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肿瘤 为何说亦敌亦友?
2020年11月12-15日,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可谓大咖云集,亮点纷呈。在11月14日上午的主旨报告专场,我们邀请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做客医学界“名医功夫茶”2020CCO特别现场,给十万肿瘤医者递招。
曾木圣教授与现场主持人畅谈了如下内容:
1. 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病毒与肿瘤之间有何联系?
2. 病毒致癌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3. 如何理解:病毒与肿瘤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4. 科研工作者对于抗击新冠疫情的感悟与启发?
5. 病毒的抗癌疫苗研发进展?
▍主持人:您长期致力于EB病毒为代表的病毒与肿瘤相关的研究工作,请问目前从流行病学数据上看,病毒与肿瘤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曾木圣教授:病毒和肿瘤之间的联系,从流行病学来讲:首先,感染病毒与患肿瘤是前后关系。其次,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在肿瘤组织和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病毒的抗体、核酸或分子等物质。另外,采用抗体或疫苗干预可减少肿瘤发生,例如HBV、HPV等疫苗。除流行病学研究外,还需实验室研究证实,比如一个病毒在小鼠中致瘤或者将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这些重要证据表明肿瘤与病毒存在联系。
▍主持人:以EB病毒为例,病毒致癌的主要机制有哪些?这些致病机制对鼻咽癌等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带来哪些启发?
曾木圣教授:病毒致癌机制主要分为如下几种:
1.病毒本身可以编码癌基因,并促进细胞的癌变,这种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使细胞本身的抑癌基因失活。
2.某些肿瘤病毒的基因组可以插入到人的基因组中,使人的基因组紊乱,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可以活化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从而产生肿瘤。
3.病毒侵入人体后,还有可能引起机体一系列炎症微环境,炎症和慢性炎症反应也可能是一种致癌机制。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病毒与肿瘤是“亦敌亦友”的关系,那么请问如何理解这句话?想要让病毒成为诊治肿瘤的帮手,需要在哪些方向做出努力?
曾木圣教授:其实,利用病毒治疗肿瘤一直是科学界感兴趣的话题。免疫治疗是当今肿瘤治疗的热点,溶瘤病毒成为其中之一。溶瘤病毒是指通过改造病毒治疗肿瘤,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能力或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此外,病毒本身还可以成为肿瘤疫苗,包括预防性疫苗及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如应用HPV疫苗、HBV疫苗可以控制病毒感染,降低肿瘤发生。治疗性疫苗是直接将肿瘤抗原注射至肿瘤患者体内,激活免疫。病毒还可产生抗炎作用、诱导机体自身T细胞免疫、修饰T细胞(如TCR-T),这些均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肿瘤。
对于我们而言,病毒可以导致肿瘤,是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利用病毒治疗肿瘤,使其成为肿瘤的敌人,这是一种相生相杀、亦敌亦友、相互辩证的关系。
▍主持人:今年新冠疫情的肆虐让人类又一次见识到病毒的可怕。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从人类抗击新冠的经历中,您有没有一些感悟或启发?
曾木圣教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能力非常强的疾病,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采取防控手段。虽然目前尚不确定新冠疫病来源于野生动物还是其他,但也是潜伏的一种风险。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洗手卫生、利用分餐制等,都有助于我们防治传染病。对于新冠病毒,有基础性疾病或年长者,容易产生症状严重,不易治疗,但是如果身体健康状况较好,能够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有助于抵抗这些疾病。
▍主持人:基于病毒的抗癌疫苗研发一直是不少研究团队持续攻关的重要课题,请问疫苗研发的难点具体在哪?近期在抗癌疫苗研发上有哪些好消息值得分享?
曾木圣教授:近年来,癌症疫苗发展很快,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我们小时候注射HBV疫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癌症疫苗。目前女性同胞热衷于接种的HPV疫苗,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疫苗,能够降低相关肿瘤发病率,原来中国没有上市,都是到香港去打。除了这些预防性疫苗,目前还有一些治疗性疫苗。随着肿瘤免疫的进展,产生了肿瘤免疫的新抗原,我们就可以利用新抗原作为治疗性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