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新药物、新方案和罕见靶点

前言:2020年ESMO年会公布的部分口头汇报结果已在学术界引起热烈讨论,肺癌领域有LBA、Oral及Mini Oral等研究接近30项。本期微信聚焦2020 ESMO报道的新药物研究数据。

1.jpg

研究背景:在临床前研究中,JNJ-372联合Lazertinib展现出了协同效应,可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旨在评估JNJ-372联合Lazertinib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这项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纳入携带EGFR 19del或21L858R突变的患者。第一部分为剂量探索,本阶段主要目的是探索II期的合适给药剂量,并不对患者的既往治疗线数进行严格的限定。JNJ-372的给药剂量从700 mg至1050 mg,每周一次,Lazertinib的治疗剂量为240 mg,口服,每日一次。队列E探索了JNJ-372+Lazertinib在奥希替尼耐药的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且不基于标志物选择患者。

 

研究结果:至2020年3月,共计71例患者接受治疗,患者中位年龄61,既往治疗线数为1种,基于第一部分的剂量探索,后续给药的推荐剂量为I期爬坡的最高剂量,即1050 mg的JNJ-372联合240 mg的Lazertinib治疗。

 

中期安全性分析时,安全反应谱包括皮疹(78%)、胸水相关的反应(61%)、甲沟炎(42%)、口腔炎(31%)、瘙痒(24%)及腹泻(14%),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多数为1~2级,7%的患者出现3度不良反应。

 

至2020年4月,研究第1部分有23例患者有可评估的病灶,ORR为43.5%,其中10例患者出现PR,9例患者出现SD,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8.2个。队列E有14例患者可以进行疗效评估,其中1例为CR,7例为PR(2例待确认),6例为SD且出现瘤体缩小

 

研究结论:JNJ-372可以与Lazertinib全剂量联合,并展示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2.jpg

研究背景:AMG-510是一款针对KRAS G12C突变的药物,在I期临床研究中,这款药物治疗携带KRAS G12C突变的实体瘤患者展现出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KRAS G12C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MG-510的疗效以及生物标志物分析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关键入组标准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且携带KRAS G12C突变,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DOR及OS。研究同时检测了KRAS G12C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及PD-L1表达水平。

 

研究结果:至2019年7月17日,共计40例携带KRAS G12C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女性占比55%,中位年龄68,数据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分别有77.5%和47.5%的患者接受了至少2种或3种治疗方案。

 

中位随访时间10.2个月,7.5%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止,没有剂量限制性毒性或致死性毒性出现。45%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为6.9个月,ORR为30%,DOR从1.6个月至12.7个月不等。数据分析时,12例有客观响应的患者中,7例患者响应仍然持续,DCR为92.5%。数据分析时,25%的患者仍然接受治疗而未出现疾病进展,22.5%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

 

45%的患者有KRAS G12C突变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检测数据,但未发现KRAS G12C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与客观反应率之间存在相关性(Wilcoxon P=0.80 for PR vs SD)。27.5%的患者有PD-L1的检测数据,2例PR患者的中位PD-L1表达水平为3%,8例SD患者的中位PD-L1表达水平为0%,1例PD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为75%。

 

研究结论:在重度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MG-510的治疗可给患者带来客观缓解,中位PFS为6.9个月。基于有限的数据,目前未发现KRAS G12C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或PD-L1的表达水平与AMG-510的疗效相关。

3.jpg

研究背景:目前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KI类靶向治疗及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失败后,后续治疗选择十分有效。本研究报道了一款针对HER-3抗体偶联药物——U3-1402,后线治疗EGFR突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的治疗剂量为5.6 mg/kg。

 

研究方法:剂量爬坡阶段的数据已经进行展示,队列扩展阶段纳入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接受TKI类药物及含铂药物化疗失败,主要研究终点为孤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次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该药给药方式为静滴,每三周给药一次。

 

研究结果:至2020年4月,共计57例爬坡阶段及队列扩展阶段的患者纳入研究,56例患者可以进行疗效评估。数据分析时,28例患者继续接受治疗。中位治疗线数为4线,90%的患者既往接受铂类药物治疗,TKI类药物的中位治疗线数为两线,8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奥希替尼治疗,47%的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

 

最常见的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下降25%,中性粒细胞下降16%。56例可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疗效数据如下:CR 2%,PR 23%,SD 45%,PD 16%,另有14例患者疗效不可评估。患者的ORR为25%,DCR为70%。数据分析时,另有3例患者疗效评估为PR,但尚未进行确认。不同耐药机制的患者,包括携带EGFR C797S突变、MET扩增、HER-2扩增、BRAF融合以及PI3KCA突变的患者,均可以从这一治疗中获益。

 

研究结论U3-1402以5.6mg/kg的剂量后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示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