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河教授: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PHOEBE研究全面解读与展望
第十六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于10月23日至25日在线上顺利召开。本届会议是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乳腺肿瘤学术盛宴。会议主题为“疫”起进入精准医学时代。会议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全面解读了III期PHOEBE研究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结果。
HER2阳性乳腺癌晚期二线治疗现状
HER2+乳腺癌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较差。在出现HER2靶向治疗之前,其5年生存率很差。近年来,得益于抗HER2靶向治疗,HER2+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改善。
近年来抗HER2靶向治疗新药不断涌现。自1998年曲妥珠单抗上市之后,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ADC类药物,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其中,吡咯替尼占据了一席之地。
01
中国自主原研抗HER2靶向药物——吡咯替尼
吡咯替尼是一种可靶向HER1/HER2/HER4的不可逆TKI。吡咯替尼与HER1/HER2/HER4胞内酪氨酸激酶区ATP结合位点共价结合,阻止HER家族同/异源二聚体形成,抑制自身磷酸化,从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02
吡咯替尼Ib期临床研究
在既往开展的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单中心Ib期剂量爬坡临床研究中,吡咯替尼从每日80mg剂量爬坡至480mg,研究者最终确认了吡咯替尼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为400mg qd。
有效性:吡咯替尼单药治疗HER2+晚期乳腺癌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400mg剂量组的ORR达87.5%,疾病控制率(DCR)为8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35.43周(近9个月)。
同时,研究还证实,ctDNA预测抗HER2疗效优于组织检测,ctDNA伴随诊断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该研究结果于2017年发表在《JCO》杂志上,这是国内第一篇发表在《JCO》杂志上的I期临床研究,SABCS将此研究评为2017年乳腺癌重要进展之一。吡咯替尼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药物仅凭借I期研究就登上全球顶级期刊的先河。吡咯替尼I期研究即受到了广泛关注。
03
吡咯替尼联合治疗I期临床研究
紧随其后,徐兵河教授团队又开展了一项I期单中心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在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于2019年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结果显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的中位PFS达22.1个月,ORR达70.6%。研究同时发现,多重遗传改变与PFS较差显著相关。
04
吡咯替尼联合治疗II期临床研究
基于吡咯替尼联合治疗I期研究的较好结果,徐兵河教授团队开展了吡咯替尼+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的II期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纳入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既往接受或未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均可入组,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化疗。入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吡咯替尼+卡培他滨或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主要终点为ORR。
结果显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可使患者ORR明显提高,两组ORR分别为78.5%和57.1%(P=0.01)。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8.1个月和7.0个月(HR=0.36,P<0.001),吡咯替尼对比拉帕替尼可降低疾病进展/死亡风险达64%。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9.5个月和7.0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16.7个月和8.4个月。此外,孤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2.6个月和5.6个月(HR=0.37,P<0.001)。
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抗HER2治疗,患者均能从吡咯替尼方案中获益。在既往未接受过HER2治疗亚组患者中,吡咯替尼组和拉帕替尼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8.1个月和5.6个月(HR=0.366,P=0.0013)。既往接受过抗HER2治疗亚组患者中,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7.1个月(HR=0.374,P=0.0031)。
该研究结果于2019年再次发表于《JCO》杂志。基于该II期研究结果,CDE通过优先审评通道,有条件批准吡咯替尼上市,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疗,这是中国首个基于II期临床研究结果快速审批上市的实体瘤靶向药物。
PHOEBE研究解读
根据国家药监部门要求,进一步开展了III期研究——PHOEBE研究。
今年ASCO大会上,徐兵河教授团队公布了III期PHOEBE研究结果。实验设计与II期研究一致,但样本量扩大了一倍。入组患者随机分配,在21天周期的第1至14天连续接受吡咯替尼(400mg,每日一次)或拉帕替尼(1250mg,每日一次)+卡培他滨(1000mg/m2,每日两次)。主要研究终点为盲态孤立中心(BICR)评估的PFS。中期分析显著性阈值,需P≤0.0066才能证明吡咯替尼优于拉帕替尼。
预设中期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可比。吡咯替尼组(n=134)和拉帕替尼组(n=132)由BICR评估中位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HR=0.39,P<0.0001),符合显著性差异标准(P≤0.0066)。由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HR=0.42,P<0.0001)。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患者接受吡咯替尼均有获益。
无论在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12.5个月 vs. 6.9个月)(HR=0.60)还是非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12.5个月 vs. 5.6个月)(HR=0.33)中,均观察到吡咯替尼可使患者PFS获益。
曲妥珠单抗耐药定义为:辅助治疗阶段曲妥珠单抗治疗完成后6个月内出现疾病复发,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后3个月内疾病进展。
吡咯替尼组的ORR高于拉帕替尼组,两组ORR分别为67.2%和51.5%,临床获益率(CBR)也高于拉帕替尼组,分别为73.1%和59.1%。吡咯替尼组的中位DOR也更长,分别为11.1个月和7.0个月,数据截止时,两组分别有70%和48.5%的患者仍在持续缓解。
中位OS均未达到,吡咯替尼组获益趋势更明显(HR=0.46),吡咯替尼组和拉帕替尼组的12个月OS率分别为91.3%和77.4%。
3级或以上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两组分别为30.6%和8.3%)和手足综合征(16.4% vs 15.2%)。
此外,吡咯替尼在II期研究、III期PHENIX研究、PHOEBE研究中的PFS获益稳定,基本在近1年左右。
吡咯替尼更长、稳健的中位PFS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强的信心。
小结:在中国HER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显示了更优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目前已成为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
吡咯替尼应用前景展望
目前,研究者正在继续探索吡咯替尼更多适应证,包括在新辅助治疗、晚期一线治疗和高危患者的辅助治疗的作用,期待研究结果的尽快公布,希望能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新的治疗选择。
总结
如何延长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仍存在挑战,在既往的临床试验中,吡咯替尼用于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疗效可观。
PHOEBE研究证实: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再接受吡咯替尼治疗的PFS较拉帕替尼显著延长5.7个月(中位PFS,12.5个月 vs 6.8个月)。
吡咯替尼治疗的ORR较拉帕替尼增加15.6%,达67.2%。CBR増加14%,达73.1%。
腹泻是吡咯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早,持续时间短,随治疗周期推进发生率迅速下降,及时处理可有效控制腹泻。
PHOEBE研究表明:吡咯替尼+卡培他滨为中国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二线标准治疗方案。
吡咯替尼用于晚期患者一线治疗及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吡咯替尼为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