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时刻——肺癌奥希替尼耐药可以被PD-1联合艾坦逆转
肺癌的EGFR靶点有众多的靶向药物,在吃到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泰瑞沙)的时候,患者一旦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很有限。
因为这个时候的耐药机制很复杂,而且第四代药物也还没进行临床,所以寻求突破方案一直是医学界的关注焦点。今天癌度给大家报道一个案例,希望给到大家启示。
本案例源自已经发布的文献研究,为实际临床治疗的真实案例,但不代表直接可以模仿并获得同样效果,实际运用等可移步癌度APP的肺癌交流群组探讨。
两种靶向药物用了4年
这是一名76岁的女性肺癌患者,从未吸烟,也没有什么家族病史。2015年7月的时候因体检发现了肺部异常。这个患者接受了PET-CT检查,发现有肝转移,确定为临床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
患者进行了活检穿刺,病理确诊为中高度分化的肺腺癌,EGFR基因的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
患者在2015年8月开始使用吉非替尼(易瑞沙)进行治疗,每天一次,剂量为250毫克。效果很不错,一个月后肝部转移病灶就显著缩小了30%以上,达到了部分缓解,肺部原发灶没有增大也没有缩小,为病情稳定状态。
这样一直吃易瑞沙到2017年8月,也就是达到了2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体一线治疗效果还是很好。
2017年8月,患者经过PET-CT检查发现病情有所进展,尤其是肝部病灶的代谢活性增强,经过对肝部病灶穿刺做基因检测发现出现了EGFR基因的T790M突变。
于是患者开始口服奥希替尼进行靶向治疗,每天一次,每次80毫克的剂量。一个月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缩小,临床评估为部分缓解。主要是肝部病灶几乎消失不见了,但肺部病灶还是缩小不大,但也没有增大很多。
评估为病情稳定,患者这样使用三代靶向药物的时间达到了23个月。也是很不错的数据。
癌度在这里给大家做个小总结,这个患者在易瑞沙、泰瑞沙治疗期间,肺部病灶都是没缩小,也没有增大的稳定状态,但这样可以将两个靶向药物吃4年。没有追求务必所有病灶都消除干净才罢休,而尝试轮换调整用药。靶向治疗只要稳定,病灶不增大其实就属于有效。也不能随意调整用药,因为每一种药物用一种,手里的牌就少一张。
给力,救火的PD-1和艾坦用药组合
2019年8月,患者出现了咳嗽,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病灶进展,但是肝部病灶没有发生变化。但此时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而且有呼吸困难的情况,没有办法进行另外一次肺部活检,所以使用血液样本进行了二代基因检测,发现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基因突变谱。
如上图所示,有KRAS基因突变、MET基因突变等多个变异,但是奇怪的是没有检测到最初的驱动突变EGFR基因。究竟是浓度低没有测出来,还是肺部的肿瘤驱动基因跳转了,这个还真是不清楚。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不能使用EGFR靶向药物了。
患者开始使用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和抗血管生成抑制剂阿帕替尼,药物的剂量分别为:卡瑞利珠单抗每两周一次,每次200毫克。阿帕替尼(艾坦):每天一次,每次125毫克。4周一个疗效并进行评估。
一个月以后,胸部CT的扫描发现双肺病变明显减少,并且出现坏死的迹象。但是肝部病灶没有发生变化。但患者体感不错,呼吸问题明显减少。ECOG体能评分也从3变成了1。
目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而且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直到2020年3月,患者肺部病变仍处于部分缓解状态,且生活质量良好。
启示,选药和后续的治疗设想
奥希替尼耐药之后为何会选择PD-1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来治疗,这其实主要是受到Impower150试验的启发。EGFR基因阳性突变的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和PD-1来得到有效治疗。
所以研究者在面对奥希替尼耐药之后,选择了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
这属于一个成功的案例,实际临床运用中借鉴参考。但不是说所有奥希替尼耐药后都使用这个治疗措施。要知道这个患者耐药后肺部病灶有很高的KRAS基因突变。
最后癌度与大家一起思考下,这个患者的特别情况,EGFR靶向药物可以压制肝部转移灶,但是肺部转移灶一直是稳定状态,应该也是属于有效的。
现在PD-1和艾坦联合解决了肺部病灶的耐药,肝部病灶却没有变化。那么患者是否需要继续穿插间隔使用EGFR靶向药物呢?PD-1和艾坦联合能顺带压制肝部病灶吗?
这些问题确实暂时还没答案,也欢迎大家在癌度APP的非小细胞肺癌群组就这一治疗案例进行探讨。
致敬,每一个让患者重新步入希望的时刻!
参考文献:Xiufeng Cong.et al. Ann Palliat Med. 2020 Sep 21;apm-1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