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的农业保险的相关知识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家产业之根本与基础,但农业究其产业特性,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点且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相较而言是风险较高行业。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规避的有效工具,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各国政府稳定保障农业生产、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1.jpg

现代意义上的农业保险,一般认为从1791年的德国雹灾保险开始算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则应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距今大约有七十余年的时间。各国发展农业保险的路线图和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如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以政府为主导;在日本则是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互助合作的做法;在西欧则是政府政策优惠促进的做法以及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是政府重点选择性产业扶持,当然上述四种方式在各国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融通。

2.jpg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综上分析各国农业保险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农业保险是国家与政府主导对于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它的发展必须得到本国政府的行政帮助、财政补贴和税收等政策优惠。

3.png

2004年,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政策列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2007年国家财政拨出10亿元专项补贴资金,通过地方财政资金的配套,对内蒙古、新疆、四川、湖南、江苏、吉林等6个省区分别开展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5个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农业保险试点,对这六省区五大类粮食作物保险予以补贴,积极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这项措施有力地改变了农险经营的外部环境,农业保险由此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国农业保险当年实现保费收入51.8亿。

4.png

2008年,国家稳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加大了对粮食、油料、生猪、奶牛生产的各项政策扶持,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此后,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农产品品种不断增加。随着对农业保险认识的不断加深,农户的农业保险需求也逐步提升。

5.png

在顶层设计、财政补贴以及监管共同推动下,据保监会最新数据,自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我国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2.16万亿元,年均增速38.8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2亿元,增长了7倍;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增长了6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超过70%。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承保农作物品种达到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

6.png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其中,养殖业保险和森林保险业务规模居全球第一。以保费收入为例,2016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417.12亿元(约合60亿美元),短短十年的时间,我国农险保费收入就达到了美国同期的64.5%(2016年美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约93亿美元),成就可谓非常巨大。但在这些成就和指趾背后,我国的农业保险真实保障水平却仍然非常低下。

7.png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是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和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是反映和体现农业保险能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或农业产业提供多大程度风险保障的指标。根据《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研究报告》,以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业保险保障广度和农业保险保障深度这三个有机联系的指标来充分计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评价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和大小。

8.jpg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从宏观视角和产业发展的层面考察和衡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反映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所提供风险保障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业保险保额/农业产值

农业保险保障广度是从保险覆盖面的角度来测量和反映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反映农业保险对一国或一地区农业生产地域范围和种类数量的覆盖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农业保险保障广度=承保面积(数量)/种植(养殖)总规模

农业保险保障深度是从已承保的农产品产值(或收益)角度衡量农业保险所能提供的风险保障程度,是检验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提供的风险保障和贡献大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农业保险保障深度=单位面积(数量)保额/单位面积(数量)产值

根据如上定义共识,不难看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实际上为保障广度与保障深度的乘积。

9.jpg

2008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保障程度阶段性增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从2008年的3.67%增长到2015年的17.69%,八年中提高了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25.24%。从产业结构看,呈现“种强养弱”的特征,种植业保险保障水平始终高于养殖业保险保障水平,但近年来的差距有所缩小。

从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看,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在2011年以前呈东中西部依次降低的特征,但2011年以后形成“东西高、中部低”的格局,中部地区成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低点。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看,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农业产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农业大省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相对落后,尚不及其它省份的一半,2015年农业大省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仅为农业小省的三分之一。

10.jpg

分省份来看,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区域差距也十分明显。2015年,全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为17.69%,同比增长15.55%,但全国有1/3的省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同比下降,上海、内蒙、北京等第一梯队省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超过70%,但最后梯队的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尚不足10%。

11.jpg

分具体品种看,尽管目前中央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险品种数量相对有限,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如粮食作物、棉花、油菜等,已基本得到较好保障,特别是保险保障广度相对较高,但保险保障深度拓展不足仍是各作物保险保障水平提高的重要突破口。

12.jpg

种植业品种保险保障水平呈现出“广度大于深度”的特征;与之相比,养殖业各品种保险保障水平呈现“深度大于广度”的特征,且养殖业各品种保险保障水平要低于种植业各品种保险保障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养殖业保险的保障广度扩展不足。例如,2015年,我国畜牧业保险中的重要品种——生猪保险的保障广度仅23.04%,而同年除花生外,其余种植业重点品种保险的保障广度都在30%以上,其中稻谷和玉米接近70%。

13.jpg

从保障水平看,近年来我国农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发展势头迅猛,保障水平领先于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基本处于美国、加拿大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是目前美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1/8,加拿大的1/6,不到日本的1/2。

中国和典型国家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比较,从保障广度看,我国农业保险保障广度相对较高,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2015年我国种植业保险承保作物面积占全国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6.4%,这一指趾为世界中上游水平,高于邻国日本(42.31%),基本处于美国、加拿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14.jpg

中国和典型国家农业保险保障广度比较,从保障深度看,我国与典型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08-2015年我国种植业保险平均保障深度(16.95%)不仅远低于美国(60.64%)、加拿大(39.29%)和日本(41.49%)三个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印度(20.74%)和菲律宾(41.45%)这两个发展中国家,仅相当于印度十年前的水平。

15.jpg

中国和典型国家农业保险保障深度比较,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指趾上看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但也要看到,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自2007年重启试点至今不过十年,却已达到发达国家用四五十年才达到的水平,发展成绩还是非常可观。

16.jpg

未来一段时期,无论是基于国际规律的预测,还是基于农业保险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考量,我国农业保险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保险将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更全面的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