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教授:鼻咽癌领域之中国三十年变化

听君一席话,胜从十年医。精释妙解,醍醐灌顶,名医功夫茶,给百万医者递招!更多精彩请关注“2020CCO会议最前线”专区。

 

 

 

2020年11月12-15日,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可谓大咖云集,亮点纷呈。在11月14日上午的主旨报告专场,我们邀请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做客医学界“名医功夫茶”2020CCO特别现场,给十万肿瘤医者递招。

 

马骏教授与现场主持人畅谈了如下内容:

 

1.三十年来鼻咽癌的治疗突破和中国专家在该领域做出的贡献

2.鼻咽癌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的原因

3.鼻咽癌治疗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4.如何建设卓越的临床科研团队

5.给广大的青年肿瘤医生的建议和忠告

1.png

主持人:作为专注于鼻咽癌诊治领域的资深专家,请问在您从医的30多年间,让您印象最深刻的鼻咽癌治疗突破有哪些?中国专家在鼻咽癌领域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又有哪些?

 

马骏教授:30年前我从业之初时,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五年生存率只有50%到60%。当时鼻咽癌的诊疗有几个特点:第一是诊断全靠CT,无法确定病人病变的范围;第二是二维的治疗手段,患者无论高矮胖瘦都采用相同的方案,副作用也大;第三是治疗手段单一,当时只有放疗,还没有化学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概念。种种原因造成了早时疗效差、复发率高、转移率高的局面。

 

其实鼻咽癌是中国特色疾病,发病率占全球47%,在这30年间,我国鼻咽癌工作者共同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的研究和数据对全世界的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诊断方面,磁共振逐步取代了CT,磁共振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我们中国鼻咽癌病人磁共振的数据不断地推动着国际分级制度的改进,使诊断更细致,让患者展开更合适的治疗。

 

其次,在放疗治疗方面,调强治疗取代二维治疗成为现在的主流,根据患者肿瘤侵犯的范围制定相应个体化的靶区,指哪打哪,给肿瘤精确的打击,避免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实现了精准放疗。我们在如何确定肿瘤化疗靶区、确定剂量用量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第三,对于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我们多采用加入化学治疗,通过化疗的加入,使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关于化疗什么时候打、针对什么样的患者打等问题,我们也做了探索,目前得出的结论是放疗前进行化疗、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这样的方案使患者的肿瘤控制率和转移率有明显好转,让鼻咽癌的诊断治疗更加清晰,更好地服务了患者。

 

主持人:可以说相比于其他不少癌种,鼻咽癌领域的治疗突破和进展相对比较慢,之前的晚期鼻咽癌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请问您个人认为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药物治疗发展相对较慢?

 

马骏教授: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和其他癌种不同,主要是放射治疗。刚才已经提到了,通过二维放疗到调强精准放疗的进步,我们的鼻咽癌局部控制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在药物治疗方面,由于鼻咽癌自身生物学原因,不像肺癌那样有明显驱动基因的特点,导致它靶向药物方面发展缓慢,一直没有高级别证据证实靶向药有效。这十年是靶向药发展的黄金时期,看来鼻咽癌的靶向药发展是相对滞后的,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

 

但是免疫治疗对鼻咽癌的效果呈现很好的发展态势,现已用于临床。鼻咽癌的癌组织和间质中浸润了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热肿瘤”,非常适合采用免疫治疗。相信未来陆陆续续我国关于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结果都会呈现在大众面前,期待有进一步的突破。

2.png

主持人:请问您如何理解鼻咽癌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马骏教授:我觉得未来鼻咽癌治疗的关键词会是精准、大数据、整合。

 

首先,精准意味着高效低毒,不管是化疗放疗还是免疫治疗,精准杀伤肿瘤的同时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根本,我们非常期待免疫治疗在下一步临床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和结果。

 

第二,大数据及信息化是我们临床及科研研究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它们已经和我们日常临床工作密不可分,也将慢慢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

 

第三,整合,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我们发展的目的是服务病患,以人为本,而不仅仅是看一个病,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整合各个专科的资源和信息。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鼻咽癌的多学科诊治会诊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主持人:您的团队基于实际临床问题,提出了不少符合临床实践的解决方案,并且得到了顶尖期刊、会议和同行的认可,改写了国际指南。请问在领导团队做出卓越创新方面,您有何心得可以分享?

 

马骏教授:一个科研团队想要持续出成果,我觉得有几个要素。作为临床科研团队,我们的结果必须要扎根于临床,从实际出发,临床是我们的土壤,团队首要任务是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现象。

 

而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活泼肯干的科研团队,需要组织发挥作用,要给每一个成员合理的定位和分工,有的人善于临床设计、有的人善于回答问题、有的人执行力好,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各人各行其职,互相学习合作,共同进步。

 

扎根于土壤,播种优秀的种子,还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不断地学习就是一个科研团队最好的营养,学无止境,不断学习,与人交流,眼界才能越来越宽,团队才能越来越好。

3.png

主持人:最后,基于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卓越成就,能否给广大的青年肿瘤医生带来一些实际的建议和忠告?

 

马骏教授:对于青年临床医生,首先要求扎根临床。在临床中积累经验是最重要的,这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夯实医学理论和实践基础。除此之外,在病患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设法解决科学问题。年轻医生在刚接触一个领域时,指南是最好的教材,除了指南也要进行广泛的阅读。

 

此外,年轻人要迈开腿,要勤奋,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打开科学思路,再提出自己的科研研究,在过程中随时调整方案和计划。合理安排科研计划,找好固定的研究方向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加入或搭建科研团队,分工合作,才能有更好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