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教讲座】第一讲:胶质瘤化疗方案如何选择

1.jpg

2020注定是充满不确定的一年,但脑肿瘤治疗无法停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于2020年6月启动了《脑肿瘤治疗患教系列讲座》,向患者科普脑肿瘤治疗的相关知识。

脑胶质瘤化疗方案如何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什么时候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脑胶质瘤有效吗?接下来通过系列讲座之第一讲《胶质瘤化疗方案选择》一探究竟。

一、胶质瘤概念与特点

  • 什么是胶质瘤?

  • 胶质瘤如何分类?

  • 胶质瘤有什么特性?

  • 胶质瘤为什么容易复发?

  • 病友的治疗经验可以借鉴吗?

点击下方视频,为你解惑答疑……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得了胶质瘤,不能简单照搬病友的治疗经验,必须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胶质瘤如何治疗?

对于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来说,要在保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放疗+化疗。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胶质瘤术后都需要放化疗。那么,哪些患者可以不用做放化疗?他们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点击下方视频告诉你答案……

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取决于患者年龄、肿瘤特点、肿瘤切除程度、病理组织类型、分子特征、症状等因素。

所以,得了脑瘤后,选择恰当、适合的治疗非常重要,一定要寻求专业团队的专业治疗,要进行整体治疗的合理规划。

三、胶质瘤如何化疗?

替莫唑胺是成人胶质瘤化疗的主要药物。研究表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经过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替莫唑胺辅助化疗,可长期生存获益。

那么,对于替莫唑胺,你的服用方法对吗?是空腹服用还是饭后服用?胶囊能打开吗?胶囊能咀嚼吗?可以放在果汁里吗?同步放化疗期间周末服用吗?

点击下方视频告诉你答案……

四、替莫唑胺适用于所有胶质瘤吗?

替莫唑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胶质瘤。研究表明,MGMT有甲基化的患者,使用替莫唑胺化疗,生存期可以延长6个月,而没有甲基化的患者,仅延长0.9个月。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研究细节……

五、探索更有效化疗方案

MGMT没有甲基化的患者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低,疗效差,预后不佳。为此,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化疗科开展了针对MGMT没有甲基化的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以期为这类患者探索更有效化疗方案。

替莫唑胺用多少个周期可以停药?这需要参考以下几个因素:

(1)肿瘤组织是否有MGMT甲基化;

(2)成人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胶质瘤;

(3)用药期间的疗效评价;

(4)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5)治疗前是否有残存肿瘤。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详细信息……

六、复发胶质瘤如何化疗?

胶质母细胞瘤复发几乎无可避免,但是,对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目前没有标准化疗方案。由于胶质母细胞瘤的血管异常增生,抗肿瘤血管生成是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重要治疗策略。

目前,常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有三类:

(1)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

(2)泛靶点血管生成调节因子: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代表;

(3)小分子TKI药物:以阿帕替尼为代表。

这三类药物各有特点。如何最优化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使用?不同类别药物的使用时机?使用剂量?周期数?如何联合其他治疗?

点击下方视频找寻答案……

七、靶向药治疗胶质瘤的研究

对替莫唑胺耐药后,改用剂量密度方案的疗效亦有限,大约仅有24%的患者能控制肿瘤6个月内不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化疗科前期研究探索发现,血管靶向药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可以明显提高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有个别患者在复发后已达到了接近4年的长期生存。该研究结果曾在2019年美国神经肿瘤年会上进行了口头汇报。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研究详情……

基于前期的令人振奋的结果,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化疗科即将开展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的疗效。

八、抗PD-1免疫治疗胶质瘤有效吗?

有研究证实,术前抗PD-1新辅助+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该方案针对的是复发后可以通过手术全切的肿瘤(仅占20%~30%)。

  • 对于无法全切的70%-80%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如何?

  • 抗PD-1与贝伐相比,疗效如何?

  • 抗PD-1联合贝伐与单用抗PD-1相比,疗效又如何?

  • 免疫治疗前需要注意什么?

  • 什么是免疫“冷”肿瘤?

  • 如何优化免疫治疗策略?

下方视频将告诉你答案……

九、如何看待分子靶点与相应靶向药?

有相应靶点,用相应的靶向药物就一定有效吗?举例来说,一项关于使用BRAF融合抑制剂索拉菲尼治疗具有BRAF融合特征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研究,在入组了11例患者后,该研究被叫停,因为其中9例在用药前3个月内肿瘤即进展。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

所以说:(1)靶点和相应抑制剂并不一定转化为临床疗效。不是抑制了靶点,就一定有效。

(2)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网络之间,旁路信号的活化会导致无效,甚至可能促进肿瘤超进展。

(3)分子特征是我们做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但:仅仅依靠分子特征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临床,如症状、病史、肿瘤情况、影像特点、患者年龄、职业、意愿等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