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琴教授: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

精准诊治,携手共赢。9月19日,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盛大开幕!9月23日下午,CSCO年会淋巴瘤专场重磅登场。血液肿瘤领域众多重磅研究成果在CSCO大会现场展示。会议期间,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宋玉琴教授带来了题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关键节点”的专题报告。【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宋玉琴教授,为我们解读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进展。

1.jpg
宋玉琴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淋巴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及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博士后基础研究工作、在美国进修淋巴瘤临床诊治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课题4项,科技部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省级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译学术专著3部

临床表征特异,发病年轻、女性好发

宋玉琴教授:各位读者、各位观众大家好,很高兴能接受肿瘤资讯的采访。首先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是来源于胸腺成熟B细胞的淋巴瘤,其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淋巴瘤类型。第一,发病年龄更早,很多患者非常年轻,年龄从10~30岁均有可能发病;第二,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基于全球的临床数据,女性和男性患者的比例为2:1;第三,患者往往以“胸闷憋气,纵隔包块”就诊,并且以前纵隔的包块居多,病灶很大,多≥10cm;第四,患者可能会合并心包积液等并发症,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特征。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横膈以下病灶的累及,往往侵袭性非常高,会侵犯到其他特殊的器官,预后较差。相反的,病灶在横膈以上的PMBL患者,目前临床上疗效较好。所以对于PMBL的临床诊疗值得关注,能够把握治疗的关键节点,就能使得患者预期的治愈率达到90%以上。 

把握治疗节点,病理诊断及预后分期尤为重要

宋玉琴教授:PMBL的预后与DLBCL不同,DLBCL和PTCL的预后判断往往以预后评分进行分层,但是对于PMBL而言,病理诊断非常重要。在临床上往往PMBL治疗效果差的患者,重新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可能为灰区或者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所以病理准确诊断对于淋巴瘤的治疗是重中之重。其次是疾病侵袭的范围,在大部分淋巴瘤的诊疗中并不特别注重分期,因为分期只是影响预后的一个因素。但是对于PMBL而言分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病灶侵犯至横膈以下,预后会相对较差,与病灶在横膈以上的PMBL患者预后不同,是非常重要的诊断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另外,也存在包括患者耐受情况的其他预后因素,尽管PMBL患者相对比较年轻,仍然存在耐受性差的患者。最后,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意愿也是预后的因素之一,有愿意并且能够耐受规范治疗的患者,预后会相对较好。

治疗标准尚无定论,临床研究仍需探索

宋玉琴教授:目前PMBL的治疗主要借鉴DLBCL的治疗方案。在R-DA-EPOCH方案出现之前,更多PMBL患者使用R-CHOP的方案进行治疗。当然,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前,也使用过更强化的治疗方案。由于R-CHOP治疗的强度有限,也需要后期联合放疗进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设计的R-DA-EPOCH方案,该方案根据患者的耐受性不断上调用药剂量,研究结果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性,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并且很多患者不需要接受后续放疗,治愈率也非常高。但是具体哪种方案更优,其实并没有定论,目前国际结外淋巴瘤协作组正在全球范围进行头对头的比较研究,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更有差异性的结果、更好的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