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 让晚期乳腺癌有望实现慢病管理
2020年11月12-15日,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可谓大咖云集,亮点纷呈。我们邀请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做客医学界“名医功夫茶”2020CCO特别现场,给十万肿瘤医者递招。
郝春芳教授与现场主持人畅谈了如下内容:
1. 当前晚期乳腺癌诊疗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我国不同地区晚期乳腺癌治疗水平的差异
3. 临床工作中印象深刻的乳腺癌病例
4. 乳腺癌领域值得期待和关注的新药
▍主持人:当前晚期乳腺癌诊疗和患者生存现状如何,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郝春芳教授:近年来,晚期乳腺癌进步飞速,但存在诸多问题。进步飞速是源于现在乳腺癌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随着对分型的进一步认识,药物的研发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问题诸多则是由于现在还存在着耐药性的问题,不过,晚期乳腺癌在耐药性问题的解决上,也越来越向精准治疗靠拢。
▍主持人:在晚期乳腺癌亚型中,进步最快的是哪种类型?
郝春芳教授:HER2阳性、激素受体(HR)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较以往而言,临床诊疗均有较大进步,尤其是HER2阳性和HR阳性乳腺癌。前者的进展主要针对抗HER2的靶向治疗,后者的进展主要是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的联合治疗模式。这种进步,除了对新药研发带来推动作用之外,还带来了临床治疗模式的转变。
既往谈及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排兵布阵,只会针对一、二线治疗。现在,针对多线治疗亦有较好的临床治疗策略。
▍主持人: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上是否会存在差异?
郝春芳教授:差异肯定客观存在,例如:新药的可及性问题。在国外已上市的新药,在国内可能还尚不可及;即使新药在我国已上市,在各地区也会由于经济和医师经验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药物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量药物的可及性和患者可负担性,在两者均可行的情况下,尽量遵照临床指南,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筛选。
▍主持人:在您工作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乳腺癌病例情况是怎样的呢?
郝春芳教授:在2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例24岁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分期为Ⅲ期且有淋巴结转移。根据现有的指南,针对初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但当时患者错失了新辅助治疗的机会,而且后续抗HER2治疗出现耐药。所幸的是患者在后续治疗中使用到了2019年末上市的抗HER2的靶向药,治疗取得了成功。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新药的上市给予了患者更多的治疗机会,亦明白了从初始治疗即进行规范诊疗的重要性。此外,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还需要注意从社会、心理层面,给予患者关注。
▍主持人:未来,乳腺癌领域哪些新药值得期待、关注?
郝春芳教授:作为肿瘤医生,最需要的是不断有新药研发成功,从而给临床治疗提供武器。近五年是新型靶向药物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靶向药不仅局限于抗HER2的药物,还包括CDK4/6抑制剂、PI3K-mTOR通路抑制剂以及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等。现在,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不能说完全充满信心,不过,新药都在如火如荼的研发之中,这将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带来莫大帮助,有利于实现晚期乳腺癌的“慢病管理”,让患者更好的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