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教授:鼻咽癌治疗中国经验改变国际指南,未来仍需探索
与其他头颈部肿瘤相比,鼻咽癌对放疗更为敏感,但是对于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鼻咽癌,仅靠放疗无法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常见头颈部肿瘤,中国学者积累更多鼻咽癌诊疗经验。在2020年11月12~15日召开的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上,【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马骏教授就中国鼻咽癌诊疗现状与中国鼻咽癌诊疗经验进行分享。
转移性鼻咽癌需要综合性治疗
马骏教授:非转移性鼻咽癌根治性治疗方法是放疗。目前,对于早期鼻咽癌通过单纯放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疗效非常不错。但是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不理想,五年生存率仅约60%。因此,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需要在放疗的基础上加上化疗,即放化综合治疗。对于复发和转移性鼻咽癌,预后更差,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目前一线治疗方案主要有两大药物,即吉西他滨与顺铂。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转移性鼻咽癌一线及后线治疗中取得了一些成果,疗效初现。虽然仅是小样本前瞻性研究,还需要更多大型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但是依然期待鼻咽癌免疫治疗有更好的探索成果问世。
鼻咽癌中国经验解决三大问题,多次改变国际指南
马骏教授:中国是鼻咽癌高发地区,发病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鼻咽癌患者占世界鼻咽癌患者的47%。即全世界每年新发鼻咽癌病例,中国占一半。尤其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病率约是世界平均发病率的20倍。从治疗角度来看,鼻咽癌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主要的治疗模式是放射治疗,而对于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还需要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因此,目前鼻咽癌的治疗面临三大问题:第一,何时联合化疗效果最好,是放疗前?放疗后?还是放疗同时?第二,化疗应选择哪种方案?第三,哪些患者通过联合化疗能够获得更多获益?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样本量的鼻咽癌患者,扎根于中国鼻咽癌患者,将自主研究成果作为治疗选择尤为重要。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先后完成了三项大型Ⅲ期临床试验,在国际上首先证实,放疗后化疗不仅没有提高疗效,反而增加骨髓抑制、呕吐等严重毒副反应(马骏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对比同期放化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入组全国7家医院共计508例Ⅲ-ⅣB期患者,排除T3-4N0患者,结果发现放疗后化疗不能提高生存率,反而增加黏膜炎、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研究成果发布于2012年The Lancet· Oncology)。同时,研究发现在放疗前,多西他赛+顺铂+5-FU的化疗方案(TPF方案)可以显著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疗效(马骏教授团队另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TPF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对比同期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共计纳入纳入来自全国10家中心的480例Ⅲ-ⅣB期患者,排除T3-4N0患者。结果显示,TPF三药方案诱导化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和78%,P = 0.039。研究成果发布于2016年The Lancet· Oncology)。因此,在放疗前进行诱导化疗已经成为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同时,我们还提出了最佳的诱导化疗方案是吉西他滨+顺铂,疗效更佳,毒性更低,可以在全世界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马骏教授团队第三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了吉西他滨+顺铂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对比同期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共计入组中国12加中心的480例Ⅲ-ⅣB期患者,排除T3-4N0患者。结果显示,GP方案两药诱导化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力,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3%和76.5%,HR = 0.51,P = 0.001。诱导期间,GP方案毒性较TPF方案更小。研究于2019年在美国ASCO进行口头报告,并被授予中国唯一“The Best of ASCO”殊荣,同时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这三项临床试验先后四次改变了美国NCCN临床指南的鼻咽癌诊疗推荐。国际鼻咽癌分析协作组证实“广州方案”成功解决了筛选“合适的患者、合适的时机、合适的药物”,这三大鼻咽癌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精准、大数据、整合医疗——未来鼻咽癌诊疗有方向
马骏教授:对于鼻咽癌的治疗,未来发展方向与本届CCO大会热门词汇一致。即“精准”、“大数据”,“整合”。首先,针对鼻咽癌的治疗,精准是长期以来一致努力追求的目标。精准,意味着高效、低毒。需要先找到更为合适的治疗策略。无论是放疗、化疗,还是现在的免疫治疗,临床都希望能够精准杀伤肿瘤,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信未来免疫治疗有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其次,大数据。信息化是临床与科研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已经逐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必然改变鼻咽癌治疗的临床实践;第三,整合也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病患,以人为本,而不仅仅是诊疗某一疾病,这就需要整合个专科的资源与信息。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逐步推广鼻咽癌多学科会诊制度,期待鼻咽癌多学科会诊制度持续进行下去,也相信未来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