血量少。目前在我们上海市胸科院目前进行机器人手术量累计高达3000余例,均未出现术中死亡或大出血情况,中场开胸患者也很少。肺叶切除最快7分钟就可以完成,手术过程非常流畅,真正惠及了许多患者。
医学界:能否请您从手术治疗精准度、操作难度、患者康复、经济负担等角度谈谈机器人手术与人工手术相比,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在您看来机器人手术与人工手术在肺癌领域中地位如何?(磨合程度如何)
罗清泉教授:机器人手术主要有以下优势:
操作更准确,三维视觉可放大10-15倍,使手术准确度度大大增加;
创伤更小,微小的创口手术适应证扩大、术中出血少;
减少并发症、减少术后疼痛以及住院时间;
术后恢复快,愈合好,对患者身体造成的负担较小,可以更快恢复正常生活。
从费用上来看,机器人手术的总费用稍贵于普通胸腔镜手术,从上海的标准来看,总费用在一到两万元不等。
在探索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也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磨合,医生与机器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攻克越来越大的手术。
医学界:在您看来,机器人手术在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和注意点是什么?能否请您谈谈您的临床经验?
罗清泉教授:外科手术形式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传统手术、腔镜手术、还是机器人辅助手术,都首先要求外科医生具备扎实专业的解剖知识和技术。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解剖是所有手术的基础,是手术的“魂”。解剖包括影像学解剖和局部解剖,术前准确设计手术靠的是影像学解剖,术中精确实施手术靠的是局部解剖,两者缺一不可。
首先要为患者选择经济有效的检查,对疾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后,再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进行诊断。诊断过后就要进行术前定位和评估,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流程,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安全的手术方案。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术前评估我强调增强CT;在淋巴结清扫的过程中,如果碰到分离严重钙化的血管时,可以让机器人代替医生双手进行分离,但从柔软度上来看会略差。
医学界:能否请您谈谈机器人手术在肺癌领域的未来应用前景有哪些?
罗清泉教授:从我个人体会来讲,我认为机器人可以替代一场外科手术里的助手医生。同一场手术“张三”和“李四”表现可能不一样,而机器人手术能够保证同质性。主刀医生搭配机器人手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值得肯定的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能同时兼顾安全彻底,精准快速,是未来微创手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回顾,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形成机器人手术的合理、完善、规范化的指南,能够在全国进行推广,只有掌握这项技术的医生多了,患者才能真正获益。
医学界:对于有志于从事机器人手术的外科医生,您有哪些建议?
罗清泉教授:机器人手术是一项高科技的技术,从全球情况来看,中国机器人手术的发展还是领先的,并且很多国产企业也在致力于发展有本土知识产权的机器人。
对于年轻的外科医生来说,首先你要熟悉机器人手术的原理和概念,其次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最后付诸实践,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