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想救命,但命不由人
“人生,就像在打扑克牌,如果不足够幸运,总会抓到几张烂牌。有的烂牌,抓到手上时,就知道,已经输了。”
——纪录片《人间世》
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以“绝处逢生”为主题,突破既往常规模式,创新性的采用TED演讲模式,著名导演秦博从人文的角度,展开一场关于肿瘤“生、老、病、死”的对话。
生命,最频繁的存在,最伟大的旅程。
TITLE
生、老、病、死
1
生
身孕5个多月,27岁的她,能感受到小生命在慢慢成长,但随后,被检出印戒细胞癌,且肿瘤形状十分罕见,无法手术,只能保持化疗,延长生命。
在确认孩子不会感染癌症后,她决定留住宝宝,尽管会使自己错过癌症治疗的最佳时期。
在她感受到死亡的阴影,不希望不堪的记录被拍摄下来,急忙叫停拍摄。
但如此,健康长大的孩子有可能对妈妈没有任何记忆,因此作为媒体人希望记录能继续。可以作为家庭的私影像记录下来,孩子长大的时候能通过视频回忆妈妈。
她同意了,并决定录下18年的生日祝福,从穿着,到礼物,再到言语都是精心准备,她说,儿子每一年的生日,都一定要精神饱满,十分开心。
肿瘤扩散后,一家人还是决定去美国安德森医院尝试最后一次努力。
到了机场,工作人员评估了一下她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上飞机。她抱着孩子,唱了一首张国荣的《共同度过》,在那之后,工作人员没有遵照机场呆板的规章制度,看到了这位患者对生命的渴求,推着轮椅上了飞机。
2
老
现在的生命,随着医学的进步,开始慢慢延长。同时,也能发现伦理上的困境:人的生命的终点,有的时候不是靠自然过程,而是因为技术过程的中断,尤其在重症监护室里,能够深切体会到。
人老了之后,患上了绝症,应该怎么办?
一位刚刚退休的老阿姨,查出换上骨盆骨肉瘤,面临截肢。在那之后,她做了三件事:
1.教丈夫烧饭做菜;
2.缝了三床被子,用剩余的布料做了7个背垫;
3.做了个布兜,方便丈夫背自己上楼梯时能更方便些。
她总想着如何才能不给家里添麻烦,如何让这个家在遭受巨大的打击之后稍微能够正常生活。
虽然疾病夺去了很多东西,但人老了那份情感依然存在。
3
病
人体,就像一个“黑箱”。
在记录一百多例医患纠纷中,感受最深刻的是:患者和医生的信息不对称,对医学理解的程度不一样,造成非常多复杂的问题。
相同的病理,相同的药,但是用到不同的患者身上,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事后医生也没有办法去重新评估。
有一位患者查出胆囊肿瘤,但大多数情况下为良性的,于是找到专家,经判断还是存在恶性可能,建议行手术切除。但手术过程中,发现为良性,待患者术后醒来,认为自己“白挨了一刀”,便投诉了专家。
但专家只是说:“应该去恭喜您,是良性的而非恶性。”
“我们都愿意医学进步,但都不想成为进步的代价”
4
死
患者及家属不得不面临最终的决定。
一位中年男子下肢疼痛就医,起初以为踢足球受伤,不料就医后被查出胃癌晚期伴骨转移,需要立即行全胃切除术,但更加棘手的是骨转移这件事,于是进行多学科MDT会诊,评估是否还有必要进行骨科手术切除肿瘤,如果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好处,让病人再一次承受沉重的打击,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否有益于这个家庭,之后的化疗效果是否能够让人满意等等。
医学当中很多争议的情况,对于家属很难取舍,需要做所有决定的家属濒临崩溃。若放弃治疗,无法面对丈夫,若继续治疗,除了支出,治疗效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之后一位医生找到家属,说:“若继续治疗,就算倾家荡产,也是对的;若放弃治疗,其实也是对的。”在面临这样的伦理问题时,帮助家属去做选择。
“医务人员并不是没有情感,因为爱和其他感情一样是机器无法具有的人最基本的属性。也是人类可以在历史长河中取得如此灿烂文明的根本原因。”
医学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学,医学的进步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进步。正如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谈到进步的要义时说:“判断我们是否进步,要看我们是否有提问的勇气以及解答问题的深度,还有我们对真相的接纳,而非那些让人感觉良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