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药,在不同医院购买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同一种药,在不同医院购买价格为什么不一样?
最近,小王去医院拿药,却无意发现了一件“怪事”:
日常生活中,想必很多朋友也会遇到此类问题和疑惑,同一种药为什么在不同医院买价格参差不齐呢?生产厂家不同价格也有所差距,有的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之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废话不多说,关于这几个小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个明白吧~
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同一种药价格为啥不同?
一是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那么什么是零差率销售?是指公立医院的药品按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取消进价15%的药品加成”。此政策自2017年全面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药品销售价格也就随之降了下来,极大减轻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
二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药品采购渠道不同,公立医院必须参加政府部门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这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组织各省组成采购联盟,明确药品的采购数量进行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最终的目的是让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简单来说,就是一场“国家级团购”,用更大的采购量换更低的价格,相比之前各省孤立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国家出马显然更有分量。大家购买的药品若在集采目录里,去公立医院购买就明显会比去民营医院购买实惠得多。
自2018年到今年的8月份,国家已顺利完成了三批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具体如下图所示:
所以不同医院,药品成本费用构成存在差异面是客观现象,当然,患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负担低的渠道购买药品。
同一药名,为什么厂家不同价格相差甚远?
同一药品,因厂家不同价格有差,这其实不难理解。
曾经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治疗慢性粒细胞血液病的特效药“格列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原研药2万元一框,而印度的仿制药要才几百元一框。价钱从几万元到几百元的悬崖式落差,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
这就得来和大家说说“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区别了。
原研药是指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创新药。原研药的研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常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的研发时间和数亿没缘的经费,经过成千上万的待选药品层层筛查和严格的临床试验后才能获准上市,有专利保护期。
而仿制药是在原研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后,其他药厂根据原研药的主要成分复制和制作来的药。因为投资周期短,成本低,所以价格上要比原研药低很多。从两者的药效来看,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药效应该和原研药差别不大。
不过,通常来说,由于有仿制药的竞争,原研药的价格一般会在过了专利保护期后下降很多,俗称“专利悬崖”,这也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的常态。只是在我国,由于过去长期以来仿制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对原研药形成有力的竞争格局,因而“专利悬崖”现场一直不明显。但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国仿制药的质量会不断提升,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当然,影响药品的价格因素众多,不单单是上述所提到的原研与仿制、带量采购政策导致的价格差异,药品的规格、剂型不同、制作工艺的区别、生产成本的差异等也会导致药品价格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