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疗中医护人员都可能存在的几个错误观点,你一定要知道!

专家有话说
本期我们邀请了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特邀专家许奕主任为大家分享癌痛治疗的现状及心得。

疼痛现在认为是继心率、血压、脉搏和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也越来越受到医学上关注与重视。肿瘤治疗中仍有许多癌痛的病人未能接受规范化的止痛治疗,虽然肿瘤的防治宣传及治疗都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仍在左右着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

肿瘤病人的癌痛及早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一项指导原则,应该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止痛是一种常有的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应用止痛药物治疗,持续有效地减轻消除疼痛,同时要预防及控制应用的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心理负担,希望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延长生存时间。有多项医学研究显示晚期肿瘤病人进行癌痛治疗越早越好,能显著降低严重疼痛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存获益也越大。所有说癌痛的干预要趁早,争取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生存质量目的。

1.jpg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不推荐杜冷丁为癌痛的治疗药物。根据治疗肿瘤疼痛药物的镇痛强度分为三大类,这也是有着多年历史的三阶梯分类法,仍是癌痛治疗的基础。当前医学上常用的癌痛治疗药物可分为非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和辅助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是中度及重度癌痛治疗的基础药物,使用时首选口服用药,如果有明确不宜口服用药的病人可以考虑其它途径给药。药物使用应该做到按规定时间规律用药,以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肿瘤的治疗任重道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使肿瘤患者更多获益。

疼痛,是很多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无法回避和不能承受之重。中国抗癌协会2016年9月发布的《全国百家医院癌痛合理用药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癌痛的发生率为61.6%,其中50%的疼痛级别为中度至重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2.jpg

在各种肿瘤中癌痛的发生率分别为:骨癌85%,口腔癌80%,泌尿系统肿瘤70%,乳腺癌50%左右,肺癌45%,淋巴系统肿瘤30%左右,多发于中、晚期癌症。其中肝癌、肺癌、骨癌和出现了骨转移的癌症病人疼痛会非常剧烈。

 

而摆在如此“惨烈”的疼痛现状面前的另一个事实是我国约70%的癌痛患者并未接受到规范化的止痛治疗,而是默默地忍受着剧痛;13.25%的医生,主要是非肿瘤专业的医生,不了解癌痛治疗的原则。

 

今天,肿瘤防治科普团队就和大家重点谈谈癌痛治疗中病人、家属、医护人员都可能存在的几个错误观点。

一、疼痛是肿瘤患者必须承受的

很多肿瘤患者都认为,疼痛是和肿瘤结伴而来的,得了癌就应该承受疼痛感,这是无法逃脱的代价。

 

但研究表明,80%的癌痛通过积极治疗能得到有效控制。良好的疼痛控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和食欲,改善患者的情绪并享受生活,使患者的生活更加舒适,能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有机会进行更好的治疗。早期采取止痛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可以延长生存期。

 

其实,一味地忍耐疼痛是不必要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面对和治疗。

3.jpg

二、重视肿瘤治疗,不重视疼痛治疗

临床中,相比疼痛的治疗,很多医生往往更加关注肿瘤的治疗,他们认为控制肿瘤比控制疼痛更重要。很多患者也认为肿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疼了。

 

其实,治疗疼痛和治疗肿瘤是并行不悖的,没有孰重孰轻之分。长期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如睡眠和食欲不佳,使患者产生愤怒、疲惫、厌世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甚至给了肿瘤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所以说控制疼痛跟控制肿瘤同样重要。镇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无痛睡眠是镇痛治疗的最低要求,理想的镇痛治疗除达到此目标外,还应争取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生活质量目的。

三、出现疼痛时才进行止痛治疗

癌痛的治疗讲究的是按时给药,而不是什么时候疼痛什么是时候给药。

 

按时给药,即根据药物代谢原理(药代动力学原理)来用药。止痛药在体内有一个自然代谢的过程,随着时间延长,药物的浓度会逐渐下降。根据药物制剂缓释过程和人体药物代谢原理,按时用药,能维持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的水平。

 

因此,无论给药时是否有疼痛,都应按时使用镇痛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机体耐受性,不但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相反,长期得不到有效镇痛治疗,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敏感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4.jpg

四、实在忍不了再用药,以免成瘾

很多患者都有“常服镇痛药是否会上瘾”的担心,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尤其是按时口服药物,成瘾的可能性极低

 

WHO专家委员会认为,包括吗啡在内的阿片类药物是必不可少的癌痛治疗药物,此类药物的“成瘾性”是非常少见的。

 

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服用的剂量不足以控制疼痛而产生额外的药物需求,这不是所谓的“成瘾”,其根本原因是上一次用药剂量不足,没有充分镇痛;当增加药物剂量,疼痛充分缓解时就可避免这种情况。

 

肿瘤患者只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控释、缓释制剂镇痛,可以在保证理想镇痛治疗的同时,将成瘾发生率降至1%以下

5.jpg

五、出现不良反应就立即停药

很多患者在服用阿片类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这时不必急于停药。事实上,恶心、呕吐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便秘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措施得到缓解;发生这些不良反应时不必停药,积极预防和治疗即可,比如说预防性给予止吐、通便药物,等患者适应了,再缓慢减掉或者小剂量开始,逐渐追加。

 

如果增加到一定剂量后疼痛控制住了,但不良反应还是比较明显,这时候可以更换止痛药物或改换治疗方式。

六、杜冷丁是最好的镇痛药物

杜冷丁又名哌替啶,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注射杜冷丁是最好的镇痛药物。

 

事实上,杜冷丁的镇痛作用的强度仅为吗啡的1/8~1/10,而且作用时间短。同时,杜冷丁在体内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且在体内半衰期长,完全排出机体需约13个小时,持续使用杜冷丁不仅不会增加止痛效果,反而会使去甲哌替啶在体内大量蓄积,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谵妄、震颤、神志不清、惊厥等精神异常及呼吸困难,特别是对肾功能不全者,其毒副反应更大。长期使用杜冷丁止痛,患者容易“成瘾”。由于这些弊端,WHO已将杜冷丁列为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国家卫生部早在1996年就明文规定,禁止在癌痛治疗中使用杜冷丁。

6.jpg

不得不承认,在几十年前药物缺乏的时候,杜冷丁给一部分癌痛病人减少了痛苦。如今,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可用的药物种类更多,效果也更好。

7.jpg

许 奕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特邀专家

198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同年进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放疗科,历任放疗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放疗科行政副主任,现为放疗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及产学研联盟理事。“恶性肿瘤生物学靶区三维适形立体放射治疗及检测研究”获得上海市总工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肿瘤治疗及科教研工作30年,参与多学科讨论,通过现代精确放疗技术结合其它治疗手段,根据病人具体病情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治疗大量病人,疗效显著。擅长于盆腹部肿瘤、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及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以及全身放疗和良性疾病的放射治疗。已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1项,参与编写专著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